三过家门而不入:贤者大禹一心为民的心意体现
大禹,之前并不叫大禹,他叫姒文命,是因为治水有功才被人们尊称为大禹。
图片来源于 ***
相传他是帝颛顼的孙子,父亲是鲧,曾因为在尧手下治水失败而被杀,母亲是莘氏女修己。舜即位后,因为治水有功,被推举为继承人。关于大禹的故事,最有名的就是他在治水期间,三次路过家门而没有进去吧。那么他的生平呢?
在尧舜时代,帝王的确立方式是禅让的,所以在舜死后,已经通过上天认证的大禹本该顺应天命,但是他却避居阳城,想要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商均,然而天下的诸侯却并不买账,依旧去朝见他。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有了天下人民的拥戴,禹的继位便顺理成章了。他继位后,在安邑建立了都城,定国号为夏。并且把丹朱分封给了唐,商均分封给了虞。重新改定了历日,把建寅之月定为了正月,同时又把天下所有的铜都收缴了上来,铸成了九鼎,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
当上天子的禹认为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于是他广纳贤士,认真听取他人的建议,是一代贤帝,最显著的功绩,就是治水和划定中国国土为九州。
可以说,大禹之所以能当上帝王,是因为他的治水之功,和他心怀天下的胸襟,而他当上帝王之后确实也没有让百姓失望,他一心为民,做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决策。个人认为,尧舜禹时期的帝位禅让制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选拔明君的。
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
那时候的我们或是在爸妈那里,也有可能是小伙伴的不完整叙述中,或多或少都听过大禹这个人,最不济在开始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也有讲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吧!
图片来源于 ***
那个一心为民,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是多么的值得我们学习。相传大禹的父亲是鲧,尧在位时任用他来治水,但是他采取的是最传统的 *** ——“堵”,历时九年都没有解决水患,然后被尧在羽山斩杀了。但是杀了鲧并不能解决水患啊,还是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然百姓是无法生存的。所以舜即位后,启用了大禹来治水。
大禹在治水的时候,总结了自己的父亲失败的经验,认为光靠“堵”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于是他决定采用“疏”的 *** 。不得不说大禹是聪明的,通过他的 *** ,水患减少了很多,他曾将东海的水引人蛮荒之地,开山导流,将荒地变为良田,造福了一方的百姓。他在结婚四天后就又将精力投入到了治水中去,这一走就是十三年。据记载,在他离家的十三年间,他曾经有三次路过自己的家,但是因为公事繁忙而一步也没有踏入过,就连自己的儿子出生也没有顾得上看一眼。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故事会被人们世代相传的原因。
大禹之所以能被历史记住这么久,不仅仅是因为他给后世留下了治水的 *** ,更是因为他一心为民的心意。
大禹故里
大禹的父亲鲧的封地是在户县,也就是说户县是大禹父亲的居住地,也是他的出生地。 在他当官后,曾经治理过户县的沣河、渭河,并且那里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图片来源于 ***
或许你会说传说什么的最不靠谱了,但是你要知道的是,在最早没有文字存在的年代里,关于历史的传承还真是靠着人们一代一代口述的。当然了,关于大禹的故里是有考古证明和文献记载的。
在户县的余姚村是有相关的碑文记载的,再者就是《户县志》上也有记载, 三过村东有禹王庙。《连山易》也有写到,大禹的父亲鲧被封在,而崇就是户县,这也就证明了前文所提到的大禹的父亲居住在户县,同时大禹也在那里出生的。
再者《户县文史资料大观》第328页也有同样的记载说户县是鲧的封地,大禹在那里出生而且长期生活在那里。在户县的傩舞中还保留了傩步,也就是禹步,这是一种起源于大禹走路姿势的舞蹈,是为了纪念大禹而存在的,同时户县那里还有很多的禹王庙,现在依旧香火鼎盛的。
另外就是大禹故里风景名胜区被批准是在一九 *** 三月二十三日,批准的 *** 是绵阳市人民 *** 。也就是川县禹里羌族乡境内,离绵阳市有100公里,景区占地30平方公里。现在你了解了大禹的故里了吗,有机会可以去风景区旅游,也可以去户县看摊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