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秦能统一中国 战国最强八将领占其三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齐、楚、燕、韩、赵、魏、秦各据一方,虽有强弱,但各方势力都有统一中国的可能性。最终秦始皇同灭六国,建立了不世之功。秦的统一并不是偶然,也不是靠国君或某一将领的个人魅力,而是靠几代的努力共同完成的。仅在武将这一项,秦国就比其他六国高出很多。战国时期有八位著名的将领,其中三位便是秦国的。
孙膑:
齐国名将,孙武的后代。生于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鄄城县北一带)。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中国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著有《孙膑兵法》传世。
*** 配图
乐毅:
燕国名将,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廉颇:
赵国名将,赵惠文王初,东方六国以齐最为强盛,齐与秦各为东西方强国。秦国欲东出扩大势力,赵国首当其冲。为扫除障碍,秦王曾多次派兵进攻赵国。廉颇统领赵军屡败秦军,迫使秦改变策略,实行合纵,于惠文王十四年在中阳与赵相会讲和。以联合韩、燕、魏、赵五国之师共同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其中,廉颇于赵惠文王带赵军伐齐,长驱深入齐境,攻取阳晋,威震诸侯,而赵国也随之越居六国之首。廉颇班师回朝,拜为上卿,秦国虎视赵国而不敢贸然进攻,正是慑于廉颇的威力。此后,廉颇率军征战,守必固,攻必取,几乎百战百胜,威震列国。
*** 配图
赵奢:
赵国名将,与赵王室同宗,当届贵族,战国八将领之一,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到赵孝成王时期。初为田部吏,执法无私,由平原君推荐,主管赵国赋税,卓有成效。后为将,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部属。熟谙兵法,尤重灵活运用。
李牧:
赵国名将,战国末年东方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军抗衡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作战中屡次重创敌军而未遭失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分别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和围歼战的典型战例。
白起:
秦国名将,先祖为秦国公族,故《战国策》中又称公孙起。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 配图
王翦:
秦国名将,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更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基,和白起比较可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蒙恬:
祖父蒙骜为秦国名将,事秦昭王,官至上卿。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九年),蒙恬由于家世的关系,被封为秦国将领,跟随大将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一路长驱直入攻占了齐都临淄。由于蒙恬表现突出,战功卓著,于众多武将中脱颖而出,被秦王封为内史,成为秦始皇的心腹大将。庄襄王二年(前248),曾经伐韩、攻赵、取魏国城,为秦立下了战功!其父蒙武曾为秦裨将军,与王翦一起灭楚,亦屡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