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马谡究竟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呢?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26)170

马谡是个战略家,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般死读兵书,不堪大用。之所以让人产生如此印象,无非就是马谡在防守街亭中犯了教条主义错误,最终导致街亭失守,使蜀军陷入了军事上的被动。

为严肃军纪,鼓舞士气,诸葛亮不顾“胜败乃兵家常事”的客观实际,直接来了一个略带表演成分的“挥泪斩马谡”。看起来是执纪严明,不徇私情,其实却是在为自己用人不当推卸责任。见诸葛亮悲痛,众将纷纷劝慰:“今幼常(马谡字)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痛哭耶?”不料诸葛亮却说道:“吾非为马谡而痛。……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大痛也!”

三国马谡究竟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呢?

*** 配图

看看,刘备早就说过马谡“不可大用”,而此时的诸葛亮也终于“悔悟”了。前后对照,极尽渲染,这就很容易地给我们造成一种错觉,那就是马谡的确是一个难托大事的无用之人。但问题是,以马谡自身之才能,诸葛亮却非要将其放到一个把关守隘打阻击的位置上,究竟是“大用”还是“小用”呢。

其实,纵观马谡的军事生涯和种种表现,也并非如刘备所说的“不堪大用”,而是不可“大材小用”。战略家的长处在于,通观全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当然缺点就是缺乏执行力,如果让其带兵打仗,阵前厮杀,分明就是弃长就短,自寻死路。可惜的是,这样一个可比“汉之张良、陈平”一级的人物,因了诸葛亮的存在,在刘备眼里也就显现不出水平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说,临死还留下了“不可大用”的遗言,可谓是一棍子打死不偿命。

还好,尽管刘备先生有言在先,诸葛亮还是没有小看马谡。见“马谡高谈阔论,甚是爱之,愈加敬重”,但诸葛亮的这种关爱和重视,不是着眼长远和大局,喜爱马谡也仅供个人驱使上便利。如此一来,马谡也就只能当做冲锋陷阵的“鹰犬”、“走狗”来使用了。而这,本就不是马谡的长项。

说马谡是个战略家,并非凭空高估,全无根据。

三国马谡究竟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呢?

*** 配图

想当年,诸葛亮南征孟获,临行之前,诸葛亮没有征求任何人的意见,唯独向马谡请教,可见马谡在诸葛亮心中的位置。见诸葛亮垂询,马谡站在宏观全局角度,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愚有片言,望丞相纳之:且蛮夷之地,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中国久矣;虽今日便破之,明日又复反矣。丞相大军到彼,必然平复也。但班师之日,必用北伐曹丕;蛮兵若知内虚,其反亦速矣。若尽诛蛮夷种类,非仁人之心,又不可仓促除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丞相但服其心,足以服蛮夷矣。”此言一出,诸葛亮不禁大加赞叹:“幼常足知吾肺腑也!”正是有了马谡的建言献策,才有了诸葛亮的“七擒孟获”的攻心之战,也才有了蜀国南方的长治久安。

话又说回来了,尽管是马谡提出的建议,但如果让其亲自到南方征讨孟获,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如果仅此一事还不能说明马谡之能,而接下来的另一件事就更能看出马谡的长于谋略。却说曹丕死后,诸葛亮想趁此北伐,但畏惧司马懿掌雍、凉兵马,久后必为蜀中大患,因此想先起兵伐之,以绝后患。

三国马谡究竟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呢?

*** 配图

诸葛亮考虑的并非没有道理,但如此一来,劳民伤财不说,还要走不少弯路。对于长途跋涉、远征北伐的蜀军来说,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幸运的事情。这时马谡却献计说道:“不劳丞相张弓只箭……司马懿虽是魏朝大臣,而曹叡平素疑之。何不密遣人亡洛阳、邺郡等处,布散流言,说此人欲反;却作司马懿告示天下榜文,遍贴诸处,使曹叡必疑,必然杀此人也。”此言一出,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诸葛亮立即安排得力人等依计而行,最终司马懿被削去兵权,赋闲在家,为诸葛亮北伐扫清了障碍。

从这两次的事件看,马谡的确是有大谋略、大智慧的。像这样的人,只要赋予合适的岗位,定然会发挥出相当大的能量。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而马谡,显然不仅仅是一个将军那么简单。由此看来,马谡的“不堪大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刘备的压制和漠视造成的。而丢失街亭,显然是诸葛亮用人失察所致。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假若马谡犯的是教条主义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的始作俑者定是诸葛亮无疑。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710/154205.html

“三国马谡究竟是不可大用还是大材小用呢?”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杜牧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杜牧在26岁中进士,先后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淮南节度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黄州、睦州刺史等职。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

历史上的刘邦是用了什么计谋去韩信大营夺取兵权的?

历史上的刘邦是用了什么计谋去韩信大营夺取兵权的?

历史上的刘邦是用了什么计谋去韩信大营夺取兵权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要说到刘邦抢夺韩信兵权,就不得不提及那一段楚汉之争的历史。在那场刘邦和项羽的争夺战里,提到韩信都会想到他是刘邦的下属,著名的兵圣。但其实,这都是从后来人的角度去看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为何没有伐蜀成功?哪些原因导致的?

司马懿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军事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司马懿是曹魏后期重要的大臣,少年就有大志向,面对东汉末年乱世(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有总齐八荒,一统天下的志愿。而且司马懿也并非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描写的那么无能,恰恰相反,司马懿政治、军事能力都很强,但是司...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登基称帝后,为什么始终没有子女出生?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世界性大帝、谋权篡位、五征蒙古、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的促成者、下令修撰世界性名著……提到这些标签,各位...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在清朝立国的两百多年时间里 期间为何没有出现宦官专权

还不知道:为什么清朝统治200多年没有出现宦官乱局的现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中国古代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宦官,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先秦和西汉时期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宦官才全由阉人担任。宦官作为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又称太监。因为可以长期接...

秦国灭赵国之后 后世还有哪些赵为名的国家

秦国灭赵国之后 后世还有哪些赵为名的国家

还不知道:赵国灭亡后,还有哪些以“赵”为名的国家?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公元前386年,赵敬侯迁都邯郸(今邯郸),从此邯郸成为赵国的国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为人恪守正直,礼贤下士

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其父董和跟随刘璋,担任益州太守。刘备册立太子刘禅,以为太子洗马,后为黄门侍郎。延熙六年(公元243年),加辅国将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以侍中守尚书令,担...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为何要杀许攸?事后曹操是如何对他的?

许褚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武将,曹操的重要部将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许攸背叛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当时在睡觉,来不及穿鞋,赤脚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曹操奇袭乌巢,烧毁袁绍粮草,这一招釜底抽薪,使得曹操以少胜多,在官渡击败了袁绍,立下大功,也因为有功,所以许...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