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康熙九子夺嫡为何最后的赢家是雍正
九子夺嫡的过程如何
康熙十五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 *** ”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图片来源于 ***
大阿哥胤禔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禩,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胤禩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禩严加提防。胤禩小时候被大阿哥的母亲惠妃抚养,故大阿哥对他感情较好。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禩勾结胤禔,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禩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附庸八阿哥胤禩。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 *** 。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病故于畅春园,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禵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日后八爷党人惨遭迫害。九子夺嫡以雍正取胜告终。
雍正为防止再出现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惨剧,从此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不再公开设立太子,由皇帝写诏书并放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直到皇帝驾崩后人才能打开并宣布继承人。
九子夺嫡最终赢家为什么是雍正
1。从宗法上说,老大老二失去继位资格之后,雍正在嫡庶这个维度上是更优(养母孝懿皇后身份高),在年龄这个维度上是次优,仅次于实际上也已经基本退出储位之争的老三。因此无论立嫡立长他都占优。
2。 雍正深谙帝王心术,不事广植党羽,而装出无意夺嫡诚孝侍君的模样,在康熙眼中的观感八爷集团强太多。在立爱方面他也具有优势。
3。雍正本人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为人聪察严肃,有能力治理好庞大的清王朝,因此在立贤上他也绝对不差。
4。 雍正虽然不到处拉山头,但他也有自己的重要亲信隆科多,并借助隆科多的力量(九门提督)做到了在康熙驾崩时单人受命,有能力保证最终的平稳继位。
到争储第三阶段事实上九子夺嫡的舞台,只剩下这两个同母亲兄弟需要比较了。
图片来源于 ***
胤禛拥有以下优势:
1。势力并不明显,没有威胁皇权的嫌疑。最重要的一点,胤祯从一开始就是“八爷党”,现在康熙疑忌的“八爷党”换了个候选人来推,胤祯和八爷集团过从甚密,反而是扣分项。
2。 胤禛在内有忠孝的印象,在外有“冷面王”的外号,从为君的角度综合素质高。而胤祯为了胤禩冲动地顶撞过康熙,更像个愣头青。引用易中天的一句话:在康熙眼里,却是个危险的信号:允禵如此维护他那个“八哥”,允禩如果要搞政变,带兵前来逼宫的一定是允禵。
3。 封爵更高。“大将军王”听起来威风,但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王爵;胤禛的“和硕雍亲王”,是实打实的。
4。真实实力更高。最重要的两大人物:九门提督、步军统领隆科多,在紧急时刻可以控制京城;四川总督年羹尧,正好掐着胤祯大军的后路和后勤。这两点在胤禛即位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不排除康熙有意安排)
康熙的接班人就是胤禛
有理由相信,康熙最终选择的接班人就是胤禛。康熙六十年,胤禛赴盛京大祭祖陵,回来之后代祭太庙;康熙六十一年,胤禛代行冬至祭天大礼。临终那天,丑刻急召胤禛,寅刻召其他皇子。后来“九子夺嫡”成为议论纷纷的谜,是因为胤禛在对手的虎视眈眈中继位,必须采取非常措施,平添疑云;而“八爷党”以人面广把控舆论,搅乱了浑水。
图片来源于 ***
此外,十四阿哥胤祯先是于康熙五十七年出征 *** ,康熙六十年回京,同年再次被派往西北。如果胤祯是选定的储君,康熙没有理由在自己垂老的时候,将自己选定的继承人远置千里之外。对于国家而言,储君为国本,边疆只是疥藓。而在清朝,立谁为继承人并无成例,不需要让储君建功立业攒政治资本,况且赢了好说,输了怎么办?
至于皇孙弘历,作用其实值得怀疑,康熙初见弘历的时候,小弘历十一二岁,要说这会儿就看出“圣君气象”决定久悬不决的传位,有点草率,而且也已经是康熙六十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