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瑞为何沦为统治集团博弈的一枚棋子
公元1569年,即隆庆三年,海瑞出任应天巡抚,登上了他政治生涯的短暂的巅峰。这一年,海瑞54岁。
海瑞巡抚应天的消息传来,在当地引起一阵大恐慌。豪强恶势力纷纷敛形掩迹,一些贪腐官员自动挂冠辞职, *** 各部门一时风纪整肃,秋毫无犯——廉政,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 配图
上任之始,海瑞即开衙受理百姓诉讼。最多的时候,一天受理的民事案件达4000多件。这里面也许会有诬告构陷的不法之徒,但绝大多数人是真有冤屈的(海瑞对于诬告的刁民是从重处罚的)。而在海瑞之前和海瑞之后,这千万人的冤情,将向谁、又将以何种方式诉解?
清官是社会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映照出繁荣表面下的滚滚暗流,欢歌掩抑下的熊熊烈火。
海瑞在任做的另一件事,是着手治理吴淞河、白茆河,疏浚河道,解决了长期困扰地方的水涝灾害。海瑞的这一事功表明,他不仅仅是个主持风纪的道德标杆,而且是一个能任实事的干才。
海瑞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始于大明帝国的一次改革尝试。
隆庆三年,明朝廷颁布“退田令”,在海瑞主政的应天府率先实施。
*** 配图
明朝中后期,官僚集团囤积了大量土地,他们利用手里的特权,逃避税赋。这一负担不可避免地转嫁到农民的头上,以致 *** 的税赋之重,远远超过了租种土地的田租。不得已,大量农民向官宦人家“献田”,然后再租种献出的田地以避税。由此造成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
而朝廷出炉这一法令的真相,却是时任内阁首辅高拱,为了打击自己的政敌徐阶而布下的局。因为徐阶这位前任首辅,是应天府囤占土地最多的地主。海瑞复出,是徐阶鼎力操作的,高拱的这一布局,同时把海瑞推到了风口上。
改革,如果不触及权势阶层的利益,往往沦为隔靴搔痒,甚至是为虎作伥;而改革一旦触及到权势阶层的利益,往往半途夭折,无功而返。这一难题,困扰了中国社会千年。
海瑞接到“退田令”,毫不含糊地下令实施。他首先拿自己的恩人徐阶开刀,强令徐家退还田地。他给徐阶写信,并多次登门拜访,做徐阶的工作。他以为,这位前国家重臣,一定会以社稷大局为念,执行国家法令。
徐阶被海瑞逼迫之下,向首辅高拱屈服求助。高拱很“大度”地放过了徐阶,乘机把海瑞调任虚职,完成了自己“一石二鸟”的计划。
*** 配图
海瑞的政治高峰期就这样结束了,历时八个月。
“退田”事件里,后人们看到一个幼稚的海瑞,一个被人利用的海瑞。他不知道,一项朝廷法令,并不是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纲,而只是官员们倾轧斗法的猴戏。倾轧分出了胜负,法令也就失效了。
今天,当一些人津津乐道这一场争斗时——幼稚的海瑞,老辣的高拱,屈伸自如的徐阶——还有一个“当事人”的利益得失被忽略了。这一“当事人”名叫:大明帝国。
几十年后,失地的流民揭竿而起,明帝国在风雨飘摇中惨淡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