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有所作为的皇帝宋理宗用过哪些年号?
赵昀出生于1205年,卒于1264年,是南宋的第五任皇帝。他本名不叫赵昀,而是赵与莒,并且他原本不是皇子,只是宋宁宗的一个远房亲戚,他是赵匡胤的九世孙,但是宋代的皇帝都不是他这一脉来继承,因此其血脉早已跟皇家血脉有所疏远。而他的父亲赵希瓐生下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任何的爵位,只不过是一名小官,其生活跟平民百姓没有多大差异,因此赵与莒从小就是在平民百姓家庭中成长。
图片来源于 ***
在开禧元年,正好是他出生的那一年,传说他在生出来的前一天晚上,荣王在梦中看到一个达官贵人来拜访,等到他醒来之后,发现屋中光彩四射。在赵昀幼年的时候,常常在白天睡觉,有人说在他身上蹭看到过龙鳞。这些都是传说,认为赵昀自小就有当皇帝的潜质。
在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母亲只好将其和弟弟带回娘家,母子三人在绍兴一个长辈家中度过,一直到赵昀16岁,度过了9年的时光。
在1224年的时候,宋宁宗去世之后,权臣史弥远假传遗诏,将赵昀推举为皇帝,成为宋理宗。在他即位的前十年里,他根本就没有多少实权,其权利一直被史弥远所掌控,自己对政务也一律不过问,就是一个傀儡皇帝。直到史弥远死了之后,他才亲自执政,在他执政的初期,他立志要治理好这个国家,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被后人称为“端平更化”,可见其执政还是有一定成效。但是到了执政后期,由于受到佞臣的蛊惑,使朝局混乱,错杀忠臣,国势日益衰弱。
在宋理宗病重的时候,曾下诏,征召全国的名医来治理他的病,但是无一人前来应征,最终病逝。
宋理宗都用过哪些年号
由于宋理宗在位时间久,因此他的年号数量也非常多。在公元1224年,他被权臣推举,立为南宋第五任皇帝。第二年改年号为宝庆,是在公元1225年到公元1227年。虽说他这时候已经登基为帝,但是他手中根本就没有多少权力,更多的是起着象征性作用,整日贪图美色,对政务一概不管。
图片来源于 ***
到了1228年,改年号为绍定,这时候北方蒙古兴起,成为继金之后一大少数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对南宋构成极大的危险。针对这个现状,宋朝自然决策反而出现了众多争议,有些人主张联蒙灭金,以此来恢复中原地区;相对理性的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异于引火上身,应该以金为屏障。这两个争论在整个朝廷蔓延开来,但是随着蒙古的进军,金朝节节败退,可以说它的败局已定,在这种情况下,宋理宗做出来自己的决定。在一次,蒙古国派使臣前往临安,希望跟宋朝商讨国事,希望他们能够跟自己联合去攻打金朝,本来大臣们都不同意,唯独宋理宗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决定答应他们的要求,以此来收复河南一带。但是他却没有立下书面协议,只不过是口头约定,这也为后来的隐患埋下了伏笔。在他们两国的夹击下,金国很快就灭亡了。
在1234年,改年号为端平。宋理宗认为灭了金国之后,河南本应该是回归宋朝的管理。于是,他派人出兵河南。不料,在河南境内遭到了蒙古军的伏击,致使军队损失惨重。就因为这次的失败,也加剧了南宋的灭亡,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付诸流水,致使其国力受到严重的削减。
之后的年号为嘉熙,是在公元1237年到公元1240年。这时候还是宋理宗亲自执政的初期,整个朝局还算平稳。
在公元1241年到公元1252年,改年号为淳祐。这时候他犯下了自己人生中更大的错误,那就是封阎氏为妃,他开始陷入到对其的痴迷状态中。之后由于阎妃跟其他奸臣有所勾结,致使朝局混乱不抗。
后面还有宝佑、开庆、景定三个年号,这时候已经到了其在位的晚期,对政务开始放手不管。
宋理宗赵昀是个好皇帝吗
看待一个人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不能仅仅因为他做出的一些错事而全盘否定其所作所为,未免太过于偏执。尤其像皇帝,其一生在位时间也有长短,所面临的境况也各不相同。论起,南宋的宋理宗,可以说他是南宋唯一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但也是南宋灭亡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他虽不是一位好皇帝,但至少也做出过一些贡献。
图片来源于 ***
在他亲自执政后,在政治上,他为了改变冗官大量存在的现象,在每次科举进士数量上有所限制,规定为450人,较之前少了150人。而且他规定朝中大臣不能私自推荐官员,没有担任过州县官员的一律不能担任朝中职位。在经济上,他任命洪咨夔等人为监察御史,弹劾众多无用之辈,回收纸币,想要控制物价飞速上涨。在文化,他认定理学为国学,重用朱熹等人,创办众多疏远,想要让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在社会上,他希望对那些贫困人有所救济,让道路两旁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有所归属,至少在临安一带,他是做到了。由于他在多方面的改革下,南宋的整体实力有所回温,被后人称之为“端平更化”。
直到公元1235年,蒙古国开始大肆进攻南宋,宋理宗还任用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武将能够抵抗,但是之后,他任用丁大全等人,更是把朝局交给贾似道这等小人手中,导致政治一片黑暗,忠臣无端被杀,在蒙古军在威逼下,南宋实力日益衰败。
在鄂州,由于蒙古国内乱,宋军见机行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宋理宗就更加不顾国家安危。逐渐陷入对美色的痴迷中,明目张胆的召 *** 入宫,还疏远了更多忠臣,南宋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