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魏延之死的真相 最后时刻被一个人出卖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1-16)160

魏延是蜀汉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可以说继关张马黄赵之后,他是当之无愧的蜀汉之一猛将,以其智勇双全,为蜀汉的伐魏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他的死却成为蜀汉乃至三国历史上更大的冤案,没有之一。按照小说《三国演义》的说法,魏延头后生有反骨,诸葛亮预料自己死后魏延必反,所以诸葛亮在五丈原濒死之时,就提前安排好了魏延的灭亡之路,魏延因造反而死的说法因为《三国演义》而深入人心。然而,历史上魏延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要弄 *** 相,得从诸葛亮去世说起。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诸葛亮死得有些早,虚岁只有五十四岁。他不负刘备给他的知遇,实践了自己对刘备所许下的诺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三国魏延之死的真相 最后时刻被一个人出卖

*** 配图

他的左右,杨仪、费祎二人,决定了把他去世的消息保守秘密,先把大军撤回汉中,然后才宣布这个消息。

杨仪是诸葛亮身边的“丞相长史”,职位相当于秘书长;费祎是“丞相司马”,地位相当于参谋长或参谋处长。

杨、费二人之所以要作如此的决定,由于他们自己不会打仗,而又怕魏延虽则会打,却未必能胜得了司马懿。除此以外,他们在感情上与魏延也颇有隔阂。就杨仪而论,那就不仅是隔阂,简直是“积不相能”、“势如水火”。杨仪甚至于不愿意魏延有机会主持作战而战胜,成为诸葛亮的继承人,作蜀汉的统帅与丞相。

费祎到魏延的营中,把诸葛亮去世的不幸消息,秘密告诉魏延,说诸葛亮留下遗嘱,叫大家撤退回汉中,并且叫魏延担任“断后”的任务。

魏延不赞成撤退。魏延说:“国家的大计方针,不可能因某一人的死亡而变更。丞相的棺柩,可以派丞相行营的官吏送回汉中或四川。军队应该留驻在五丈原,屯田、作战。我本人相信有能力打司马懿。”

他质问费讳:“是谁派我替杨仪这种人断后?是丞相本人么?”

他随即把自己的作战计划,与分布军队的方案,说给费祎听,叫费祎回丞相行营,以丞相司马的身份,发布命令。费祎答应了他。

三国魏延之死的真相 最后时刻被一个人出卖

*** 配图

费祎回到行营以后,把魏延的吩咐丢在脑后,仍旧与杨仪合作,完全按照杨仪的意思办:大军向南撤退;下命令叫魏延断后。

魏延不理费祎的那一套;立刻派人送报告给后主,说杨仪与费祎造反。

杨仪与费祎也派人送报告给后主,说魏延造反。

地位仅次于魏延的大将王平,他想取代魏延,自然也站在杨仪与费祎的一边。于是,魏延失败,带了几个随从离开军队,走到汉中,被一个姓马名岱的杀了。后主依照杨仪与费祎的请求,把魏延的罪定成谋反大逆之罪,不仅杀了魏延的妻子儿女,也屠灭了魏延的“三族”的人(三族是父族、母族、妻族)。

魏延走到这一步,主要原因还是抗曹的决心太过坚定,他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来意图。刚开始,诸葛亮的北伐决心肯定是十分坚定的。但是当荆州失守,刘备崩殂,关张马黄赵相继死去,在北伐大业困难重重,蜀汉政权内部矛盾日益凸显的情况下,诸葛亮的北伐目的已经不是平定中原,匡扶汉室,而是转移矛盾,缓和蜀汉内部的紧张关系,维护蜀汉内部的和谐稳定。

魏延错就错在不能领会诸葛亮的真实用意,抗曹过分激进会给本来就不稳定的蜀汉政权带来致命的灾难。所以诸葛亮在濒死之时,把杨仪、费袆和姜维都叫到了中军帐中安排后事,唯独没有召见魏延这个前线总指挥。诸葛亮深知二人势同水火,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他不可能想不到,这种时候,召见杨仪而不见魏延,肯定会使二人闲隙更大。

三国魏延之死的真相 最后时刻被一个人出卖

*** 配图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我想之一个原因可能是诸葛亮确实需要魏延稳住前线局势,不能让魏国看出蜀汉军营出了大的变故,撤军之时,正好让魏延断后;第二个原因可能是,诸葛亮深知魏延是个抗曹的铁杆,而自己此时也是将死之人,担心在宣布撤军计划时,魏延会强烈反对,难以控制局势,使魏国有机可乘;第三个原因也可能是,正因为诸葛亮深知二人的关系紧张,死后二人必定会相互残害,两个只能保留一个,保留谁呢?魏延太激进,对内不利于蜀汉和谐稳定,对外在战争中容易将蜀汉基业毁于一旦,而杨仪虽然性格狷狭,但不会对蜀汉基业构成威胁,况且有费袆和姜维在,就更放心了,所以有可能此时诸葛亮已经放弃魏延,只是委婉的借助杨仪等人之手除掉魏延而已。

魏延死得很不值得,而且极其冤枉。他倘若真想谋反,为什么不带了他所指挥的先锋部队,去司马懿的营垒中投降?却反而只带了少数人,来到汉中?他分明是想经由汉中,回成都,向后主当面报告,陈述他自己的继续作战的主张。他不像是“烧绝栈道”,用武力阻挠过大军南下,如杨仪、费祎所说。

对人才,刘备看长处、容个性,而诸葛亮却不容有短、求全责备。世上人才哪有完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完人”王平算是人才吗?求全责备的结果,是“尽数庸才”。感化人才,令有个性的人才从心里上有归属感,这才是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更高境界!也是刘备高于诸葛亮之处,由是使得前者在识人的眼力上,远胜后者一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1/157862.html

“三国魏延之死的真相 最后时刻被一个人出卖” 的相关文章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明朝时期的太子那么多 朱标为何是权力最大的太子

对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力最大的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太子是个危险职业,权力太大会引发皇帝的忌惮。明朝太子朱标却是个例外,虽然朱元璋心狠手辣,杀了半个朝堂的人,但他对朱标宠溺无比,赋予了他真正的天子权力,而且唯恐给的权力不够,大明最有能力的功勋都给了他。在历...

霍光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霍光的一生对汉朝做出了哪些贡献?

霍光是西汉权臣、政治家,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霍光是汉武帝选择的托孤重臣,辅佐汉昭帝延续了汉武帝刘彻晚年重新修正的各项政策,为稳定汉朝统治做出了巨大贡献。司马光在评价汉武帝时曾经说,汉朝之所以没有在汉武帝之后灭亡,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顾托得人”,这个人就是指霍光。...

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崇祯在位时期如此勤政 崇祯算是一个好皇帝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崇祯皇帝真是好皇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历朝历代的灭亡都伴随着一位极其昏庸的帝王,而朱由检则是一个特例。崇祯朱由检十七岁登基,33岁大明灭亡,十七年来勤勤恳恳,勤勤恳恳,日夜操劳,从来没有举行过任何娱乐活动。一个如此勤奋的皇帝,为什么会导致一个帝...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朱祁钰都做了八年的皇帝 夺门之变为何能轻易被废

还不知道:朱祁钰当了八年皇帝,为什么一场夺门之变就能轻易而举的废掉他?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祁钰,一个苦命的明君。被逼当皇帝,又被逼退位,一生都好似一个傀儡皇帝。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他临危受命,硬着头皮做了一个可能会让自己背负上亡国之君恶名的皇帝。但是,当他勤勤恳...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三国时期东吴太常,特别受太子孙登看重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生平顾谭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而顾雍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位在太尉范慎、谢景、羊衟之上,从中庶子转任辅正都尉。赤乌年间,他...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