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16)120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战败易主、投诚是经常有的事,即使以前有过恩怨,胜利一方为了成就大业也多能既往不咎,继续重用。单是曹操战败吕布一仗,就先后招降张辽、侯成、魏续,宋宪、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一批将领,然而白门楼上,吕布要投降曹操,却因为刘备一句话坏了性命,气的吕布只骂大耳贼忘恩负义。吕布虽然是三姓家奴,但毕竟三国之一猛将,就这样死去,着实令人可惜。

刘备本是及其宽厚之人,为什么白门楼上非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刘备自然有他的道理,说白了,一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自保。刘备本来好好的得了陶谦的徐州,正该大展宏图的时候,谁曾想被吕布搅了局。当初,刘备对吕布那真是好啊,吕布被曹操和袁绍打得走投无路,前来徐州投靠刘备,糜竺张飞关羽皆不同意收留,刘备为感谢吕布歪打正着攻打兖州而解徐州之围,顶着压力接吕布进城,并心甘情愿将徐州牌印让与吕布,这吕布一点也不客气,不是张飞关羽怒目相对,就要喧宾夺主了。接着,曹操用计”二虎相争”命刘备杀吕布,结果刘备对吕布以诚相待,告知曹操的阴谋。按说,刘备对吕布真是没说的了。然而,这吕布不但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竟然趁刘备和袁绍打仗之时,偷取徐州。然后在袁绍以财物诱惑之下,又去袭击刘备。也亏得是遇到了袁绍这同样的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的人,并没有真给他东西,气的吕布又大骂袁绍。接着为了对付袁绍,又把刘备请回小沛。但最终还是要把刘备斩尽杀绝,逼得刘备只好以身犯险投靠曹操。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你说这刘备能不恨他吗?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 配图

其实曹操早有杀吕布之心,刚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说捆的太紧了,给我松点啊,曹操说,捆老虎我敢不紧啊。吕布对曹操说,你不是担心我吗,今天我已经彻底服了,从今后,你为正,我为副,咱哥俩好好干一场事业。曹操心说,我让你小子为副,那不是相当于当初刘备那货当初把你安排到小沛一样自找倒霉吗?可曹操嘴里不说,问刘备,老刘,你说咋办?刘备当然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即便刘备说不能杀,吕布是个大英雄,留着更有用,对你的霸业有好处,以曹操的猜疑,肯定会以为刘备想联合吕布日后对自己不轨。 那样,不仅吕布死,自己也很有可能活不了。于是刘备假装一副为曹操着想的样子说,老曹你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一拍脑门,对啊,差点上了这个三姓家奴的当,来人,拉下去缢死。

其实,刘备、曹操、吕布三人关系非常微妙,谁也不信任谁,谁也防备谁,谁也怕另外两个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而曹操此人最是狡诈、疑心,刘备是大智若愚,心怀杀机,面上慈悲。只有吕布是个愣头青,有勇无谋又毫无节操,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吕布死于刘备一句话,不如说是他自己作死更准确。

三国时期,文臣武将战败易主、投诚是经常有的事,即使以前有过恩怨,胜利一方为了成就大业也多能既往不咎,继续重用。单是曹操战败吕布一仗,就先后招降张辽、侯成、魏续,宋宪、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一批将领,然而白门楼上,吕布要投降曹操,却因为刘备一句话坏了性命,气的吕布只骂大耳贼忘恩负义。吕布虽然是三姓家奴,但毕竟三国之一猛将,就这样死去,着实令人可惜。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 配图

刘备本是及其宽厚之人,为什么白门楼上非要置吕布于死地呢?刘备自然有他的道理,说白了,一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自保。刘备本来好好的得了陶谦的徐州,正该大展宏图的时候,谁曾想被吕布搅了局。当初,刘备对吕布那真是好啊,吕布被曹操和袁绍打得走投无路,前来徐州投靠刘备,糜竺张飞关羽皆不同意收留,刘备为感谢吕布歪打正着攻打兖州而解徐州之围,顶着压力接吕布进城,并心甘情愿将徐州牌印让与吕布,这吕布一点也不客气,不是张飞关羽怒目相对,就要喧宾夺主了。接着,曹操用计”二虎相争”命刘备杀吕布,结果刘备对吕布以诚相待,告知曹操的阴谋。按说,刘备对吕布真是没说的了。然而,这吕布不但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竟然趁刘备和袁绍打仗之时,偷取徐州。然后在袁绍以财物诱惑之下,又去袭击刘备。也亏得是遇到了袁绍这同样的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的人,并没有真给他东西,气的吕布又大骂袁绍。接着为了对付袁绍,又把刘备请回小沛。但最终还是要把刘备斩尽杀绝,逼得刘备只好以身犯险投靠曹操。这种两面三刀的小人,你说这刘备能不恨他吗?

其实曹操早有杀吕布之心,刚抓住吕布的时候,吕布说捆的太紧了,给我松点啊,曹操说,捆老虎我敢不紧啊。吕布对曹操说,你不是担心我吗,今天我已经彻底服了,从今后,你为正,我为副,咱哥俩好好干一场事业。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 配图

曹操心说,我让你小子为副,那不是相当于当初刘备那货当初把你安排到小沛一样自找倒霉吗?可曹操嘴里不说,问刘备,老刘,你说咋办?刘备当然知道曹操的真实想法,即便刘备说不能杀,吕布是个大英雄,留着更有用,对你的霸业有好处,以曹操的猜疑,肯定会以为刘备想联合吕布日后对自己不轨。 那样,不仅吕布死,自己也很有可能活不了。于是刘备假装一副为曹操着想的样子说,老曹你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么死的了吗?曹操一拍脑门,对啊,差点上了这个三姓家奴的当,来人,拉下去缢死。

其实,刘备、曹操、吕布三人关系非常微妙,谁也不信任谁,谁也防备谁,谁也怕另外两个联合起来对付自己。而曹操此人最是狡诈、疑心,刘备是大智若愚,心怀杀机,面上慈悲。只有吕布是个愣头青,有勇无谋又毫无节操,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如果说吕布死于刘备一句话,不如说是他自己作死更准确。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2/163091.html

“刘备本是宽厚之人 为何一句话能要了吕布的命” 的相关文章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卫绾是如何一步步坐上宰相之位的?

在古代,宰相的地位仅次于君主,一些良相则是君主的左膀右臂,能够帮助君主办理各种政事。卫绾,代郡大陵人,他的年龄、籍贯史书上没有记载,应该是家庭比较贫寒,在汉文帝时期被选拔为皇帝的“专职司机”当上了郎官,在汉朝,郎官并不是多高的职位,但胜在可以经常接触到皇帝,算是离权力的中心非常近的一批人。之后累积功...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朱高炽为什么还能名垂青史

还不知道:朱高炽在位不足1年,为何能名垂青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泱泱华夏延续了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历史记载的皇帝多达四百二十余人,这其中确实有许多残酷嗜杀的暴君与沉迷声色的昏君。但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不断前进,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历史大河中不乏有许多开明、智慧、果...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刘邦是秦末不可多得的枭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统治者,对于和自己竞争最终失败的人,都会有意贬损他,污化他。对其子孙后代,都会着意打击。比如李世民打败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不但杀掉他们的儿子,而且对他们进行了着意地贬损。在史书上,李建成变成了一个...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性情豁达,为人节约

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人,汉末东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平盗贼,迁西部都尉。讨会稽贼吕合、秦狼等,徙讨越中郎将。建安十三年(208年),蒋钦与贺齐并力讨平黟贼,斩首七千,其馀皆降。建安二十年(215...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

范仲淹的后代范文程为什么主动给努尔哈赤表忠心?出生名门,血管里流淌着忠臣良相血脉的范文程,在后金攻打自己的国家时,却积极讨伐明朝,对大清建立新制建议献策。万历二十五年(1597),范文程出生于辽东沈阳,据《清史稿》记载:“其先世,明初自江西谪沈阳,遂为沈阳人,居抚顺所。”范文程的曾祖父范鏓曾担任兵部...

曹操那么喜欢人妻 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曹操那么喜欢人妻 曹操为什么没有娶蔡文姬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为什么不娶蔡文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曹操雄才大略,一代枭雄,他给后人留下了二个谜团,一个是离龙椅只有半步之遥,就是不坐上去;另一个谜团就是不娶蔡文姬,却对他关爱有加,终生照料。当年曹操为救蔡文姬,冲冠一怒为红颜,陈兵10万于西域,匈奴单于逼...

如果魏延没有踢翻七星灯的话 诸葛亮能够续命成功吗

如果魏延没有踢翻七星灯的话 诸葛亮能够续命成功吗

对诸葛亮的七星灯到底是什么?如果没有魏延干挠,真的可以续命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是杜甫评价忠武侯诸葛亮的一句话。众所周知,诸葛亮的角色出现在《三国演义》中。这本书写尽了三国时期的风云之事,并且道尽了很多大浪淘沙出来的英雄,诸...

三国时期甘宁与周泰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三国时期甘宁与周泰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刘备想取南郡,周瑜也想取南郡,不但周瑜想取南郡,还想杀刘备,但是,刘备和诸葛亮不傻,也阴了周瑜一把,智激周瑜,让周瑜和曹仁、曹洪等人激战,然后趁机从中取利。在争夺南郡的过程中,甘宁被困于彝陵,周瑜率军去救,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