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 那汉武帝又何以与他齐名
我们都知道始皇帝嬴政的煌煌功勋,他兼并六国,一统华夏,结束了中华几百年分崩离析的天下格局。而后又统一文化,车同轨,书同文,大大加速了华夏各民族的大融合。最后始皇帝南服闽越,北拒匈奴,新修水利,为华夏民族带来了安宁。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真正形成,应该从始皇帝嬴政开始算起。那么始皇帝如此的功勋,中国历代有没有人能匹敌呢?答案是没有,绝对没有!但是在提起始皇帝嬴政的时候,人们常常将汉武帝也和他并列!那么大家就奇怪了,汉武帝何德何能?敢与千古一帝秦始皇相提并论呢?下面小编将汉武大帝的不世功勋给你一一道来!
*** 配图
一、破胡定边,拓地千里
汉朝的建立,是在经历过四年的秦末诸侯混战后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刚建立的汉朝国力很是弱小,远非草原狼族——匈奴的对手!汉高祖刘邦曾经亲率32万大军讨伐,却被困于白登山,最后靠行贿才得以逃脱!从此汉朝对于匈奴一直采取和亲政策。然,汉朝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明君的治理,国家已经富裕了起来,到了汉武帝时期,以及有实力与匈奴一决雌雄了。所以汉武帝就凭着文景之治强盛起来的国力,讨伐匈奴。
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等人,发动了一系列反击匈奴的大战。河南之战卫青采用迂回战术击败河套匈奴,收复河套平原,消除了匈奴对汉庭的威胁。河西之战霍去病驱驰千里,向西横渡焉支山,兵锋直捣祁连山一带匈奴,摧毁了西部匈奴的势力。漠北之战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漠北追歼匈奴,一举消灭匈奴主力,匈奴从此远遁千里,不敢南击下。汉武帝不仅北击匈奴,此外还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汉武帝驱逐四夷,扬我大汉国威,同时拓地千里,将华夏的版图大大扩展!如果说秦始皇是将分崩离析的华夏统一起来,那汉武帝则是在天下一统的基础上向外扩张!
二、集权中央,削弱地方
汉武帝以前,削藩一直是个大问题。中国古代一直有个习俗:给有功的大臣和亲王分封土地,这些王侯在自己的封地能完全就是土皇帝,他们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封地内的人民、土地、赋税乃至兵源都归这些王侯掌管。虽然那时已经实行了郡县制,但是王侯势力远比州官势力强大。这样发展下去,王侯势力越来越强大,最终必然会威胁到皇权。所以一直以来削藩都是个大问题。一个不慎重就会招致祸端,比如汉景帝被逼到杀晁错,还是没能阻止七国的叛乱。
*** 配图
到了汉武帝时期,藩王势力依旧强大。于是汉武帝采用了主父偃的意见,颁布了推恩令。以前受封的王侯死后,由他的其中一个子嗣继承侯爵,继承父亲的一切,那样藩王势力就会一代代继承壮大。而推恩令是让王侯将自己的封地分给每一个子嗣,不再集中到一个子嗣的手中,这样就像分家一样王侯的势力越分越弱,失去了对皇权的威胁。推恩令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一项举措,堪比秦始皇的郡县制!此外,汉武帝设立了中朝,也就是在朝廷百官议政的基础上再选择一些人设立内朝,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就大大加强了皇权。同时在各州郡设刺史,监视地方官员和受封的王侯。这样一来,无论是在朝在野,都在汉武帝的控制之下。可以说,汉武帝的这一些列政策,大大加强了皇帝对天下的控制力,极大的确保了天下的安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统一思想,融合民族
中华各族在秦始皇统一之前是各自为政的,语言不通,文化参差。到秦始皇统一之后,车同轨,书同文,修驰道加强文化交流。始皇帝的这些举措在基本上实现了华夏各族的正常交流,然而各个民族的文化、风俗、信仰等是难以靠写同样的字,能交流就能实现融合的。所以汉武帝在秦始皇的基础上更深一步——统一思想。
*** 配图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大师董仲舒的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废黜了先秦时期百家争鸣的纷乱思想,尊崇有利于国家治理,王权实施的儒家文化。从此以后儒家文化成为了我华夏民族文化的核心,我们之所以叫做汉族,就是因为我们在大汉时期尊奉了同样的文化,最终不断融合成了大汉民族,乃至今天,外国人一提起中国人就想到儒家文化!汉武帝统一文化,是对秦始皇书同文的更深一步,在思想上加速华夏各族的融合。
综上对比,我们就发现汉武帝和秦始皇的煌煌大功及其相似之处了,他们一个一统华夏,一个威服四夷;一个郡县治天下,一个推恩集皇权;一个统一书文,一个统一思想!如果说秦始皇是开创者,那么汉武帝就是发扬者,秦始皇开创了 *** ,汉武帝则在继承秦始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将之发扬光大。他们同样对我华夏立下了不世之功勋,足矣并列于世。但是如果真要分个高低,小编还是觉得秦始皇嬴政功勋更加卓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