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是主动传位给李世民的还是被逼的?
话说唐高祖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日,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政变,杀死了太子李建成和晋王李元吉。
而当三兄弟火拼的时候,唐高宗李渊被蒙在谷里,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见一个全身戎装的将军闯进来,且身上血迹斑斑,不由大惊,忙问道:“来者何人?”
“臣尉迟敬德前来护驾。”将军道。
“擅闯皇宫,该当何罪。”李渊怒道。
“太子、齐王意图谋反,已被秦王诛杀,唯恐惊扰了陛下,臣特前来护驾!”尉迟敬德道。“啊。”在场的人闻言全都呆若木鸡,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 配图
“太子和齐王都死了?”过了好一会儿,李渊像是喃喃自语般问道。
“是。”尉迟敬德斩钉截铁地道。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李渊突然流下两行热泪来。
“太子余党还在负隅顽抗,请陛下定夺。”尉迟敬德厉声道。
“今日之事,你们说应当如何处置啊?”李渊见尉迟敬德如此逼宫,只好来个移花接木。
这时众人都识时务地选择了沉默,此时沉默是金。
气氛越来越尴尬,众人还在沉默,侍从在侧的大臣萧瑀、陈叔达对视一眼,异口同声地道:“建成、元吉本来没有参与夺取天下的战争,又没有平定天下的功劳,还是小心眼,妒忌秦王功高望重,共同勾结,以成奸谋。今天秦王已经将他们诛灭。秦王功盖宇宙,威扬四海,天下归心。陛下如果能够立他为天子,就不再有事了,陛下尽可安享太平。”
李渊是个明白人,他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句话的意思,他知道秦王不但杀了李建成、李元吉,还控制了大局,现在自己也是瓮中之鳖。事情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与其继续鸡蛋碰石头,不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不能不顺水推舟了,否则自己也在劫难逃。想到这里,他马上来了个三步走:
之一步是说了一句话。李渊强颜欢笑道:“善哉,善哉,今日之事,正好了却朕的夙愿啊。”
第二步是下了一道圣旨。李渊说完违心话后,马上下了一道违心的诏令:元凶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已毙,二府中其余人等,各司其职,静候发落。若轻举妄动,谋乱潜逃,格杀勿论,株连三族!
第三步是叫来一个人。此时生米已煮成熟饭,李渊只好无奈地宣李世民上殿。
*** 配图
事实证明,李渊果然是识时务的。之一步,一句话,李渊保全了自己的性命,最终得享天年。第二步,一道圣旨,让李世民彻底走向光明,东宫、齐王府的军心动摇了,他们放弃了负隅顽抗,作鸟兽散了。第三步,这一见面,李渊和李世民之间来了个“相逢一笑泯恩仇”的真实版。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是李世民作秀。李世民见了李渊,来了个一跪(长跪不起),二抱(抱着李渊的脚),三哭(号啕大哭),四诉(儿臣有罪,儿臣该死,儿臣不孝)。
其次是李渊反作秀。李渊见状,来了个一走(上前一步),二摸(抚摸着李世民的头),三慰(是父皇不对,是父皇不好,是父皇眼睛被灰垢蒙蔽住了,近些日子来,被许多谣言所惑。你才是我最值得信任的儿子啊)。
作秀完毕,很快,李世民再度露出狰狞面目,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部杀死。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东宫僚属魏征。玄武门之变后,东宫和齐王府的文武官员纷纷逃离京城,唯独魏征不肯走,他一个人怔怔地站在偌大的太子府,仿佛遗世独立一般,只有眼角滚滚而落的泪水代表着他无尽的悲伤。
很快,士兵们把魏征押到李世民面前。
“魏征,你知罪吗?”李世民道。
“身为臣子,为主担忧,何罪之有?如果太子肯听我的话,就不会有这样的结局了,可惜,可怜,可悲,可叹啊。”魏征昂然道。
“死到临头,还敢嘴硬,是活腻歪了吧……”秦王府骁将程咬金怒吼道。
*** 配图
“事已至此,只求一死,别无所愿。”魏征毫无惧色。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李世民一边说着,一边给魏征松了绑。
“你这是干吗?”
“大唐王朝需要你这样的人才。我拜你为朝廷的谏议大夫,你以后就跟在我的身边吧。”
“只宽宥臣一人是没有用的,太子和齐王的部下多着呢,他们是不会轻易屈服的。”魏征被李世民的真诚所感动,含着泪道。
“我现在就任命你为特使,去宣布朝廷的旨意。”李世民一字一句地道,“既往不咎,全部赦免。”
“如此天下大幸,苍生大幸,我大唐大幸啊。”魏征泣拜道。
果然,李世民的赦免令一出,流亡在外的太子集团残余部下便彻底瓦解了。
魏征从此成为李世民最为倚重的大臣,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贞观之治”,被后世誉为“天下之一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