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27)140

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长相是不重要的,如果秀女貌美如花,就有让皇帝沉湎于女色及后宫争风吃醋的危险。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光绪十三年(1887年),17岁的光绪亲政,慈禧由“垂帘听政”改为“训政数年”。训政后的慈禧便着手筹划光绪的婚事。光绪十四年(1888年)初,慈禧连颁懿旨明确了光绪大婚的计划和费用。光绪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1888年9月3日),又一道懿旨发布:“皇帝大婚典礼,定于光绪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举行。”尽管大婚的日子已定,可皇后为谁,仍是一个谜。直到光绪十四年十月初五(1888年11月8日),光绪帝的一后二妃才在紫禁城体和殿被选定。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选后过程】海选貌美如花没有海选资格

主办单位:户部

参赛条件:13至16岁,身体健康无残疾的旗籍女子

比赛地点:北京紫禁城御花园、静怡轩等处

比赛细则:每三年在旗内选一次秀女,选中者“或备内廷主位,或为皇子、皇孙拴婚,或为亲、郡王及亲、郡王之子指婚”

首先,要严格审查她们属于哪个旗,年龄有多大。因残疾而不能入选的,由族长将原因层层上报到都统,再报户部上奏皇帝后,才可免除应选,自行婚嫁。如果违犯规矩,就要被追查治罪。

选秀女之前,先由户部奏报皇帝,获得批准后,由八旗各级长官,逐级将适龄女子花名册呈报上来,到八旗都统衙门汇总,最后由皇帝决定选阅日期。各旗选送的秀女,要提前送到京城。在选秀女前一天,她们乘坐的骡车由本旗基层长官参领和领催排定次序。日落时骡车出发,入夜时分进入地安门,停在紫禁城神武门外,等宫门开启后,选送秀女按次序下车,跟随宫中太监进入顺贞门。选秀女时,通常是五六个秀女站成一排,由皇帝、太后亲临现场挑选。

清朝统治者公开的两条选秀标准,一是品德,二是门第。长相是不重要的,如果秀女貌美如花,就有让皇帝沉湎于女色及后宫争风吃醋的危险。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决赛】皇后人选早由慈禧内定

决赛时间:1888年11月8日

地点:紫禁城体和殿

评委:光绪、慈禧

见证人:容寿固伦公主(即恭亲王奕长女)及福晋命妇

服务人员:太监、宫女

经过海选,入围秀女共有31人,又经慈禧两次亲阅,最终进入决赛的仅有5名秀女,即慈禧的弟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江西巡抚德馨的两个女儿、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

决赛现场,5位秀女虽各有才艺,却没有机会展示。光绪被迫将皇家定情信物玉如意交到了表姐叶赫那拉氏手中。最后两道懿旨同时颁下,比赛结果尘埃落定,一道懿旨宣布立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另一道懿旨则宣布将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他他拉氏分别立为瑾嫔、珍嫔。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选后实录】之一版本李莲英吃贿赂协定两皇妃

来源:慈禧曾孙叶赫那拉·根正

当时皇帝选拔妃子,要在全国层层把关,但能够带到光绪面前的只有60多位,并且从这60多位里,要选一后两妃。

选妃当天,光绪在60多人里一眼就看上了珍妃。光绪拿着玉如意,犹豫不决。因为玉如意递到谁手里,谁就是皇后。但慈禧早就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光绪。光绪走到珍妃面前时,突然变得非常伤心。

就在此时,熟知慈禧意图的李莲英走过去,扶住光绪,将他一直搀到隆裕面前,将玉如意交到了隆裕手里。隆裕成了光绪的皇后。

为了能让珍妃当上皇后,珍妃、瑾妃家里花了很多钱贿赂慈禧跟前的红人李莲英。可李莲英很清楚老佛爷的意思,准皇后只能是慈禧亲弟弟都统桂祥的女儿。于是他只能在选妃过程中做些手脚,并想办法让珍妃的姐姐也成为妃子。李莲英打算用两个妃子换皇后,好对珍妃家有个交代。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第二版本慈禧意满才顺了光绪心思

来源:《花随人圣庵摭忆》黄濬著

《花随人圣庵摭忆》记载:“光绪十三年冬,西后(慈禧)为德宗(光绪帝)选后,在体和殿召见备选之各大臣少女进内,依次排立。当时太后上座,德宗侍立,荣寿固伦公主及福晋命妇立于座后,前设小长桌一,上置镶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二对,为定选证物。太后手指诸女语德宗曰:‘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

德宗对曰:‘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子臣不能自主。’太后坚持令其自选,德宗乃持玉如意趋德馨二女前,方欲授之,太后大声曰:‘皇帝!’并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即慈禧侄女)。德宗愕然,既乃悟其意,不得已将玉如意授其侄女焉。太后以德宗在意德氏女,即选入妃嫔,亦必有夺宠之忧,遂不容其续选,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对于末列二女,此珍妃姐妹之所以获选也。”这个内幕消息据说是由内宫太监唐冠卿传出来的。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选后盘算】慈禧定皇后实为安插耳目

慈禧将侄女立为皇后有自己的如意算盘。首先,皇帝的后妃,尤其是皇后,与皇帝的关系最为密切,对皇帝的想法有特殊影响力。将自己的侄女立为皇后亲上加亲,而且这样做无异是在光绪身边安置了一个最忠实可靠的耳目和密探。

其次,同治帝选后的失败对她的教训很大。慈禧与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有矛盾,甚至导致母子不和,慈禧自然不愿让历史重演。

那光绪为何不愿选表姐为后呢?据文献记载,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相貌平庸,且含胸驼背,和“靓丽”二字沾不着边,且已21岁,比光绪帝还年长3岁。在光绪看来,表姐当妻子有点接受不了,而且隆裕的长相又难如人意,不选其为后也在情理之中。但隆裕是慈禧指定的,光绪再不愿意也不敢违背太后懿旨。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2/165004.html

“清朝选秀趣闻:长得漂亮一律不许报名” 的相关文章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朱棣打仗那么厉害 朱棣的本事是跟谁学的

对永乐大帝朱棣那么会打仗,都是跟谁学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棣是大明王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因以永乐为年号,后人又称“永乐大帝”,要知道,在中国历史上能被称为“大帝”的皇帝可并不多,比如:汉武大帝、康熙大帝等等,这些帝王在文治武功上都颇有建...

养廉银是工资的几十上百倍 雍正时期贪腐之风为何愈演愈烈

养廉银是工资的几十上百倍 雍正时期贪腐之风为何愈演愈烈

对雍正给大臣发的养廉银是工资的几十上百倍,为何贪腐之风愈演愈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雍正皇帝,是清朝十二帝中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物。在民间野史中,他是一个残暴不仁、凶狠暴戾的魔头,设立“血滴子”残害忠良,还曾伪造遗诏,弑兄杀弟,逼死生母。史学家早已证实,这些传言大都是毫...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面对贪官胡惟庸的挑衅,朱元璋只说了五个字

众所周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穷苦出身,童年过得极其痛苦,常常饱一顿饥一顿的,这种悲惨经历直接导致他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他坐上帝位之后,面对贪官,可以说是铁腕铁拳铁石心肠,曾经有一位贪官挑衅他,朱元璋只说了5个字,就震慑了所有人。那么,朱元璋是如何治理官员腐败的呢?他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思想有些局限。...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总是从容退兵 诸葛亮是了减少损失吗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什么每次北伐都能从容退兵,减少损失?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首先我们在了解一下当时的形势吧。刘备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就为了兴复汉室殚精竭虑,分析了天下的大势,一共进行了六次北伐,当时刘备倾国之力东征孙吴,最终夷陵之战,蜀军几乎全军覆没,五虎上将折伤...

诸葛亮多活10年能一统天下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多活10年能一统天下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诸葛亮向天再借十年,是否可以一统天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中说,诸葛亮点四十九盏明灯,要向天再借十二年寿命,可惜法阵失败,孔明魂归五丈原,享年五十三岁。如果诸葛亮向天再借十年成功了,是否可以一统天下?可能是你想多了,今天就来分享一下吧那么如果诸葛亮真的...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当年曹操为啥非要斩杀华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正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而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在三国当中的人气可以说是高到了极点。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因此也滥杀了不少的无辜百姓,就连华...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乾隆在位时期和珅作为一个贪官 乾隆为什么不杀他

还不知道:乾隆死前不杀和珅有哪些因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说到贪官,无可避免的会提到和珅,这个清朝巨富,一个人的资产抵得上清政府十五年的收入总和,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富可敌国,那么千古一帝乾隆为何不杀和珅,而且对其贪污腐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呢?首先,和珅能成为乾隆身...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有哪些与顾荣相关的轶事典故?他有何成就?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人,西晋末年大臣、名士,也是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领袖。孙吴丞相顾雍之孙、孙吴宜都太守顾穆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顾荣弱冠时仕于孙吴,与纪瞻、贺循、闵鸿、薛兼并称“五俊”。吴国灭亡后,与陆机、陆云一同入洛阳,号称“洛阳三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