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秦末的起义军都打着楚的旗号呢?
秦末,不管是起义的首倡者陈胜、吴广, 还是当时更大的起义队伍——项羽的义军,在成立自己政权的时候,都没有打出属于自己的新国号,而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楚”作为新政权的国号。陈胜、吴广称“张楚”, 项羽则干脆就叫“楚”,并且找到了流落民间正在给别人放羊的楚怀王的孙子,一个叫做“心”的七岁的小男孩,让他做了起义大军的名义首领——义帝。
不打出自己的名号,是因为觉得自己的资历、声望、威信等方面不足以服众,而要找出一个大家都心服口服的人物来“压阵”,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除秦以外,齐、韩、赵、魏、燕都没有被选中,而单单选中偏远的楚国呢?
以立国久远、威服人心而论, 楚国根本不能与五国相颉颃。据《史记》记载,齐燕韩赵魏这五国在历史上都具有相当影响力,而楚国受封的级别很低, 直到周夷王之时 才始称为“王”。而且, 楚国地处偏远的夷地,与文化最为发达的齐燕韩赵魏的中原地区无法相提并论。
若论文治武功、治国安邦之英才,楚国除了屈原、伍奢、孙叔敖、公子春申君 (黄歇) 外,也就没有什么声震当代、名传后世的人物,无法与中原五国名人辈出相提并论。而且,楚国的经济条件也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为什么起义军都爱用“楚”来反抗秦朝呢?其实,秦末起义者选择号“楚”来作为自己收买人心的做法,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史记》记载:楚国灭亡应起因于楚怀王。更先,秦张仪见楚王,以赠送“商于之地”六百里骗得怀王与齐国绝交。当怀王发觉上当后,大怒伐秦,又为秦大败。后因战略需要,秦欲与楚和,楚王却只要张仪不要地,结果张仪凭借三寸之舌说动怀王得以全身而退。后来,秦国在多次打败楚国后,又用欺骗的手法,将怀王诱到秦国而扣押为人质,并最终客死秦国。楚顷襄王立后,虽曾迎妇于秦而暂与秦和,但秦仍然多次伐楚。白起伐楚时,甚至攻占了楚都郢,烧毁了楚国先王陵墓。楚考烈王时,楚在秦国的打击之下,日益衰弱。最终至幽王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 虏楚王负刍, 灭楚名为郡云”。
在秦灭楚的过程中,处处都充满欺诈的卑鄙行为,特别是引诱怀王并扣为人质,致使怀王客死异乡,不但“楚人皆怜之, 如悲亲戚”, 就是诸侯也“由是不直秦”。与秦国没有仇恨的楚国更先灭亡,让人觉得很冤枉、很憋屈、也很遗憾。
范增在游说项梁时,曾有这样的话:“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 亡秦必楚’也。” (《项羽本纪》) “三户亡秦”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当时的形势,说明了秦统一全国后,战国诸雄人民对秦国的怨恨程度中,楚国的痛恨是最为深沉的,而流落在各地的“楚国”豪姓大族的后代,如张良等人,也确实都一直在从事着反秦大业。
所以,秦末的起义军也就很自然地、不约而同地打出了复“楚”的旗号,这对于聚集英才、收买人心、鼓舞士气、激励斗志是非常有利的。因此, 他们选取“楚”作自己新生政权的国号,其意义和作用也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