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到底是什么样的 五十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百步的人吗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战国时期,孟子与梁惠王魏罃有过一次著名的谈话。
梁惠王又叫魏惠王,是魏国的第三代国君。魏罃继位时,魏国经过魏文侯、魏武侯两代君主的精心治理,正在进入鼎盛阶段,成为战国七雄中之一个称霸者。魏罃将都城从安邑迁都大梁,因而人称梁惠王。梁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名将庞涓,使得魏国实力大增。
然而,庞涓陷害同学孙膑,梁惠王不知其中的利害关系,置之不理。孙膑装疯从魏国逃脱后来到齐国,成为一名将领。孙膑随即率领齐国军队两次打败庞涓率领的魏国军队,魏国因而走上了下坡路。及至后来,魏国相继遭到秦国和楚国的打击,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梁惠王在与孟子谈话时,正是国家治理一帆风顺之际,不免有些沾沾自喜,自吹自擂,认为自己如此用心、辛苦,百姓却没有什么增加。孟子是何等人,最看不惯骄傲自大的国君。在他的心目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国君的地位更低。因此,就不免要给他泼一泼冷水。
孟子说了一番话:“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知道梁惠王喜欢打仗,就以打仗来作为比喻。他举了一个例子,打仗时,一方丢盔弃甲逃跑,有的人逃跑了50步,有的人逃跑了100步。逃跑50步的嘲笑别人逃跑了100步,这是怎么样呢?
梁惠王不知是计,说:“50步怎么能嘲笑100步呢?大家都是逃跑,一样一样的。”
于是,孟子就告诉他,既然如此,就不要与邻国比百姓的多少,而是要采取实质性的好政策,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才能达到天下归心的目标。
此后,一句成语“五十步笑百步”诞生了。其实,如果叫较真的话,在春秋时期打仗,逃跑50步的人,还真有资格嘲笑逃跑100步的人。
要讨论这个问题,就得说到春秋时期的打仗。
我们知道,所谓春秋,即东周的前半段。春秋共有100多个大小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几乎都是由东周分封出去的,国君不是周天子的家人就是亲属。因此,诸侯国之间有着“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关系。当诸侯国之间不得不发生战争时,不会“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杀个你死我活,而是彬彬有礼,充满仪式感。
在打仗之前,一方要送战表到另一方,约定时间地点开战。在战表里,要说明我为什么要跟你打仗,你多么多么卑鄙 *** ,我多么多么正义爆棚,这叫师出有名。当然,战表里的用词肯定不会这么粗鲁,而是引经据典,谦虚恭敬。被挑战的一方,则要设宴招待挑战的一方。宴会上要奏乐,送战表的使者要答谢。
到了约定的时间,双方来到约定的地点兵戎相见了。由于时间地点已经约好,后来名将们经常使用的埋伏、偷袭、声东击西、围魏救赵之类的战术,统统都没有用武之地。为了避免影响老百姓种田,打仗的战场一般选择在两国之间的边疆,荒无人烟的地方。因此,战场又被称为“疆场”。
打仗之前,双方要排好队列,摆好阵型,之后就可以开战了。按照战场礼仪,如果一方没有排好队列,摆好阵型,另一方是不能率先进攻的。
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亲自率领大军与楚军作战。楚军渡河时,宋襄公哥哥目夷劝他趁机进攻楚军,但宋襄公拒绝了。楚军渡过河,正在排列成阵,目夷又建议宋襄公发号施令开始进攻,可宋襄公还是没有这样做。当楚军排好阵型后,宋军才与之作战。由于楚军具有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在战斗中负伤,第二年就因伤而死。
在这里,宋襄公很好地遵守了战场礼仪,却被后来人嘲笑了2000多年。难怪有人说“人心不古”……
既然是打仗,那么总有一方会吃败仗。春秋时期,当一方败退后,另一方一般不会追击,点到为止。如果实在要追击,也不会超过50步。这样一来,逃跑50步的士兵,还处于战场中,不算撤离战场。只有逃跑50步以上,甚至跑了100步,这样才算安全。
所以,逃跑50步的人,真的有资格嘲笑逃跑100步的人。
【参考资料:《孟子·梁惠王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