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向胆小怕事的慈禧为何敢向十一国宣战呢?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1-09)130

庚子国变时,深知中西实力差异的地方督抚以及部分主和大臣极力反对开战。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等五人,因反对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向列强宣战的主张,被慈禧下令正法,后来在列强的压力下得到 *** 。

光绪帝推动的戊戌变法失败后,西方各国对慈禧太后废黜光绪帝不满,与慈禧的关系骤然紧张。在此背景下,以反对外国教会势力为主的义和团运动迅速壮大,京津一带民间反洋声势尤为浩大,慈禧决心利用义和团报复洋人。

一向胆小怕事的慈禧为何敢向十一国宣战呢?

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进言“拳民忠贞,神术可用”,庄亲王载勋,光绪帝的两位堂兄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载漪说,义和团都是出万死不顾一生,以赴国家之难的义民。载漪这样夸赞义和团,其实是出于私心,光绪帝被囚后,他想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但是,西方各国不能容忍另立新帝,让载漪对洋人十分痛恨。

1900年6月17日,西方联军攻陷天津大沽口炮台。消息传到北京,载漪奏请慈禧“攻打使馆区”。在决定是战是和的御前会议上,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都认为,“攻杀使臣,中外皆无成案”。他们都说:“奸民不可纵,外衅不可启。”这些话让慈禧很不入耳,也引起载漪等主战派的愤怒。

义和团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围攻北京外国使馆区,进而引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徐用仪等五人都是得力能干的肱股之臣,除了御前会议,他们还利用其他场合反对开战。联元向光绪帝进言:“甲午之役,一日本且不能胜,况八强国乎?傥战而败,如宗庙何?”许景澄与袁昶联名上疏提出,“以一国敌各国,是关系国家存亡之大事”,解决危局的唯一办法是保护外国使馆,同时围剿作乱拳民,诛纵匪祸首,以此来退洋兵。

就在此时,慈禧太后得到一份“勒令皇太后归政”的虚假情报,说西方列强让她下台,还政于光绪帝,一生视权力如性命的慈禧最终勃然大怒,决定不惜与洋人一战。

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前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请求保护使馆区时,竟在北京街头被清军枪杀,大战的最后一根导火索被点燃。事件发生后,徐用仪十分震惊,他说:“祸始此矣!”并劝告庆亲王奕劻,厚葬克林德,希望挽回局势。

6月21日,清 *** 以光绪帝名义发诏对十一国同时宣战。诏书辞令颇为激昂:“无论我国忠信甲胄,礼义干橹,人人敢死;即土地广有二十余省,人民多至四百余兆,何难翦彼凶焰,张我国威。”随后,联军对清军和义和团开战。

7月14日,联军占领天津,北京危在旦夕。彼时,朝中主战派已占据绝对上风,主张和谈的大臣则被视为卖国贼。

慈禧为了解除掣肘,杀鸡儆猴,下令处死许景澄和袁昶,罗织的罪名并不是因为他们反对宣战,主要是妄议朝政:“屡次被人参奏,声名恶劣。平日办理洋务,各存私心,每遇召见,任意妄奏,莠言乱政,且多语离间,有不忍言者,实属大不敬。”

7月28日,许景澄与袁昶被押赴北京菜市口刑场处死。鲁迅笔下的“人血馒头”一幕提前上演。观望的义和团拳民和无知民众高兴得像过年一样,他们为看到“卖国贼”被处死而欢呼。

攻占北京后,八国联军指挥官合影。

许景澄、袁昶被杀后无人收尸,徐用仪出面含泪收尸。自知难以幸免的他在家书中写道:“许袁二公无端被逮,不问口供,猝遭奇祸,邸钞皆莫须有之词……原该见机而作,惜时已晚,以老年而处此危地,生死在所不计,只可听之于天。”

果然,徐用仪被义和团拳民逮捕并拥至庄亲王载勋府邸,他没有辩驳,只是说:“天降奇祸,死固分耳!”8月11日,徐用仪、立山和联元三人又在菜市口被慈禧下令处死。

仅仅过了三天,8月14日,八国联军就攻陷北京,而慈禧太后、光绪帝和亲贵大臣逃往西安,留下奕劻和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向列强乞和。

在外国公使团的压力下,徐用仪等五大臣后来得到 *** 。1901年2月,清 *** 应各国公使要求,颁发一道上谕为五大臣 *** ,开复原官,以示昭雪。这一要求被列入《辛丑条约》第二款,条约称他们因“力驳殊悖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

一向胆小怕事的慈禧为何敢向十一国宣战呢?

1901年9月7日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德、日本、奥匈帝国、法、意、等11国代表在北京签订《辛丑条约》。

回顾这段历史,不难发现,慈禧太后对列强开战是为了维护自身权力,载漪等借义和团对抗洋人也是出于私利,而五大臣死谏却是担忧黎民百姓之安危,国家社稷之存亡。

120年来,人们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莫衷一是,有人认为他们是祸国殃民的拳匪,也有人认为他们是群众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因为“列强入侵,欺凌平民在先,平民(义和团等)反抗在后”。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主张剿灭义和团、反对与列强开战的庚子五大臣的评价也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他们是理 *** 国的忠贞之士,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勾结洋人的卖国汉奸。

但不管如何,庚子五大臣徐用仪、立山、许景澄、联元、袁昶反对清 *** 联手义和团攻打外交使团,是符合国际法的。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慈禧太后贸然对十一国开战,给国家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灾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1/167173.html

“一向胆小怕事的慈禧为何敢向十一国宣战呢?” 的相关文章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三国时期许褚手下的那支队伍战斗力如何?史书是如何记载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许褚是曹操手下大将,正史中记载,许褚腰大十围,勇力绝人。后来,许褚成为曹操的贴身护卫,多次在危急时刻救了曹操,立下大功。许褚和典韦都是以猛著名,也都深受曹操喜爱,两人不相上下。然而,许褚手中有一支奇特的队伍,让曹操非常喜欢...

曹操麾下的名将曹仁有哪些优缺点?结局如何?

曹操麾下的名将曹仁有哪些优缺点?结局如何?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曹操麾下名将曹仁的故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进攻合肥,曹魏诸州均抽调兵力屯驻于扬州,以防备孙权。然而,曹魏最大的隐患,却不是合肥,而是在荆州方向。此时汉水流域已经进入汛期,江水高涨。温恢敏锐地...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历史上郭威为何会造反?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上郭威为何会造反?背后有何真相?

郭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郭”姓皇帝,五代时期后周建立者。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国家的兴亡,在很多时候,都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许多人明明有实力,也有威望能够成为新的一国之君,但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世袭制度以及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时期,即使君王荒诞无能,忠臣们也不会有任何反叛的想法...

赵元杰: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生性好学,也是名藏书家

赵元杰: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生性好学,也是名藏书家

赵元杰(972—1003),字明哲,初名赵德和,北宋藏书家。宋太宗赵光义第五子。1003年去世,年仅31岁,无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物生平太平兴国八年(983年)改名赵元杰。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封益王。端拱初年,加侍中、成都尹、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淳化年...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 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朱棣真的是元顺帝的儿子吗 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棣是元顺帝之子是真的吗?为何有人执意兴风作浪?“朱棣是元顺帝之子”,这显然是一条可信度极低的传说,但偏偏就有人执意兴风作浪。这个说法在《蒙古黄金史略》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记载,认为朱棣的亲生母亲是元顺帝之妃弘吉剌氏,这个...

曹操强,刘备弱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跟随刘备

曹操强,刘备弱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跟随刘备

对曹操和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是三国最强的领导人,为何诸葛亮不去投靠,反而要跟随刘备?大家都了解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聪明人,但是主公的选择上却让很多人感觉不好理解,毕竟当时的曹操才是实力最强大,而且从能力和性格上来说也比刘备更符合做皇帝。但是为何诸葛亮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