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1-21)410

对匈奴风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国古代的历史一直都有匈奴的记载。历史上,中原地区有独特的封建礼教的文化传承,中原地区之外的大草原上,也有着属于游牧民族的文化。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就是残暴而且低俗的,中原地区的人就十分的厌恶这些草原蛮子,认为他们没有文化,更没有礼教。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在北方草原一直都有这样的一个传统,就是父亲去世了的话,他的儿子可以娶她的老婆;兄长去世的话,他的弟弟可以娶她的妻子。这对于当时中原地区的文化而言,是十分难接受的,在中原文化中,对于这种行为是十分不齿的。而且也基本上不会有人去做这些违反常理的事情。而在匈奴们的眼中,则是司空见惯的一件事情,并且成为传统一直流传。

但是实际上在我们中原地区,也是有着这样的事情存在的,而且可以追溯的久远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的转房和收继实际上就是这种行为,只不过换了好听的说法而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中原的确这种行为就渐渐地被人摒弃了。毕竟有违伦常的事情和礼教文化是有巨大冲突的。这实际上也是文化积累带来的好处了。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实际上是居无定所的,也没有固定的文化传承下来,就更不要什么文化沉淀和积累了。游牧民族是人们眼中的蛮人,而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自然也是足够的野蛮的。对于伦理,他们这些人自然是不会在乎的。

当时的游牧民族,由于居无定所,所以实际上他们能够拥有的财富不外乎一些牛羊等牲畜,和他们居住的蒙古包。他们的财产形式也就是十分的单一,也容易被其他人占有。而如果他们的妻子嫁给了其他人,是很难保障他们的孩子继承到应得的财产的。而且在匈奴的文化中,夫妻双方都会拥有一定的财产所有权的而如果这些寡妇外嫁的话,她们也是可以带走属于他们的那一份财产的。于是乎儿子娶父亲的妻子,就成了游牧民族很常见的事情,这样做也是为了将家中的财产聚集到一个人的手上,便于管理家族。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但是当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弟弟娶哥哥的妻子出现。这实际上也不难理解。在当时的匈奴中,弟弟和哥哥的关系是十分好的,一家人也是一直住在一起,不会像中原地区一样,长大到一定的年纪就进行分家。朝夕相处,实际上彼此之间都是会有一些感情的。那些丧偶的女子不进行外嫁,实际上也是可以保证家族的凝聚力的,可以保证家族的传承不断绝,一直在自己家人的手上。而不用担心外嫁导致的财产分割以及继承人的选举问题。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也是因为长期的生活在一起,在父亲或者哥哥去世之后,他们也可以很自然而然的走到一起,当时游牧民族彼此之间所隔得距离也是挺远的,于是也为他们走到一起创造了地理条件。没有道德约束,也没有外人指着说教,他们走到一起也就很容易理解。

游牧民族的文化实际上是靠着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记载,也没有什么成文的规定。所以实际上在他们眼中,能够好好的保留家族,保留家族的血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在他们的眼中没有伦理道德的观念。娶哥哥或者父亲的妻子,对于他们也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能够为家族带来好处的事情,他们自然是乐意去做的,而不会因为伦理道德而产生隔阂。而淳朴彪悍的匈奴也没有中原地区那么多的权力争夺。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相比较中原地区,为了权力斗争而父兄相残的情况,当时匈奴的处理方式似乎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仅可以完整的保留住家族的财富,而且可以保持血脉的纯净。更重要的是在匈奴的眼中,生的孩子越多就是越孝顺的,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的匈奴子弟们,实际上也是很难去别的地方找到别的女人的。于是就顺理成章的接管了这些没有了男人的女子了,从而生更多的孩子来壮大自己的族群。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中原地区的人是无法接受的。而当时的和亲,导致很多公主外嫁,在这其中就有一个很出名的女子,王昭君。她是可悲的,受到中原地区教育的她不仅需要嫁给自己名义上的儿子,更是在之后嫁给了自己的孙子。这样的文化,着实是让中原地区的人难以接受。但是毕竟价值观不同,也就不难做过多的批判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1/169289.html

“匈奴为什么有父死娶母,兄死娶嫂的风俗 实际上也并不难理解”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他的一生有多么肆意潇洒?

历史上真实的苏东坡,他的一生有多么肆意潇洒?

说起苏东坡大家都知道他是北宋著名的文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苏轼,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他的诗词,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背诵过“明月几时回,把酒问青天”,也总会因为“大江东去浪淘尽”而感到心潮澎湃,也可能在心情不佳时吟诵“十年生死两茫茫...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在古代士兵拿到军饷之后,都是如何保管的

天下风云,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刀剑无眼,战火无情,在战场之上,士兵们往往都是拿着自己的命在厮杀,虽然其中不乏有志之士,他们来到战场是为了能够获得军功,从而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为国效力,但是绝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赚取生活费,从而养活自己的一家老小。对于如今的我们而...

民间关于同治皇帝的死说法有三种 其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原因

民间关于同治皇帝的死说法有三种 其中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原因

还不知道:同治皇帝死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同治皇帝死亡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公元1875年1月12日),年仅十九岁的同治皇帝去世。关于同治是怎么死的?民间有几种说法,但没有一种说法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就连可信度最高的死于天花说,即便有清廷档...

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麹义的真实本领怎么样?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谓乱世出英雄。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说起袁绍手下的猛将,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颜良、文丑。但有一员猛将,却要远胜二人,他不仅以八百步兵大破公孙瓒四万大军,还创造了以步兵克制骑兵的奇迹,他就是麴(qu)义。那麴义是如何以步制骑的呢,又为何会被袁绍处死呢。一,投靠韩馥麹义...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曹魏名将、书法家,屡出奇谋,工于书法

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钟会出身颍川钟氏,少年成名,博学多闻,弱冠入仕,历任要职。深得魏帝和群臣赏识。随从司马师征讨毌丘俭,典知机密。献策于司马昭,粉碎曹髦的夺权企图。...

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才能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朱高炽才能如何?

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仁宣之治”的缔造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根据《明史》记载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但他之所以肥胖,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他更专心致志于经籍和文学,而不是很好武。所以本身非常英武的朱棣并不...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是盛唐之交时著名文士

苏颋(670-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唐朝宰相、政治家、文学家,尚书左仆射苏瑰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苏颋自幼聪明过人,后进士及第,初授乌程县尉,迁太子左司御率府胄曹、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等职,迁工部侍郎,其父苏瑰死后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