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世人热捧的药方,孙思邈为何批评了这个药房?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思邈,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他不但医术精湛,常常能妙手回春,轻松解除百姓的病痛之苦,被人尊称为“药王”“药圣”。而且医德高尚,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都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大医精诚”。他一生修书立著,所写的《千金方》,为后人推崇备至,被誉为“人类之至宝”。
这位伟大的医学家,生前曾对一剂流传已久,被大家所热捧的方子进行了严厉批评。他多次上奏皇帝,要求在全国范围内禁毁。可惜并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这让孙思邈郁郁不乐,颇为无奈。临终前,他反复要求自己的弟子:“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子,孙思邈为何对它如此深恶痛绝呢?
这个方子,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石散”。
“五石散”在不同的时期配方有所区别,但大体是由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等五种石药构成。最初是用来治疗疟疾、伤寒或者湿疹的偏方。
但因其药性燥热,服用后,可以让人精神亢奋,飘飘欲仙。因此在魏晋时期,渐渐成为上层社会的“潮品”,成为魏晋名流们身份地位的象征和精神食粮。
更先服用“五石散”的人是何宴。
何宴是魏晋时期的名人,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曹操在任司空时,娶了何宴的母亲,于是,何宴就成了曹操的养子。后来,曹操又把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他,何宴又成了曹操的乘龙快婿。
据说何宴是个美男子,“美姿仪,面至白”。皮肤很白,拥有众多女粉丝。魏明帝对何宴白皙水嫩的肌肤很是不服气,认为一个堂堂男子,怎么可能如女人般肤若凝脂呢?因此,怀疑他抹了白粉。
于是魏明帝耍了个小聪明,在盛夏时节,当众赐予何宴一晚热气腾腾的热汤。何宴喝完热汤后,汗如雨下,就用衣袖擦拭,结果肌肤反而越发白皙。这就是典故“傅粉何郎”的由来。
何宴不但服食“五石散”,还到处宣扬服食后的感受:“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而且,何宴“耽声好色”,声称服用五石散后,体力倍增,即便勾搭于众多美女之间,也游刃有余。
于是,在何宴这个时尚达人的大力推广和代言下,“五石散”的奇效,轰动了整个京城。上至帝王将相,达官显贵,名流雅士,下至乡绅富豪,平民百姓,纷纷抱着猎奇的心理争相效仿。以服用五石散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使得服食五石散之风长盛不衰,直至隋唐年间。
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竹林七贤”嵇康、刘伶等人,对“五石散”近乎痴迷。道武帝、明元帝、孝文帝等人也对五石散推崇备至,每日都须服食才觉神清气爽。
那么,孙思邈为何要“绝尽”五石散呢?
一、“五石散”其实就是一种毒品。
短期内服食“五石散”,能让人性情亢奋,神明开朗,体力激增。但如果长期服用,就会逐渐上瘾,并对身体产生致命的伤害,让人心神不宁,浑身燥热,直至赔上性命。
何宴在久服“五石散”后,“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道武帝在长期服用“五石散”后,导致性格古怪,喜怒无常,直至精神恍惚,终被儿子杀害。即便是医学家皇甫谧,也因钟情于“五石散”,最终过量摄入而致残。
就连“书圣”王羲之也深受其害,这位千古奇才醉心于服食“五石散”,因此影响了儿子王献之。王献之长期服散后致疾,并落下后遗症,43岁便去世了。
从魏晋时期到隋唐年间的数百年中,因服散而导致生病、残疾和丧命者,不计其数。
二、服食五石散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社会风气。
由于“五石散”太过燥热,而且要配合温酒饮用,所以服食之后全身发热,这些名流们便会脱掉衣服,袒胸露腹散热,抑或太过亢奋,产生幻觉,甚至出现裸奔等现象。
“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在服散后,就经常 *** 的地躺在家里。邻居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劝他收敛一些,至少不能让孩子们看到他的不雅之态。但刘伶反倒斥责对方,“我在自己家里裸睡,与你何干”。嵇康也为了散热,常常只着一个裤头就在竹林里烂醉如泥地睡觉。
在民间,百姓也跟风效仿,即便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如丧葬仪式等,也争相服用“五石散”,因此不得不突破礼法,大肆饮酒,甚至当中脱掉衣服,大伤风化。
由于“五石散”还具有一定的壮阳功能,引得大批男子跃跃欲试,更是导致世风日下。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孙思邈才留下遗言,号召后人将五石散药方禁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