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不死朱棣就不敢造反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朱标不死朱棣还敢反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很多读者都认为,如果太子朱标尚在,燕王朱棣根本就没有理由发动靖难之役,即使他有谋反之心,也绝无成功可能。
事实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恐怕未必,即使太子朱标成功继位,而且不实行削藩之策,朱棣仍有可能谋反。至于燕王朱棣敢不敢谋反,谋反能不能成功,有一个人早就知道答案。这个人当然就是僧道衍,也就是后来的“黑衣宰相”姚广孝,有人说他才是“靖难之役”首功之臣。
当年朱棣谋反有顾虑,姚广孝冷冷道出八个字,也正是这八个字坚定了朱棣谋反之心,也改变了明朝命运。
至于姚广孝是大明功臣还是罪人,咱们看看他的相貌和言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在现实生活中,还是离姚广孝那样的人越远越好。
一般正史都很少记载正面人物的丑陋相貌,“貌陋而色如蓝,人皆鬼视之”的卢杞是个大奸臣。姚广孝可能比卢杞好看一点,但也是天生一副兄相,当时最有名的相士袁珙也被惊着了:“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广孝的真实面目长啥样,咱们不用细想,那一对三角眼,就足以说明一切了:刻薄阴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忽然想起新版《水浒》里的豹子头林冲,不但没有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威猛霸气,倒有了姚广孝三角眼孤拐脸的意思,不信咱们就来看看这是豹子头还是猴头。
不管林教头有没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三角眼孤拐脸都不是憨厚有福之相。林冲是被电视剧毁了容,而姚广孝的凶像,是记载在正史之中的。而他可以比拟的刘秉忠,也绝非善类。
刘秉忠是元朝人,也是有史以来少数几个得到“文正”谥号的人——连包拯包青天刘墉刘罗锅都没得到的美谥,刘秉忠得到了。
作为元世祖忽必烈的头号谋臣,刘秉忠在忽必烈夺位之争中居功至伟,深受元朝历代皇帝器重,成了元朝唯一位列三公并封王的汉官。
姚广孝要想成为“明朝刘秉忠”,就得帮助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否则姚广孝就只能当一辈子燕王府清客——朱允炆更喜欢儒学大家方孝孺,对姚广孝这样的人是不感冒的。
燕王朱棣与姚广孝(当时应叫僧道衍,咱们按明史记载统一称之为姚广孝)的谋反之心,在马皇后薨逝之后就已经产生,并且已经开始密谋了:“高皇后崩,太祖选高僧侍诸王,为诵经荐福。宗泐时为左善世,举道衍。燕王与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
燕王朱棣虽然瞧不起偏脑袋侄子朱允炆,但让他马上起兵造反,还是很有顾虑的:“偏头小子是太祖高皇帝指定的继承人,朝臣拥护,民心所向,咱们造反能成功吗(民心向彼,奈何)?”
姚广孝冷冷地道出八个字:“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何为天道?何为人心?姚广孝这八个字,细思极恐,还是不解释为好。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那就是三角眼和尚从来就没把老百姓的死活放在心上,民心向背更不是他在意的事情,他更喜欢用玄而又玄的东西来忽悠燕王朱棣:“乃进袁珙及卜者金忠,于是成祖意益决。”
从《明史》相关记载,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燕王朱棣在马皇后薨逝之后就起了谋反之心,并且在姚广孝的鼓动下准备付诸行动。
读者诸君都知道,马皇后薨逝于洪武十五年,太子朱标薨逝于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高皇帝洪三十一年驾崩,等到朱允炆继位,姚广孝已经跟燕王朱棣准备了十五年,其中前十年,太子朱标尚在。
这就是说,在姚广孝、袁珙、金忠等人蛊惑下,不管朱标在不在,燕王朱棣最后都得造反。
至于姚广孝的人品如何,是大明功臣还是罪人,他的同时代人和亲友,应该最有发言权:晚著《道余录》,颇毁先儒,识者鄙焉。其至长洲,候同产姊(亲姐姐),姊不纳。访其友王宾(著名孝子、隐士,神医戴思礼的学生),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骂)之。广孝惘然。
看过《明史》的读者都知道,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太子朱标薨逝;洪武二十六年,凉国公蓝玉、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会宁侯张温被杀;洪武二十七年,颍国公傅友德、定远侯王弼被杀;洪武二十八年,宋国公冯胜被杀。
朱元璋大杀功臣并不是帮太子朱标,因为朱标在世,并不需要担心这些功臣不服管。朱元璋除掉这些功臣,看似是在稳固皇太孙朱允炆的地位,实际却帮了四儿子燕王朱棣的大忙。
靖难之役,朱允炆无人可用,而朱棣除了姚广孝,还通过北征,锤炼出了一批悍将,这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张玉、朱能、邱福、谭渊,以及“武功之一”的靖难十三侯陈珪、郑亨、孟善、火真、顾成、王忠、王聪、徐忠、张信、李远、郭亮、房宽。
建文帝那边就剩下了几个能守不能攻的老将,而朱棣这边则是人才济济血气方刚,靖难之役一开始,胜负就已经注定。
这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不管太子朱标在不在世,在姚广孝鼓动下,燕王朱棣都是要谋反的,但是朱标在世,朱元璋就没有必要杀掉蓝玉(曾提醒朱元璋防备朱棣而被疏远)、傅友德、冯胜。如果燕王朱棣的对手不是纨绔子弟李景隆,而是忠于朱标的蓝玉傅友德冯胜,他最后还能取得成功吗?
笔者认为,如果朱标尚在,就不会执行削藩之策,朱棣谋反,也得不到宁王朱权及其麾下朵颜三卫的支持,冯胜等人且不必说,横扫大漠的蓝玉和曾经七战七捷的傅友德,就是朱棣无法翻越的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