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究竟是老糊涂了还是精明的 刘邦为何要杀妹夫樊哙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樊哙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刘邦与樊哙不仅是要好的朋友,而且还是连襟,刘邦娶吕公大女儿吕雉,樊哙娶小女儿吕媭。可能是有这层亲属缘故,樊哙对刘邦死心塌地的追随,更没少给刘邦出力,凡是刘邦遇到了麻烦事儿,之一个顶上去的总是樊哙。
樊哙原来是沛县丰邑大好青年,靠一手烹饪狗肉的独门技术而发财致富,不出几年,娶妻生子快乐幸福的小日子必能实现。从这点看,樊哙要比刘邦强,因为刘邦似乎整天都在东游西逛,光棍一条,除了赊酒喝,也没见干出什么正经事情。
即便如此,刘邦还经常占樊哙便宜,因为樊哙上街卖肉的时候总会与刘邦不期而遇。刘邦本就嘴馋脸皮厚,所以逮住狗肉就猛吃一顿,临走还不忘往怀里揣一大块儿。本就是小本买卖,那经得起刘邦这样的霍霍。
后来樊哙出门时就先打听刘邦的行踪,专门去他不在的地方卖肉,也算是留了个心眼儿。但奇怪的是,刘邦好像能闻到肉味儿,又能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樊哙的面前。因此,樊哙的更大的烦恼不是愁肉卖不掉,而是如何躲避刘邦,再这么下去,狗肉生意还不定被吃黄了。
不过,后来樊哙不仅不躲刘邦,还主动上门送肉,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刘邦与吕雉大婚当天,作为好友的樊哙去随分子,结果看上了伴娘吕媭。吕媭虽没有姐姐端庄秀丽,但透散着一股妩媚动人的野性,樊哙认为正合自己口味儿。所以樊哙为与吕媭搭上线,三天两头往刘邦家跑,当然没少了用狗肉巴结。刘邦很仗义,在他的用心撮合下,没过几天樊哙就与吕媭滚了柴草堆。
这样一来,刘邦与樊哙就成了一家人,所以当刘邦因纵囚事件躲进芒砀山避风头、萧何等人在沛县选起义首领时,大家之一时间想到派樊哙去请刘邦“出山”。因为别人去刘邦不相信,还以为是串通官府抓捕他呢。刘邦起兵后,樊哙之一个参与。
总结起来,刘邦从起兵到得天下大概经历了如下过程:沛县起兵——附近转悠——投靠项梁——河南附近转悠——西进关中——汉中为王——出三津渡——夺取彭城——楚汉对峙——垓下之围——定陶称帝。而无论刘邦打到那里,总能看到身先士卒、打了鸡血一样、之一个攻上城楼的樊哙。
刘邦称帝后,异姓诸侯王等纷纷起兵造反,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相国陈豨、淮南王英,可以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而能为刘邦解忧的仍是樊哙,每次出征的前锋主力均为樊哙。特别是在刘邦去前几个月,发小卢绾也兴兵造反,临危受命者还是樊哙。而也正是此次出征,埋下了被杀的伏笔,当然最终只是虚惊一场。
据史书记载,刘邦病重即将不久人世,忽然有人向他举报说:将来樊哙必杀戚夫人母子。于是刘邦急忙召陈平问计,得到的回复是:偷偷前往燕地,立斩樊哙,军权交由他人接管。刘邦一想,只能如此,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将重任交给陈平与周勃,二人配合诛杀樊哙,然后军权由周勃掌管。
后来,陈平耍了滑头,准备将樊哙押回长安交刘邦处理。结果半路就收到了刘邦去世的消息,于是陈平一溜烟提前回到京城向吕后献媚请赏。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杀樊哙,真的是为了保护戚夫人母子吗?其实未必。因为后来杀戚夫人母子的是吕后,并不是他所“预料”的樊哙。更何况,刘邦早已为儿子刘如意安排了“护法罗汉”周昌,而对于戚夫人的死活他早就不关心了。
因为,在亲征英布归来的宴会上,刘邦对戚夫人说:日后吕后要做你的主人了。等于是与戚夫人摊牌话别。所以,刘邦没有让戚夫人陪葬就是额外恩赐了,又怎么可能去摧毁汉朝的顶梁柱呢?
事实上,刘邦杀樊哙是为了消弱外戚集团的实力,归根结底还是在防着吕后。在刘邦夺天下的过程,吕后的大哥吕泽、二哥吕释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按理说,二人既有特殊的身份,又建功无数,封个诸侯王绰绰有余,结果刘邦封吕泽为吕侯,吕释之为建成侯。如此一来,就等于二人成了被剥夺军权的闲人。
不仅如此,刘邦还在去世当年特意与大臣们杀白马举盟:非功不能封侯,非刘姓不能为王,否则天下共击子。此举,明显是刘邦在警示外戚集团。但是刘邦在病危之际忽然想到了樊哙,因为樊哙还在燕国平定卢绾造反,手中握有重兵。
而樊哙恰好是吕后和妹夫,属于“被外戚”身份,这就是让刘邦不安心的地方。一旦吕后借助樊哙的力量要有所动作,便可轻易实现,所以在刘邦看来樊哙是心头大患,必须除之而后安。
当然刘邦需要找一个合理借口,那就是为戚夫人母子的安全着想。既然樊哙都威胁到老婆孩子的生命安全了,那还有不杀的道理吗?所以,还是刘邦精明,而不是老糊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