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08)160

明朝如果撑到近代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 *** 建立的封建王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进了北京,崇祯皇帝朱由检自自缢殉国,至此享国276年的明朝灭亡。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后,吴三桂降清,满清入关、入主中原,1912年,袁世凯逼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巧的是,清朝和明朝都是享国276年。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一直以来,历史爱好者们关于清朝和明朝谁是谁非的争论不绝于耳,原因其实大致就是两点,其一,由于明朝是 *** 建立,而清朝是满族建立,出于民族主义情绪,许多人喜欢明朝,不喜欢清朝,尤其是满清刚入关时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野蛮政策,酿造了一系列惨案,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另外,清朝时期还实行严苛的“文字狱”,制造了一系列“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惨案。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其二,明朝是继汉唐之后黄金时期,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不赔款,天子守国门,君王守社稷,连清朝都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轰开闭关锁国的清 *** 国门后,无比软弱的清 *** 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比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大量土地被割让,大量赔款让老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比起明朝皇帝,清朝统治者着实是贪生怕死之至,1860年第二次 *** 战争,咸丰皇帝弃北京满城百姓不顾跑到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英法联军在北京城胡作非为,一把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朝统治者再次弃百姓于不顾,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急急忙忙西逃。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基本上由于以上两个原因,绝大多数人喜欢硬气无比的明朝,而鄙夷痛恨软弱无能的清朝。1840年清 *** 被英国军舰轰开国门,中国进入了屈辱无比的近代史,清朝表现得太过无能,因此许多历史爱好者们提出了一个假设,假如满清没有入关,明朝一直撑到了1840年,中国的近代史是否就不那么屈辱了呢?虽然比起清朝,笔者更喜欢明朝,但理智告诉我:并不能,为什么呢?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我首先要说,这个假设不可能成立,大厦将倾、摇摇欲坠的清朝不可能撑到1840年,即便是满清没有成功入关、入主中原,彼时的明朝骨子里已经烂了,风起云涌的大规模农民起义说明了这一点,明朝基本上不可能续命续到1840年。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当然既然都已经假设明朝能够撑到1840年,那么我们就来看一看明朝和清朝究竟有何不同?一个王朝就是一个大型机器,它的制度就是机器运行的原理,我们首先来对比一下明清两朝的制度,明朝的制度存在着先天缺陷,洪武皇帝朱元璋经常说自己是一个农夫,“朕本农夫,深知民间疾苦。朕本农夫,深知稼墙艰难。”朱元璋这个“农夫”皇帝在设计制度时,建立了一个“乌托邦”式静态的“大村庄”,在这个村庄里“稳定至上”。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曾这样说过:“朱元璋的明朝带有不少乌托邦的色彩,它看起来就像一座大村庄,而不像是一个国家。中央集权能够到达如此程度乃因全部组织与结构都已经简化,一个地跨数百英亩土地的国家已经被整肃成为一个严密而又均匀的体制。”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朱元璋设计的明朝制度存在先天缺陷,到了明朝后期流民泛滥、税收不够、大太监频频出现,一部分原因都应该归咎于制度的先天缺陷。清朝入主中原后,基本上继承了明朝的制度,但同时也作出了一定的改进,比如雍正大力整顿财政,实行火耗归公,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实行摊丁入亩。因此从最根本的制度上来看,清朝比明朝要强。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接着我们来比比武器装备,毕竟打仗靠的就是先进的武器装备,经常有历史爱好者说明朝火器在当时领先世界,其实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明朝火器的确傲视群雄,然而到了明朝后期时,明朝的火器已经比不上西方火器了。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我们都知道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是火绳枪,火绳枪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人类的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进入到了热兵器时代,大约在1450年,欧洲制造出了火绳枪,16世纪中叶,日本引进了火绳枪,而当倭寇使用火绳枪时,明朝军队开始批量装备。由于当时的火绳枪枪机像鸟嘴,于是就被人们称之为“鸟铳”,除了鸟铳,明朝的《军器图说》还提出一种自生火铳,这其实就是“燧发枪”。然而到了17世纪的明朝后期,明朝火器已经落后于西方火器,最直接的例子就是料罗湾海战,文章《从料罗湾海战看十七世纪中西方海军实力的差距》指出明朝的小型船在荷兰人装载有几十门大炮的战舰面前,根本就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当然如果明朝能够撑到1840年,武器装备肯定比清朝好得多,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乾隆皇帝为了编纂《四库全书》,大兴文字狱,连明朝的军事巨著《军器图说》也被当做了奇技淫巧之书烧掉了,这本书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夷虏所最畏于中国者,火器也!”明朝不会像清朝一样认为“骑射乃八旗之根本,火器乃奇技淫巧不足为用”。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最后就是统治者的骨气了,正所谓“主将无能,累死三军”,明朝的皇帝们确实有一股子刚硬的血气,有一种“可杀不可辱”的气概,末代皇帝崇祯以身殉国,留下最后一道圣旨:“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之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可见明朝的皇帝是有血性、有骨气的,面对外敌欺辱,他们往往不会任人宰割,然而明朝即便是撑到了1840年,当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如果选择硬杠到底,那么中国的近代史则会少几分屈辱,多几分悲壮,会有更多的人流血牺牲。那么近代史是屈辱好呢?还是悲壮好呢?欢迎各位朋友提出你们的见解。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2383.html

“明朝当初没有灭亡而是撑到近代 近代史是否会被改写”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历史上对朱熹的评价并不怎么好 朱熹是虚伪的人渣吗

还不知道:伟大的思想家朱熹,真是虚伪人渣,还是被人故意抹黑的真君子?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想儒家这一学派除去孔子,最被大家熟知的应该就是朱熹了吧。朱熹在这一方面的造诣也是特别的高,他虽然生活在南宋时期,但是他的思想一直都影响着元明清三个朝代。朱熹的思想并没有比孔...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是什么出身?他兵败的原因是什么?

杨玄感,隋代大臣,弘农华阴人,司徒杨素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大业九年(613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反隋,引发了杨玄感之乱,但仅持续了两个月就迅速失败。杨玄感是隋朝重臣,文武双全,号称“项羽”,起兵反隋时受到民众的普遍响应与支持。既然如此,那杨玄...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西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荀组(257年—322年12月6日),字泰章(《晋书》作大章,大字在当时常作为泰字的简写,当以墓志为正),颍川颍阴人,西晋大臣。东汉司空荀爽玄孙,司徒荀勖第三子,司空荀藩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夷雅有才识,深得太尉王衍称赞,荐为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历任左...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司马懿是不是在害怕诸葛亮 司马懿又是怎么评价诸葛亮的

对司马懿惧怕诸葛亮吗?司马懿评价过4次诸葛亮,你看他都说了些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极致化的诸葛亮和司马懿无论《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诸葛亮和司马懿的碰撞,都堪称是最激动人心的一刻。因为诸葛亮和司马懿,同属于极致化人物。概括说来就是存在着两同和两不同。所谓两同...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得知诸葛亮死讯后郁郁而终

廖立(生卒年不详),字公渊,武陵临沅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要谋臣。被诸葛亮评价为“楚之良才”,与庞统相提并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的荆州南部三郡(长沙、桂阳、零陵)被吕蒙偷袭后,廖立脱身奔归刘备,刘备不责备廖立,任他为巴郡太守。刘禅继位后,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评刘备、...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听桓范的能赢吗 最后结果又是什么

曹爽如果当年听桓范建议,号召天下勤王,能否反杀司马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众所周知,司马一族之所以能取代曹魏的统治地位,一场政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场政变便是“高平陵之变”。在这场政变中,司马懿不仅清除了以曹爽为首的曹氏宗族在朝中的势力,...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东吴中后期名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

施绩(?—270年),字公绪,丹阳故鄣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施绩有将领之才,转战四处,是孙吴中后期的大将,主要负责荆州重地的军事,官至上大将军、左大司马(当时东吴最高武职)。人物生...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