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2-14)440

对古代城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注意过这一问题:在古代,基本上所有的城墙之外都是平地,既然是为了防御敌人而修建的,那么修成斜坡的话,比平地会更难走,也就加大了敌人攻城的难度。

那为何古代人们在修建防御工程的时候,不将城墙外的地修成斜坡呢?如果修成非常陡的斜坡,对防御是否会有更大的帮助呢?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敌人在城墙外攻城剧照

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城墙之外都是平地,也有斜坡的个例存在,比如著名的“合川钓鱼城”。合川钓鱼城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它除了是风景胜区之外,同时也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重要的古代战场遗址。

当年,钓鱼城可是山城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易守难攻,在冷兵器时代,它所凸显出来的防御作用效果极好,是当时蒙军难以攻克的堡垒之一,而这座城墙就是典型的“城墙外是斜坡”的例子。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已经说了这座城墙就是“城墙外是斜坡”的典型优秀个例,那么,古代的其他城墙为什么不仿照这一城墙,将城墙外的平地修成斜坡呢?实际上,这其中有这三点原因值得深究。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来源于 *** :合川钓鱼城

一、经济、技术等条件不支持

合川钓鱼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城墙外是斜坡”的典型个例,首先仰仗的就是完美的天然地理优势。而实际上,没有地理优势的依靠,想要修建大型工事,就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古代的科学技术条件并没有那么的发达,没有挖掘机、装载机等等,修建工事必须依靠双手来进行,而这吃苦受累的最终都是百姓。

就如万里长城这个伟大工程,虽然它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但是这背后耗资巨大,先不说究竟花了多少资金,光是人力就动用了70万的百姓,不少百姓都在修建工事的时候丧命。

就如修建长城一般,想要修建城墙外的斜坡也并不是一件易事,一座城池少说也有几万或者是几十万人口,城池的面积不可小觑,想要动工修建“斜坡”,可能需要全员上阵,这其中所耗损的劳动力与修建而成的“斜坡”根本不能够相比,最后很有可能是弊大于利。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百姓修长城剧照

除了人力之外,物力和财力也根本不可能支持开展这样的工程。在古代,建筑材料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

就比如我们熟知的石灰,这是修建陵墓和宫殿的常用材料,一般人根本就使用不起这样的材料的,不然古代的百姓怎么都住的是普通泥土制成的房子呢?

从专业角度来说的话,石灰是商周秦汉时常用的建筑材料,西汉时期又出现了三合土,这是使用石灰、黄土和沙子混搭而成的,到了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糯米灰浆,这个建筑材料一直沿用到了元明清时期。

而糯米灰浆这一建筑材料的 *** 工序是非常复杂的,它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石灰、藤桃汁、河砂等等,甚至,有时候还需要再往里面加上蛋清和动物血。

这里面的每一样材料放在古代的经济条件下,价格都是非常高昂的,如果使用这些东西来修建“斜坡”的话,性价比一点儿也不高。

先不说这“斜坡”能不能够完美的抵御敌人袭击,很可能在没建成前就把国库亏空了,等到敌人真的来时,就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战争的各种物资消耗了。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来源于 *** :糯米灰浆砌的墙

二、防御作用着实有限

对古代的军事防御系统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在古代,凡是提到要修建城池防御工程,就是“深挖壕沟”亦或是“加固城墙”等。

而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古代的劳动人民生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条件下,但这也仅仅是相对现代的科学技术条件而言的。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人民的智慧也是难以想象的,他们会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条件,为战争需要 *** 一切可使用的工具。比如战国时期就开始使用的“云梯”,又比如魏晋年间出现的“六轮车”等。

“云梯”,顾名思义就是一般的梯子,古人在作战攻城时会借助“云梯”爬上城楼。而这还仅仅是一般的攻城工具,魏晋时期出现了六轮车驱动的大家伙,它可以直接在城墙上滑动。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爬云梯攻城剧照

到了后来,攻城工具越来越追求“精、准、狠”,于是又出现了巨木制造而成的“飞楼”,它可以达到和城墙一般的高度,在“飞楼”上面可以直接平射弩箭,压制守军。

当然,弩箭的威力也是不可小觑的,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射程可以达到“千步”的床子弩,对着城墙发射的话,这些弩箭会“砸”在城墙上,密密麻麻的扎成一堆,攀城士兵也可以直接抓住这些城墙上的弩箭向上攀爬。而这种攻城方式的典型例子也是有的,比如公元1259年的宋蒙鄂州之战,当时敌军一度凿破了鄂州的西南城墙。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发射中的床子弩剧照

总之,即使修建了“斜坡”,可能也根本抵挡不了敌人的侵袭。毕竟在城墙外是平地的条件下,敌人在作战的时候就会想到使用云梯来攀登城池,建造出和城池一样高的“飞楼”来发射弩箭。那么,当城墙外是斜坡的时候,谁又能想到敌人会建造出什么样的作战工具来达到攻城的目的呢?

也因此,与其大动干戈地将城墙外修建成斜坡,不如多花点儿心思在其他的防御工程上,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修建“斜坡”着实不必要。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宋军攻城剧照

三、影响城内外经济、交通运输的发展

一般而言,古代的重要城池都坐落于经济交通枢纽的核心地带,倘若真的将城墙外平地修建成“斜坡”了,那么定然就会影响人们的出行。人们光是徒步行走就会累得够呛,如果运输货物难度就更累了。

而且许多的小商贩都是生活在外城的,每天一大早会带着货物赶到内城,倘若城墙外是斜坡,又该怎么轻松快捷的运输这些货物呢?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商贩运输货物剧照

“城市化”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实际上,中国的“城市化问题”早在明清年间就出现了。当时,有许多西洋人来发达的城镇做生意,倘若交通不便利,那些洋人如何愿意将洋货送往都城各地?

而都城内的人口也在日日攀升,在明代时期,都城北京的人口已经突破120万,人口增多,城内自然容纳不下,更好的解决办法之一就是扩容。

通俗的来说,就是将城墙向郊区移动,倘若城墙外是斜坡的话,那么“扩容工程”也会面临着难以想象的压力与难度。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将洋货送往都城各地剧照

在《大 *** 志》当中,中国的城市道路被誉为世界上更好的公路,中华文明能够得以强大并繁荣,可以说,背后离不开发达的水陆交通。

“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顺畅与否影响的是整个国家的民生问题。倘若将城墙外的平地修建成“斜坡”,这样一来,最终影响的就是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阻碍了整个城池的经济发展,实在是得不偿失。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图片:陆路畅通剧照

总而言之,如果将城墙外的平地修建成斜坡的话,能够起到抵御敌人侵袭的作用有限,一点都不靠谱,可实施性几乎为零。不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这么简单的问题古人怎么可能想不到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3484.html

“古人为什么不将城外的地修成斜坡 事实证明古人并不傻” 的相关文章

古代藩王没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他们为何喜欢去守陵

古代藩王没有坐上皇帝的位置 他们为何喜欢去守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藩王守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古代,为什么没当上皇帝的藩王们,都喜欢为先帝守灵?在古代,但凡是大统一的朝代,皇帝注定就只能有一个人。哪怕同为上一任皇帝的皇子,除了有一人能有太子之位以外,剩下的最多也就能被恩赐藩王。当一个逍遥王爷,不用管理政务...

李隆基登基之后要杀上官婉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李隆基登基之后要杀上官婉儿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李隆基,亦称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针对的对象是为韦后和安乐公主。因为这两人杀掉李显后想掌权。当李隆基把这两个人杀掉,把权力转移到他的父亲李旦身上后,实际上就达到目的了,不需要进行...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顺治帝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经济与文化方面,顺治帝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爱新觉罗·福临,即清世祖、顺治帝,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定都北京的第一位皇帝,清太宗第九子,生母为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福临幼年登基,由摄政王多尔衮辅政。亲政后面对全国的抗清高潮,福临采取抚重于剿的策略,同时注重恢复农业生产,...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古代异姓封王难上加难 古人又是怎么做到成功的案例的

对古代封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异姓封王”条件极为苛刻,那些成功案例是怎么办到的?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的确,在秦始皇发明“皇帝”之前,“王”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秦始皇以后“王...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直言敢谏,深得李世民敬重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在文学、书法等方面,虞世南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在文学、书法等方面,虞世南有哪些作为与成就?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是南陈至隋唐时期书法家、文学家、诗人、政治家,陈朝太子中庶子虞荔之子、隋朝内史侍郎虞世基之弟,“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虞世南善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所编的《北堂书钞》,为唐...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对清代大内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清的大内侍卫功夫到底有多厉害?只要是古装的电视剧尤其是清代相关的,我们必定能看见大内侍卫频繁出厂。其实这些人就是武官的一种,虽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作为护卫,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只是在皇上或者其他宫中贵人身边伺候的人。在明代时期我们熟悉...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对蜀汉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我们印象中的诸葛亮有多厉害?在《三国演义》中,他是论个人实力几无敌手的";卧龙";,在刘备的再三邀请下出山,在敌军军队压境时临危不乱,在战事吃紧时创造木牛流马,在三国鼎立时稳住蜀汉阵...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