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16)1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郑和下西洋目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在明朝发生过许许多多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奇闻趣事。比如说东西厂、锦衣卫的设立,丞相制度的废除,爱好斗蟋蟀的“明宣宗”,痴情皇帝明宪宗,痞气十足的明武宗,沉迷炼丹的明世宗,视财如命的明神宗,喜欢做木匠的明熹宗……当然也涌现出了许多爱国的仁人志士跟大奸大恶的奸臣小人,比如郑成功、郑和、魏忠贤等等。

很多人对郑和这个人七次前往西洋存在很大的争论,时至今日都让人觉得十分迷惑,这么多次出海到底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几种常见“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假设,仅供大家参考。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当然除此之外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间接拓宽了自己的管辖范围,很多国家开始主动进贡交流,明朝也收获的很多的附庸国和朝贡国。当然金银财宝这些财富也随之而来。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明朝和平交流的意愿,获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可,从而在另一方面宣示了自己的 *** ,这都离不开三保太监“郑和”突出的功绩。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郑和在成名前的故事,史书上并没有完全清晰的记载。只能推测出他在年轻的时候是燕王朱棣的侍从,为人骁勇善战,后来在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的靖难之役当中获得战功。被燕王朱棣提拔升任,并赐姓“郑”。不过燕王在推翻建文帝政权时,并未找到建文帝的尸首,下令出海寻觅。由于郑和宗教上信奉佛教跟 *** 教,再加上备受朱棣重视,懂军事有能力,是出海寻找建文帝更好的人选。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之一次下西洋开始于1405年,结束于1407年,先后到达苏门答腊岛、马六甲、锡兰等国,后降服海盗陈祖义回国。很快继续出海,第二次下西洋到达了占城、爪哇、暹罗、印度西南端等地,于1409年回国,此次专门到锡兰对佛寺布施,捐赠珠宝金银,供养佛陀。

第三次1409年出发,到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此次出海被锡兰山国王围攻,生擒锡兰国王,于1411年返还,不过并未杀伤锡兰国王,而是放还归国,从此以后锡兰对明朝感恩戴德。在1411年归国后,史书记载郑和“数使滇黔百粤,领上密喻踪迹建文”。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由此看出,郑和在到达一个地方的时候都会传递一种希望和平友好相处的理念,但并不是所有地方的人都会买账,不买账怎么办?不买账当然就打到他买账,和平交流的同时又间接地扩大了自己的疆域。

等到了1412年末开启了第四次下西洋,这次携带了翻译人员,首次到达了东非麻林迪,并成功击败截杀郑和船队的苏门答腊叛乱者。这次远航于1415年回国,同年东非麻林国前来进献“麒麟”(长颈鹿),由此可以看出远洋航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和平宣誓 *** 的方式也扩大了朱棣政权的影响力。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第五次下西洋的时间推迟到1416年的年底,此次郑和率船队抵达了非洲东岸索马里一代,不过此次出海主要送还非洲使者,1417年夏就已回国。明成祖朱棣于1419年专门下诏奖励出海的全员官兵。

第六次出发时间已经转到了1421年,在这五年的时间里陆续有十六国使者前往大明朝进行朝拜纳贡,此次航行到达 *** 半岛的祖法儿,并于1422年回国。此后由于明成祖身体状况不佳,出海航行就被暂时搁置。明成祖朱棣于1424年病逝,此后明仁宗继位,下令罢停下西洋事业。直到1430年,郑和才又接到命令再次下西洋,最后一次的出海开始于1431年,结束于1433年,郑和病逝在归途中,真正践行了自己出海远行的夙愿。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综上所述,从时间段可以明显看出,最初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明成祖朱棣指示他出海寻觅建文帝。并且随着航海次数的增多,建文帝虽然没有寻觅到,但却获得了“万国来朝”的效果,这对于封建帝王来说,无疑是宣示了自己的 *** ,展示了自己的强大。但在整个下西洋的过程当中,郑和一直秉承“和平友好交流”的理念来传递明朝的意图,深受各个小国的喜爱和欢迎。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这七次的下西洋,不仅促进了中国海上贸易的繁荣与发展,更加深了马六甲海峡以及东非、东南亚和 *** 半岛之间的交流,对人们研究明代亚非地区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人类航海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2/173814.html

“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是寻找建文帝那么简单吗”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 诸葛亮为何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

还不知道: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为什么当时不派赵云或者魏延去守街亭?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志士有很多,但是能称得上奇才的其实聊聊无几,司马懿和陆逊可以算一位,而大家最熟悉最有影响力的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吧,他不仅仅是一个军事专家,还是一个治理国家的好手,就...

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慕容延钊有慕容化龙之称,是五代末年到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将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隆四年(963年),慕容延钊率领宋军南下,一举消灭荆南与武平军两个割据政权,平定了湖南与湖北。可不久慕容延钊就因为与监军李处耘不和,被气得忧病交加而亡。慕容延钊是赵匡胤义兄...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汉水之战,赵云说曹兵八十三万如草芥是什么意思?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备五虎上将中,赵云一向以沉稳著称,和关羽的傲、张飞的猛,有明显不同。汉水之战,赵云勇救黄忠,以少胜多,曹操都败在赵云手下。五子良将中的徐晃和张郃甚至都不敢和赵云交手。赵云救回黄忠之后,曹操率兵追来,赵云说了一句很霸气...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三顾茅庐时,为何要说出自己的官职?

刘备与诸葛亮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在历史上是少有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三顾茅庐是三国中的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说的是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亲自去请了三次,态度非常谦恭、诚恳,最终感动了诸葛亮。但是,刘备第一次去请诸葛...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项羽如果过江回到江东 项羽最后还能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西楚霸王”项羽过了江东,是否可以翻盘?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楚霸王”项羽被人广为人知的缘由,多数来自于他与虞姬在困境下双亡的各种改编,以及赞颂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情怀之深切。向来被历史记住的人物倘若不是在历史进程中留下多么浓墨重彩地一笔,那么...

张飞在被范姜张达刺杀的时候 张飞帐下就没有卫士吗

张飞在被范姜张达刺杀的时候 张飞帐下就没有卫士吗

对范姜张达刺死张飞,难道张飞没有大帐卫士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刚刚当上荆州牧的时候,周瑜就曾经对孙权说过:“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陈寿。《三国志。周瑜列传》其实不光周瑜对刘关张二人有如此评价,曹营的郭嘉、程昱、董昭等人...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 曹操为何始终没有踏出那一步

还不知道:孙权和刘备都敢称帝,为什么曹操始终不敢称帝?是因为他不想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不是不想称帝,只不过是因为在他想称帝的时候被人临门一脚拦住了,在他好不容易把事情摆平后,他自己也就只剩一口气了,与其白白担个贼名,还不如立个牌坊,反正称帝的事有他儿子曹...

李辅国: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位封王拜相的宦官

李辅国: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位封王拜相的宦官

李辅国(704年―762年),字静忠,博陆郡(今北京市平谷区)人。唐朝中期权宦,唐代第一个封王拜相的宦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辅国样貌奇丑无比,早年净身入宫成为宦官,后因尽心侍奉太子李亨成为其心腹。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辅国因力劝太子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