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一生不为权势而折腰的窦婴,历经三朝为何不得善终?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0)350

对窦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自古以来,外戚都是连接着朝廷与后宫的桥梁,凭借着皇恩,他们一跃登上高位。可以说,即使他们平庸至极,但只要安分守己便能过完自己富贵的一生。而窦婴作为窦太后的侄子,官至宰相,最后竟落得斩首的下场,这既有窦婴本人的过错,也是大势所趋。

一、忠君之人但情商不够

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也是窦太后最疼爱的小儿子。在一次宴席之中,景帝酒后竟言将皇位传给梁王刘武。此言一出,景帝便已发现有所不妥,但在座的人不敢轻易接下景帝的话,全场一片寂静。而窦婴就成为了这个打破安静的人,他向景帝敬酒并说道,父子相传是高祖所定的约定,怎能传给弟弟?

一生不为权势而折腰的窦婴,历经三朝为何不得善终?

毫无疑问,从窦婴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忠诚于汉室正统,恪守礼教之人。只是他的这句话却得罪了汉景帝、窦太后和刘武。于景帝而言,窦婴确实阻止了此事的继续发酵,但说话的方式太过于直白,众人面前没有丝毫给自己颜面,内心或多或少还是有些不悦。而另一方面,景帝或许是想借醉酒一说,假装此事从未发生过或只是兄弟之间的戏言,而窦婴如此明了的点出来,就是将这件事放在了明面,放在了国家社稷层面。

于窦太后和刘武而言,窦婴就是阻碍在刘武登基路上的绊脚石。同姓之人之人本该互帮互助,但窦婴却让窦太后此生更大的愿望无法实现。自己的侄子总是比不过自己的儿子,窦太后内心已然升起对窦婴的厌恶之情,原本和睦的姑侄亲情不复存在。

此事过后,无论是窦太后还是汉景帝都对窦婴心存不满,窦婴也自请辞官了。可以说,窦婴并不懂得妥善处理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善用自己与窦太后的血缘联系。而连自己的亲姑母都不留情面,可以想象对待外人是如何的秋风扫落叶,能够真心留在窦婴的人能有多少。

二、爱憎分明,骄傲自满

至武帝登基后,因丞相卫绾病重,丞相之位空缺,窦婴被任命为丞相。丞相是百官之首,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的人至少应当能知人善用,懂得倾听他人的建议,做事沉稳老练,能够看清局势。

一生不为权势而折腰的窦婴,历经三朝为何不得善终?

而正如景帝对窦婴的评价沾沾自喜耳,难以为相,窦婴并不足以胜任丞相一职。窦婴因喜好儒学,他便大肆推崇儒家学说,甚至以窦氏家族和皇室成员开刀,借此将儒学推向大众。过犹不及,激进的行为很快就引起了这些人的反对。正所谓众口铄金,窦氏族人和皇室成员都是距离皇权最近的人,诋毁窦婴的言语如雪花般传到窦太后耳中,这就使得窦婴与窦太后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而在另一方面,窦婴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来自窦太后的阻力。此时,窦太后还在掌权并一直在推崇黄老学说,在既有阻力下窦婴还一意孤行,那就是自不量力了。诚然,窦婴的行为或许得到了汉武帝的默许,但在武帝尚未完全掌权之时,这样的默许更像是对窦太后底线的试探,而窦婴就是一个牺牲品。这也就是为何窦婴、田蚡都因此革职,但此后两人却有着不同际遇的原因了。

三、心理落差下的不平

原本附庸在窦婴身边的官员都去依附田蚡了,从前对自己唯命是从的田蚡摇身一变成为了丞相,而窦婴却只是空居列侯之位而无实权。想起之前的风光无限,窦婴心中难免有些不平,而正是这些不平蒙蔽了他的理智。

其实若是窦婴可以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现实的处境,就会发现此时急流勇退才是自己更好的选择。想想从前的韩信、周亚夫,不都是帮助大汉巩固了江山,因自恃功劳而不得善终。再看看萧何,懂得暂避锋芒保全自身,赢得生前身后名。而窦婴已经历经三朝了,辅佐过汉文帝和汉景帝,而他又没有萧何的智慧,怎能期盼汉武帝对他信任有加?

只是很少有人能克制住自己的情感,在体会过高高在上的感受后,就很难忍受被人轻视的感觉了。因此,窦婴将灌夫视为自己的知己好友,希望通过他来报复那些趋炎附势之人。可就是为了这个知己好友,窦婴才会丢掉自己的性命。万事皆有因果,有因便有果,若是窦婴能够保持冷静,就不会生起报复之心,也不会招致后来的祸患。

四、两大外戚家族的对抗

窦婴与窦太后之间虽关系不睦,但在众人眼中他们就是一体的,代表着窦氏家族,两者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窦太后在时,因其太皇太后的身份,窦氏家族永远压在王太后母族身上,窦婴的身份永远高于田蚡。而窦太后死后,这种情况就马上就发生改变了。

人走茶凉,世态炎凉,说的一点都没错,文武百官都有着极强的政治触觉和趋利避害的本能。论亲疏远近,田蚡作为汉武帝的亲舅舅自然比窦婴亲近,何况王太后还在世,田蚡就永远不会倒台。论权势,自窦婴被窦太后革职回家后便一蹶不振,维护窦婴体面只是其侯位和窦太后的威势。而田蚡因王太后的缘故深得武帝宠爱,即使赋闲在家,也能参与政事。

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谁都明白,窦太后一死,这世上能够掣肘武帝的人就没有了。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同理,一个皇帝容不得两个外戚家族壮大,必有一个家族会被打压。在田蚡与窦婴之间,汉武帝选择让田蚡活。因此,窦婴之死其实就是代表着田家的崛起,代表着属于汉武帝的时代终于到来。

结语

纵观窦婴的一生,他活得有些肆意,做事随心,从不因为权势而折腰,也不曾为高位而对人低声下气,不屑于趋炎附势迎合皇室之人。正是因为如此,在武帝掌权之时他落得了一个人首分离的结局,一个满腹才华之人若是总是活在自己的理想世界中,不适合官场上的尔虞我诈,迟早都会被淘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2/174443.html

“一生不为权势而折腰的窦婴,历经三朝为何不得善终?” 的相关文章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并非曹操真正的谋士,为什么这么说?

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曹操的众多谋士里,荀彧地位与郭嘉相当。只不过郭嘉更偏向于军事上的谋略,一直和曹操南征北战,而荀彧属于朝政性谋士。战略方面,荀...

阎圃:东汉末年将领,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阎圃:东汉末年将领,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

阎圃,生卒年不详,是益州巴西安汉人。张鲁割据巴、汉,就以阎圃为功曹。东汉末年人物,本为张鲁部下谋士,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封平乐乡侯。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人物生平一日,有农民从地里得到一个玉印,张鲁的手下就想让他当汉宁王。阎圃劝谏他:“汉川地区的人民,超过十万户,财产富...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蜀汉众多武将中,有哪些人拥有了军权?

在古代,军权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和根本,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备手下最著名的大将,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除此之外,还有魏延、刘封、廖化、王平等人,他们都为蜀汉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不少功勋。刘备手下这些将领之中,谁才是实力派,谁真正有兵权呢?兵权,也就是意味着能调动军队,指挥作战...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儒学家,孙权对其极为礼待

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起初跟随郑玄,后来北方荒乱而到交州避难,期间与刘熙考究五经大义,因此通绕五经。后来交趾太守士燮任命程秉为长史。吴大帝孙权听闻程秉的名声,于是以礼征召他,程秉到后,被任命为太子太傅。黄武...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夏侯渊在定军山一战的表现怎么样?

公元219年的定军山之战,老将夏侯渊被小将黄忠斩杀,造成的震撼是巨大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定军山之战,夏侯渊输给了黄忠,确切地说,是输给了黄忠和法正,因为黄忠采取法正的计谋,用骄兵之计,将夏侯渊斩杀。试想,如果夏侯渊断黄忠水源,能取胜吗?为何夏侯渊放弃围困,只想...

乾隆从张廷玉家里抄出了36。2万两白银 张廷玉为什么还能有太庙

乾隆从张廷玉家里抄出了36。2万两白银 张廷玉为什么还能有太庙

对乾隆抄了张廷玉的家,抄出36.2万两现银,为何却给他配享太庙?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时期对于朝廷官员贪污腐败有一个基本的量刑标准:超过一千两以上者即可斩首。圈个有用,乾隆,乾隆在位前期在反贪这件事上抓的尤其严格,几个督抚就因为贪污了几千两银子就被判了斩首之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