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的海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3)13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明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谈论起中国在近代史上落后于西方的现状时,几乎都是众口一词,追责于清廷「闭关锁国」的政策,就连明朝的「海禁」,也不能落得一个清白之身,而是时常都要遭遇众人的口诛笔伐。

细按起来,似乎是大可不必的。

因为明廷的「海禁」政策,实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较之大清朝的「闭关锁国」,更是相去甚远了。

「海禁」有理

公元一三六八年,大明的太祖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终其一朝,也可称之为我们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盛世,而且建国之初的国际环境,却是不容乐观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倭患异常猖獗;

在大明初建的洪武年间,日本则经历着,南北两个天皇,谁也不承认谁,谁也不服谁,而引发的旷日持久的械斗。在本土打了败仗的浪人,与大量由于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日本平民,逃亡到海上。这些亡命徒,勾结到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武装力量,侵扰中国沿海地区,靠打秋风过活,便是我们所熟知的明朝的倭患。

据《明史》和《明实录》里的记载,从1368—1374年的七年间,颇具规模的,倭寇对大明沿海的侵扰,就有十二三次之多。

其二,内患尚未肃清。

当时的抗元义军中,张士诚、方国珍的力量都不容小觑。后来,他们的割据政权虽给朱元璋荡平了,其残余的势力并未肃清,于是流亡海上,时有勾结日本浪人,侵扰沿海地区的祸患。

甚至有些闽浙的大族,也时有为了私利而通倭的事件发生。

由此看来,明初的「海禁」也是十分必要的,有利于明廷将内忧与外患分而治之。而不至于他们彼此勾结到一起,引发更大的祸端。当然,这还仅仅只是放到桌面上来讲的话儿。另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待笔者慢慢与大家揭晓。

明朝的海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以「海禁」诱使「万国」来贡

原来当「生于大元,长于大元的」的朱元璋,自草根举义,做了大明朝的皇帝以后,就又开始羡慕起昔日大元朝在国际上的地位来了。

只是大明的军队,却不能十分的给力。即不能肃清北元的残余势力;又做不得以武力去征服中亚、西亚。眼见着那些曾一直向大元进贡的,「天高皇帝远」的小国,与大明的交情淡了下来,不肯来进贡,才逼得朱元璋使出了杀手锏——通过经济的手段,诱使「万国」来贡。

据《文献通考》卷三十一 ·《市籴考》上讲,当时朝廷有明令,「今贡舶与市舶一事也,凡外夷贡者,皆设市舶司以领之,许带他物,官设牙行,与民贸易,谓之互市,是有贡舶即有互市, 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矣」。

也就是说,「要想跟我大明朝做生意,得首先向我进贡,承认我作为老大的国际地位!」

朝贡贸易

在起初的时候,朱元璋做得还是很敞亮的。外国的使团们千里来朝,「进贡」的物品不多,拿回去的「恩赐」从来不少。何况又有大明实行的「海禁」,使得他们带来的商品也总能销售一空,消息一传开,来大明进贡的使团,很快也就络绎不绝起来。

你当大明都是在赔本转吆喝么?

原来大明专门设有市舶司,接待外国使团,查验使团所携带的物品,随后报给京师知道,待上头给了回复,方可起运到京城,并安排使团住在京城的会同馆。待向皇帝进过贡,领了「恩赏」,其余的货物就可以到朝廷制定的地点,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互市」了。

日本著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滨下武志,在其《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文中,详尽分析了各种相关史料,然后明确指出,大明的朝贡贸易,其贸易属性似乎是远远大过其政治属性的。

明朝的海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朝贡贸易的贸易属性

原来当外国使团来华「进贡」的时候,都会有大批商人随行,除贡品外,又携带着大量的货物。待使者进贡毕,则在朝廷的控制之下,首先由官府选购了其大宗商品,如香料等,尔后才准许其进行「互市」。

其中商人在港口附近贸易,使者则在会同馆进行交易。

由官府购买来的大宗商品,主要又有三种不同的用途:

其一,供皇室所用以及赏赐给官员;

其二,折抵一部分的俸禄,发放给官员;

其三,是以上两种用途剩余外的其他所有商品,由官府开 “库市”, 许商人来“博买”,最后再转卖到民间。

据顾炎武在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中称,朝廷对于「互市」极为限制,进贡附进物(即在会同馆进行「互市」的商品)要抽取 50% 的货物税,商人在港口进行「互市」的商品要抽取20%的货物税。

正是这一政策的影响,致使使团带来的大部分商品都由官府收购,再经由商人转卖给民间,进而实现了朝廷对海外贸易的垄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2/174930.html

“明朝的海禁政策到底是怎样的?有何影响?” 的相关文章

宣太后给义渠王生下两个孩子 这两小孩最后是什么结局

宣太后给义渠王生下两个孩子 这两小孩最后是什么结局

对秦国宣太后委身于义渠王,并为他生下二子,这两个孩子有何结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306年,义渠王前来咸阳参加秦国新任国君嬴稷的登基大典,义渠王的到来着实令宣太后母子捏了一把汗,原因无他,义渠王的目的太明显,就是为了打听秦国虚实,以此权衡是率领义渠独立,还是...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执政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因丈夫去世而成为皇太后,得以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可过了不到一年,阎姬就被宦官孙程推翻,遭汉顺帝囚禁而去世。阎姬深得安帝宠信,入宫仅一年就成为皇后,不仅害死了情敌李氏,还将安帝唯一的...

乾隆怎么说都是一代明君 乾隆为何偏偏独宠和珅

乾隆怎么说都是一代明君 乾隆为何偏偏独宠和珅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代明君乾隆皇帝,究竟为什么偏偏独宠和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乾隆老爷子,整体上看,算是一代明君了。他在位期间,清朝达到康雍乾盛世以来的顶峰。可以说在国势国运上,积极治理壮大,勤恳御国,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他眼皮子底下,生生出来个大贪官和珅,...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在军事、政治等方面,赵云有哪些成就与贡献?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他被刘备称作“一身是胆”,其“常胜将军”的形象被广为流传。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除了四处征战,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张温一家被废,背后的真相是什么?

张温,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汉末三国时代,虽说中原才是士族聚集之地,但江东地区也有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其中尤以吴郡四姓顾、陆、朱、张最为显赫。顾雍、顾谭,陆逊、陆绩、陆抗,朱桓、朱据都是三国时代鼎鼎大名的人物。那孙权为何要废黜张温,甚至牵连其家...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武媚娘传奇》这部影视剧,剧中描绘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并州人士,唐太宗选才女充盈后宫时选入后宫,而后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日笃,这遭到了宫中其他妃子的妒忌...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李儒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李儒是董卓的智囊和谋士,大事小情董卓都要找李儒商量,可见李儒对董卓的重要性。据史料记载,汉献帝时,李傕推举李儒为侍中,但被献帝拒绝,后不知所踪。一、 董卓的左膀右臂和心腹董卓是汉末汉献帝时期的权臣,是他毒死少帝刘辩把献...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曾力劝刘禅投降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