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6)190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起反间计,通常来说有两种含义。首先“反间”就是充分的利用“反间”来达到获取情报,扰乱敌方的目的。其二就是分化离间,就是跑到敌军的内部开始挑拨是非,引起内部纠纷,制造隔阂,破坏团结,致使反目成仇。在战国时期,反间计的使用基本上就是在这两种意义上的,颇为频繁,而且也非常容易得手。很多备受军事爱好者和历史爱好者喜爱的名将,诸如乐毅、廉颇、李牧等,都是反间计的受害者。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

燕赵即墨之战,田单对燕国使用“反间计”,燕惠王中计,用平庸无能的骑劫替换名将乐毅,从而导致了燕军的迅速败亡;秦赵长平之战中,秦国对赵国实施“反间计”,让赵王临阵换帅,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老练的廉颇,从而确保秦国获得战役的胜利;秦国灭赵战役中,力战李牧不下,再次使用“反间计”,促使赵王处死李牧,自毁长城,最终加速了国家的灭亡。

从一个现代人、后来者的角度,在读这些“反间计”的史实之时,难免会产生疑问: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反间计”并不算高明,其实非常的简单粗暴,可是为何那些看起来精明过人的国君们却会屡屡中计呢?难不成都是些绣花枕头,脑残?

历史的问题,需要结合事件发生时的具体时代背景来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反间计之所以能得逞,是因为上位的国君和被算计的对象(一般是领兵的将军)之间存在难以弥合的猜忌之心,无法做到完全彻底的互信。

首先,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愈来愈频繁,同时战争的规模和持续时间都在逐渐的扩大的延长,为了保证军事指挥的有效性和实时性,国君们不得不将军队完全的指挥权,乃至就地获得补给、兵力补充、以及任命临时地方长官的权力一并下放给领兵作战的将军们,尤其那些进入他国作战的将军,实际上获得的权限已经等同于后世的节度使。比如,乐毅领兵攻齐大胜之后,如何分派军队管理、接收占据的齐国城邑,燕惠王鞭长莫及,自然只能全部由乐毅做主。

旷日持久的战争让将军和中下级指挥官,乃至普通士兵建立起浓厚的私人感情,军队的性质有演变成其私人武装的可能性,从而具备了篡夺君位的实力。更要命的是,这些将军们往往出身于诸侯国的贵族阶层,家族本身就是公卿世家,而三家分晋,田齐代姜,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在眼前,如何不让国君们时刻警惕着武将们的言行举止?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反间计”就是专门为怀疑这个“缝”设计的。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

第二点,将军们本身是诸侯国的高官,和平时期同样是参与国政的。战国国君们与后世的帝王一样,后宫妃嫔众多,子嗣断然少不了,在成群结队的公子当中,哪个会成为未来的国君,便成为公卿大夫们下注的对象,即便你想置身事外,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万一支持的公子没有上位成功,甚或竭力反对的那位成功登顶,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不言而喻。

“反间计”看似简单,实则是针对人性的缺陷精心设计的心理陷阱,识破容易,想通很难,自然无往而不利。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秦国相对其他国家来说,是比较难中“反间计”的,原因是其推行郡县制比较早,秦王为代表的 *** 对地方的掌控能力非常强,军队管理又非常规范,将军完全没有机会把军队私人化,故而像白起这样的一世之雄,秦王处死他仅仅只需要派个使者就够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5467.html

“战国时期的国君为何屡中反间计?反间计为何如此厉害?”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诸葛瑾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的一生有什么贡献?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忠嗣被誉为盛唐第一猛将,玄宗皇帝的养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天宝五年(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当时唐朝只有十个节度使,王忠嗣一人能节制四镇,比深受唐玄宗信任的安禄山也多过一镇,可以说是唐朝最牛节度使。可是不久之后王忠嗣就被唐玄宗免职,最...

盛庸曾经有过一次杀死朱棣的机会,被无知的朱允炆打断了

盛庸曾经有过一次杀死朱棣的机会,被无知的朱允炆打断了

众所周知盛庸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时朝廷军的一个主要将领,其实在东昌之战中,盛庸曾经有过一次杀死朱棣的机会,但是却被无知的朱允炆打断了,不得不说,朱允炆的皇位丢的实在不冤枉,他没有一点帝王之相。东昌之战是明朝初期靖难之役中的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战场,其发生在建文二年,也就是公元1400年12月25日,参战...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范旻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范旻(936-981年),字贵参,大名府宗城人,宰相范质之子,十岁能属文。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乾德中,以父荫为右千牛备身、太子司议郎,迁著作佐郎,转度支员外郎,判大理正事,知开封县。宋太宗领京兆尹,颇器重之。及平岭南,迁知邕州兼水陆转运使,通判镇州有能声,迁库部员外郎...

曹丕称帝后汉献帝都没有价值了 曹丕为何没有杀汉献帝

曹丕称帝后汉献帝都没有价值了 曹丕为何没有杀汉献帝

对曹丕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杀掉退位的汉献帝?他到底在忌惮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丕不杀汉献帝的理由,其实主要有三个。首先,曹丕受到他父亲曹操的影响,曹操自诩汉朝的丞相,即使权力再高也没有杀害汉献帝,况且汉朝儒家思想盛行,如果杀了前朝皇帝会对曹丕的声誉有很大影响...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杨秀清作为洪秀全手下得力大将 洪秀全为什么要杀他

对洪秀全为什么要杀杨秀清?并不是内讧那么简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856年,如火如荼的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刚刚攻破清政府的江南大营,即将要占领中国南方的时候,太平天国首都爆发了“天京事件”,掌管太平天国军政大权的东王杨秀清突然被天王洪秀全杀害,并将其灭门抄家。...

洪承畴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他最后投降大清是为何?

洪承畴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他最后投降大清是为何?

洪承畴是明清交替时的关键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洪承畴是明朝末年的一员重臣。其实洪承畴能够得到一方兵权,除了他个人能力的突出,幸运也是其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很有意思的是,洪承畴出生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家庭环境,曾经家族是出现一些比较厉害的人物,但是到了后期,家族突然就...

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历史上谋士那么多 张良为何会被称为智谋的典范

对张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张良为啥被后世称为智谋的典范?在真实的历史上,相对于专精政务的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才是智谋的象征。毕竟,“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已经成了谚语;“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最早也是出自刘邦对张良的夸赞;“吾之子房”,更是后世君主对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