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2-27)41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备“借”荆州,其实是一场地盘的交换!

众所周知,所谓的三分天下,最初的一个节点就是赤壁之战后,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的明确分割。

但事实上,当时还远没有达到三分天下的地步,像益州的刘璋、汉中的张鲁、凉州的马超,那都还算是大军阀,其实力甚至在刘备之上。

所以,当时其实是“三分荆州”。在历史上,荆州为东汉十三州之一,下辖七郡,分别为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长沙郡、桂阳郡。

其中在赤壁之战前呢,曹操已经占据了最富庶的天下之一大郡南阳郡,以及搞定刘表之后,拿下了南郡大部以及江夏郡的一部分;孙权则是具有江夏长江以南,刘备当时没啥地盘儿,只能是缩在夏口,至于荆南四郡那就是高度自治了。

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输了,周瑜乘机攻打南郡,拿下了江陵,和襄阳的曹仁直面相对。而实力较弱的刘备则转向没人要的荆南四郡,一下拿到了个大地盘。

先主表琦为荆州刺史,又南征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长沙太守韩玄、桂阳太守赵范、零陵太守刘度皆降。——《三国志》

此时的一个势力划分大概就是曹操占据南阳郡以及南郡的襄阳部分;孙权占据江夏以及南郡的江陵部分,刘备则是荆南四郡(江夏名义上也是他们家的)。

当时各方的一个战略规划如下:

曹操后院儿起火,无心南下;但依然在南阳屯有重兵、虎视眈眈!而且当时张辽等人在谯县、寿春、合肥等地对东吴的东线正在筹划着新一轮攻势。

孙权出了更大的力气,连周瑜都伤了,仅仅捞到了半个南郡,还得随时防备襄阳的曹仁,憋屈又心酸。而周瑜和孙权在对外战略上又产生了分歧,周瑜想要二分天下,西取益州。所以他才拼了命的打南郡,拿下了西进益州的通道。

而孙权一方面是忌惮周瑜功高、一方面是顾及江东豪族之述求,其采取鲁肃之连刘抗曹法,据曹操、图发展,战略方向比较混乱。

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让之上也

最后周瑜赌气出征,旧伤复发,死在了西去益州的道路上,这南郡边空了出来。没有了周瑜,东吴实力大损,在南郡的对峙上,由攻变守,压力山大。最惨的是东线的压力越来越大,那边可是孙权老巢啊,必须得保啊。但现在分身乏术,不知如何是好。

而刘备则成了大赢家,赤壁之战打了下酱油就拿了荆南四郡,虽然相对于其他三郡,穷了点儿,人少了点儿,好歹是块地啊,总算不用到处流浪,寄人篱下了。

不过话说回来,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荆南四郡始终不是长久之计,因为不管是西进益州,还是直击宛、洛,其前面都还隔着一个南郡呢。

“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隆中对》)

所以,其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南郡。

于是刘备找到孙权(诸葛亮找到鲁肃),两家搞了一次地盘交换活动。孙权把手中的南郡部分,即江陵划给刘备;刘备把长沙郡分一部分给孙权。

这就是所谓的“借荆州”,实继就是拿了半个“南郡”。双方各取所需而已,刘备拿到了出海口;孙权甩掉了大包袱,符合各自的利益。

“周瑜卒,代领南郡太守。权分荆州与刘备,普复还领江夏。”(《三国志》程普传)

当时孙刘还是蜜月期,孙权把妹妹嫁给了刘备,成了一家人。

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

一家人怎么能说“借”呢?

后来,刘备凭借着在荆州打下的家底,往西边儿拿了益州,成为了势力足以比肩东吴的大军阀。与此同时,曹操把北边也收拾的差不多了。两大对手的势力壮大,让孙权压力倍增,所谓的联刘抗曹,最终吃亏的却是自己。

心有不甘的孙权,开始打起了江陵的主意。说妹夫啊,这益州你也拿了,南郡该还我了吧?刘备心想,大舅子你可想多了,咱凭本事借的,为什么要还?

当时对于刘备来说,南郡依然时不可缺失的战略重地,益州是拿了,但是北伐打长安还需要从这里走啊,人家诸葛亮可是早就安排好了。

而且,如果南郡没了,自己在益州可就和荆南四郡断了联系啊,那可不迟早是你孙权家的吗?

所以,刘备没答应!

还安抚孙权说自己把凉州取了之后,我就把荆州送大舅子你了。孙权气得不行,直接派吕蒙去抢,结果被关羽给怼回来了,孙权吃了一次亏,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不过,因为后来刘备和曹操已经在汉中对上了,势必会有一场宿命之间的决战,当年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必须要有个胜负出来。由于担心大舅子在背后捅刀子,于是刘备稍微妥协了一下,和主动和孙权搞了一次湘水划界,荆南的长沙、桂阳两郡给了孙权,这样一来,两边都是三个郡,谁也不吃亏。

是岁,曹公定汉中,张鲁遁走巴西。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三国志》

本来这事儿就算是完了,孙权虽然心有不甘,但也知道审时度势,当时的刘备,他惹不起。

他还主动交好关羽,想与其结为亲家,可关羽根本不买账,搞得孙权很是恼火,更有一种威胁感。特别是后来,刘备定军山大胜曹操,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一下成为了当时天下最强者。而这边关羽又和曹仁在襄阳打了起来,水淹七军、围困襄樊,惊得曹操直想迁都。

当时的蜀汉,正值巅峰,连曹操都得避其锋芒,这让孙权很是忌惮。以前联刘抗曹,那是刘备弱;现在刘备这么猛,我还和他联个锤子,作为一代“大帝”,我有必要来维持一下地球的平衡。

于是,吕蒙白衣渡江、奇袭江陵;关羽被釜底抽薪,功败垂成!

刘备开始走下坡路,刘备最终还是输在了自己这个曾经的大舅子手里!

以上,就是“刘备借荆州”差不多的一个完整过程!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2/175781.html

“历史上的刘备借荆州,背后真实目的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毌丘俭:曹魏将领、文学家、外交官,他立下了哪些功劳?

毌丘俭:曹魏将领、文学家、外交官,他立下了哪些功劳?

毌丘俭(?—255年),复姓毌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人,将作大匠毌丘兴之子。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外交官。下面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袭父爵高阳乡侯。前文后武,才识拔干,被魏文帝选拔为其长子平原侯曹叡文学掾,结下深厚情谊,后者登基后颇为关照提拔,仕途顺利,故而心存魏室,一心...

历史上真实的殷开山是什么人?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殷开山是什么人?一生有何作为?

殷开山,唐代将领,出身陈郡殷氏,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殷开山在唐初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为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也是最早逝世的功臣。殷开山还在《西游记》中出现,是唐僧的外祖父,率军剿灭刘洪,帮外孙报了仇。那《西游记》中的殷开山与历史上的殷开山有多大差异一,...

真实的赵匡胤时什么样的 赵匡胤是怎么坐上皇帝的

真实的赵匡胤时什么样的 赵匡胤是怎么坐上皇帝的

对历史上的赵匡胤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代当皇帝其实是一件特别闷的事情。别看电视剧里的皇帝都那么和蔼可亲,和老百姓在一起其乐融融。但事实上他们总是一本正经地坐在高堂之上,无聊又孤独。从历史上看,赵匡胤可能是少数例外之一。我们从他身上的...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访后,应该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在古代皇帝微服出访后,应该怎么证明自己的身份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古装剧一直以来都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文化,以我们熟知的古装剧集来看,皇帝的微服私访在其中是常有出现的,这是以一种演绎化的手法来将故事推向高潮。而说到古代的皇帝们,其实也还是挺有意思的,先不说他们坐拥天下吧,有的皇帝还喜欢经常的微...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

历史上名将岳飞真实的性格是什么样子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根据南宋徐梦莘编写的《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岳飞二十九岁那年,率军前往江南西路讨伐李成,家眷留在今天的宜兴。打仗归来后,宜兴的百姓找他投诉说,他舅舅仗势横行乡里,无恶不作。岳飞将...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清朝大内侍卫负责保卫皇宫 他们的武功到底有多高

对清代大内侍卫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大清的大内侍卫功夫到底有多厉害?只要是古装的电视剧尤其是清代相关的,我们必定能看见大内侍卫频繁出厂。其实这些人就是武官的一种,虽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作为护卫,但是大部分的时候只是在皇上或者其他宫中贵人身边伺候的人。在明代时期我们熟悉...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盘点:中国历史上3位最终下落成谜的皇帝

有数据统计,中国古代总计产生过400多位皇帝,其中绝大多数人的下落都有明确的记载,仅有3位皇帝的下落成谜,宛若“人间蒸发”一般。他们分别是:闽帝王延政,是闽太祖王审知第十三子,闽帝王延翰、闽太宗王延钧、闽康宗王延羲的弟弟,初任都教练使,后被任命为建州刺史。王延羲在位时骄淫暴虐、猜忌宗族,王延政上书劝...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在政治与文学方面,韦思谦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