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男子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簪花跟重阳节有什么关系?
宋朝男子爱戴花是怎么回事?簪花跟重阳节有什么关系?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导读:在生活中,如果一位漂亮女孩子头戴一朵花,一般都会为她的美貌增色不少,而如果哪个男人也头上戴花,则让人贻笑大方,不忍直视。
不过,在遥远的宋朝,男人头上戴朵花,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而这一习俗,竟跟马上到来的重阳节有很大关系。
下面,让我们回溯历史,看看宋朝男子头上簪花的习俗,以及这个习俗与重阳节之间的关系。
水浒传剧照
一、宋朝男子爱簪花
将花插在自己的头发或者帽子上,比较正规的说法是簪花。
在描写宋代市井生活的名著《水浒传》中,施耐庵对宋朝男子簪花的情形多有描写,比如:
浪子燕青长得风流潇洒,他的日常打扮就是“腰间斜插名人扇,鬓边长插四季花”;
而插花也不是英俊小生的专利,大名府著名的刽子手蔡庆,他之所以绰号叫“一枝花”,也是因为此人常常爱在头上插一支大红花。
渔民出身的阮小五,跟“风雅”二字肯定没有半毛钱关系,但他也是常常“斜戴着一顶破头巾,鬟边插朵石楠花”。
水浒传剧照
除了《水浒传》,宋代文人也多有对簪花习俗的描写,比如苏东坡在《惜花》中写道:“沙河塘上插花回,醉倒不觉吴儿哈”。
在《吉祥寺赏牡丹》中,苏东坡这样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苏东坡自嘲,像他这样的老头子也要头上戴花,还不觉得羞愧。
由此可见,宋朝人在头上插花,已经不论男女老少,蔚然成风。那么,这种习俗,究竟是怎样时兴起来的呢?
二、簪花与重阳节的关系
在古代,重阳节的重要性与除夕、清明相比,毫不逊色,这一天甚至被认为是另外一个清明节。登高旅游、祭祖敬老等活动,都是这一天的活动主题。
唐代大诗人王维曾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其中一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千古名句。这句话也让“茱萸”与重阳节紧密联系起来。
古人认为,茱萸气味浓烈,插在头上可以起到祛病驱邪的作用。这也是唐代重阳节人们要“遍插茱萸”的原因。
茱萸
“九月九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茱萸房以插头,言辟恶气而御初寒。”(《风土记》)
不过,对茱萸这种花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重阳时分,茱萸的花期已过,当时人们插在头上的茱萸,实际上不是茱萸的花瓣,而是花房。
所以,为了烘托节日气氛,表达对过节的喜悦之情,宋代不分男女,都要头上插戴重阳节时节正在盛开的菊花。
宋人喜欢在重阳节戴菊花,在许多诗词作品中就有证明,比如,苏东坡在《定风波·重阳》中写道:“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菊花
南宋词人范成大,也在《朝中措》中写道:“看了十分秋月,重阳更插黄花。”
宋代的农历九月九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男女老少不工作、不上学,而是要像唐朝人那样“登高处”,头插菊花,享受节日的快乐。
而中国人的节日中,一定少不了酒的陪伴。重阳节到来之时,宋人还要饮用菊花酒,并在酒中寄托消灾避难、延年益寿的美好期望:“饮菊酒,祸可消”,“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此外,宋人簪花习俗的兴起,还与皇家的推波助澜有关。
每逢重阳节,皇宫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禁中例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于庆端殿分列万菊,灿然眩眼,且点菊灯,略如元夕。”《武林旧事》
重阳节前一天,皇宫之内就摆满了菊花,还要点上菊灯,灿烂夺目,如同正月十五元宵节一样热闹。
而除了摆放菊花、营造节日氛围以外,重阳节庆祝活动中很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那就是皇帝给百官赐宴,并在宴会上给文武百官簪花。
“酒五行,预宴官并兴就次,赐花有差。少顷戴花毕,与宴官诣望阙位立,谢花再拜讫,复升就坐。”(《宋史·礼志》)
簪花
有了皇家的推波助澜,必然使上行下效,簪花现象也就逐渐蔚然成风。
所以,除了重阳节,在其他重大节日,特别是男子娶亲时,也都要佩戴鲜花或者仿生花,而许多男子甚至是四时佩戴,以为时尚。
水浒传剧照
三、宋朝男子簪花的深层次原因
宋朝男人爱在头上插戴花朵,除了重阳节的习俗影响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极为重要的深层次原因。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的混乱中建立起来的,因此,宋代皇帝们特别推崇以文治国,文人的社会地位以及话语权空前提高。
所以,文人们的审美情趣,一定程度上占据了社会的主体地位。
有宋一代,在军事上没有太大建树,在与辽、西夏、金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中胜少负多,被迫以金钱换和平。但另一方面,因为推行“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国策,宋代社会安定、经济发达,没有太大内乱,百姓可以安享太平,这让宋朝看起来像一个耐人寻味的矛盾体。
水浒传剧照
而置身于这种大环境的宋朝文人们,比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矛盾,这也不免让他们产生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忧郁感。
而在文人们眼中,最能代表这种忧郁感的,恐怕就是有可能“朝开夕落”生命无常的繁花了。
总结:因此,宋朝男人爱簪花,既是受重阳节风俗习惯的影响,又是历史风俗习惯的传承,还跟宫廷的推波助澜有关,而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宋人特殊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