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八百里加急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何土匪不去抢他们呢
还不知道:古代土匪为什么不抢八百里加急的人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古代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这么便利,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事情,不过说起来也是辛苦了那个时期的人们,不论是书信还是其他什么,要想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期间的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尤其是像中国这样地域辽阔,从南到被,从东到西,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不可能走到了,因此在那个时期要想运送书信以及其他货物到比较远的地方几乎全是靠人力,或许这也就是古代的中国人他们力气比较大的原因,很多情况下他们是通过不知不觉中的锻炼达到的效果。
然而呢,古代的统治者他们要想快速得到全国各地的信息怎么办呢?他们断然不会说向普通百姓那样,毕竟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而封建制度的一个特征就是中央集权,这就要求他们必然要快速地得到各地的信息,比如一个地方发生了叛乱,你不可能经过了两三个月统治者才能知道,那样的话岂不是早就不行了。于是呢古代的统治者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特殊通道,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八百里加急,这是他们最为快速得知各地信息的办法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传说中的八百里加急吧 !
不过这个所谓的八百里加急究竟快在哪个地方呢?其实说起来也是很简单,这种方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原来他们就是通过驿站的方式,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这个驿站里面养着马匹之类的物资,作为备用,而且这里面的马匹都是比较好的马匹,速度什么的更是没话说。一旦发生了什么意外,要传达消息,这个时候的驿站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信的人带着信封骑着马一直走,一旦马匹疲劳要提前到驿站进行更换,这样保证了速度一直都是比较快的。
就是通过这样看着复杂,却有着不错效果的方式方便了中央与地方的紧密关系。说到了这里,是不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代盗贼横行,不过也没有听说过他们对这些人进行抢劫的,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要说这也是太反常了吧!要知道这些人可是比那些贫民百姓有钱的多,油水也应该是相当丰厚的。就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盗匪不敢对这些八百里加急下手吧!
其实并不是他们不想,而是那样做风险实在是太大了,其实很简单,这些人他们腰间都带着一块金牌,上面的意思就是,八百里加急,挡路者死。可能你会说,做了强盗,还能有其他活命的想法吗?毕竟强盗本身就已经把生命置之度外了,其实也不是这样的,只是小打小闹,上面也不会怎么管理,不过一旦劫走了这些重要文件,朝廷必然要派军队进行围剿的,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除了这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古代,这些送信的人,身上主要是文件,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出差呢,带着一笔不小的公款,这个原因也就导致了劫匪不会打八百里加急的主意。无利益,八百里加急,多是轻装快骑,不带多少金银,马是军马,截了也不好出手,加急多为重大军务,劫了误了大事,被清剿都是轻的,闹不好要满门抄斩,没利益,风险大,傻瓜才去劫持,所以,很安全的,匪徒会望风而逃。或许就是这样,逐渐形成了一个规矩,所有的劫匪看到八百里加急就会自动放行,不会说进行阻拦什么的,一旦阻拦,付出的代价是相当惨烈的。
那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据历史资料记载唐朝 *** 有规定,快马要求一天行180里左右。再快一些,日行300里,而日行500里已经是当时的极限了。《大唐六典》记载,唐朝最盛时全国有1600多个驿站,驿兵17000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和水陆两用三种,其中,数驿马最为迅速,如果遇到边疆叛乱或起义等紧急情况,驿马最快可达日行800里,正如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字文判官》一诗中写的:“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幕及陇山头。”驿骑好似流星,日行800里,相当于一天能跑将近400公里。
在《水浒传》里的戴宗,江湖人称“神行太保”,他的主要任务就是传递书信与军令,相当于通信兵和邮差的角色。书上说,戴宗能日行八百里,他有一个惊人的本领,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至于“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唐代诗人杜牧描写得很形象:“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喜欢吃荔枝,皇帝找人快马加鞭从广东运到长安,速度之快,只能看到滚滚烟尘,却看不见快马飞驰而过。
不知道各位看官对古代八百里加急怎么看待,不过总体来说这项工作也是耗费了不少人力物力,毕竟维护这些驿站的正常运行也是相当不容易的。这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现在的我们看来,这样似乎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办法,不过对于古人来说这已经是相当快捷的 *** 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