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遵守周礼,是愚蠢至极?还是仁义精神?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06)160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遵守周礼,是愚蠢至极?还是仁义精神?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春秋时期正处于西周与战国两个时代的转折点,周王室衰弱走向瓦解,面对中原四分五裂的格局,出现南北征战的局面。这是逐渐礼崩乐坏的时代,人心叵测,野心勃勃。

宋襄公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他身上既有英明决策流芳百世,又有迂腐顽固的思想作祟导,最终一代霸业悲剧收场。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遵守周礼,是愚蠢至极?还是仁义精神?

宋襄公“让国”之美背后的守旧思想

宋襄公“让国”之举倍受褒扬,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之际,急召(兹父)宋襄公及目夷(子鱼)至殿嘱托身后之事: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一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宋襄公是嫡长子,按照道理来说继承国君是应该的事情,但是宋襄公却以目夷年长且仁义为由而让出了国君之为,直到目夷坚决推辞而作罢。

宋襄公通过“让国”一事,在时代中凸显出来,春秋混战不断,皇子王孙时刻为皇位这块蛋糕弑父杀兄,拉帮结党无情争夺。而宋襄公的“宽容、礼让、大度”这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事在当时令众人大吃一惊,宋襄公的胸怀之大更是成为佳话。

让国之美,在宋襄公的角度有怎样的阐释?宋襄公出身于殷商贵族,西周那一套礼乐之教对宋襄公耳濡目染。在宋襄公的思想里,依然保留着那一套传统观念。

可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专政与皇权成为人们争夺的重点,不再实行“礼让”制度。理想主义制度逐渐被血淋淋的现实社会取代。

宋襄公并不能敏锐察觉,即使改变,依然认为周室礼教主宰这一切。“井底之蛙”形容此刻的宋襄公再不为过。此时的宋襄公沉浸于自我蒙蔽之中,仍未醒来。

泓水之战中突显宋襄公之“迂”与“愚”

影响宋襄公霸业走向的,绝非宋襄公口头的让国,而是操起武器实战,如果说宋襄公的“让国”并没有突显宋襄公的守旧的弱点,仅仅是他高尚的一面。那么,从泓水之战起,宋襄公的路彻底走偏。

孟子曰:春秋无义战。战火频繁的时代,人们对自身所需追求得更加直接,权利成为拉开战争的胜利品。因此,战争不再是礼乐制度中军事礼节的“摆设”,作战手法和谋略逐渐变得五花八门。

可以说,只要能过最快达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其中,军事谋略成为战争中重要的指导。一些先进的作战观念得以凸显,如:远程奔袭、迂回包抄、歼灭战、伏击战、“半渡而击”、“出其不意,攻其不备”、避实就虚等等。

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但有明争——实力的抗衡,更有暗斗——技巧取胜。春秋之战是血淋淋的,礼节已经被践踏无视。

大环境如此,领袖应该具备随机应变的实力,把握战机。根据《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泓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面对敌军有利战机,子鱼两次请求出战都被驳回。宋襄公一定要等到敌军站好队伍才作战,否则就是不道义的事情,足以见得旧思想观念对宋襄公的禁锢。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遵守周礼,是愚蠢至极?还是仁义精神?

宋襄公在危急关头,依旧秉持“不鼓不成列”的信条,依然“以礼待人”,发扬礼乐指教足以见其“迂腐”。作战是宋军本就出于人少的劣势,领导者更应该趁敌军队伍未整时先发制人,趁其不备袭之,用最小损失将敌军打个措手不及,成功方能几率大增。

子鱼两次提醒宋襄公,可见子鱼有审时度势的远见。宋襄公没能分清场合和局势,沉浸在高尚思想中。可是在权力争夺中,根本无人在意是否仁义,包括楚军在内。

泓水之战因为宋襄公思想顽固一败涂地。

史论纵横说

春秋时代的外交政策双线并行。一是由空有虚名的周王室实行周礼,封有能力者为侯伯。二是现实中的外交:战争、贸易等用一系列条件换取自身所需。

此外,一国国力是否强盛也决定着国家在众国家的地位。宋襄公却想用周王室的礼仪制约别的国家,达到自己称霸的目的。这是可笑的。宋襄公一直是周礼的追从者,不但对自身定位十分迷茫,更妄想用这样的旧制度约束他人,他的妄想软弱无力,最终被淘汰。

时代变了,宋襄公却没变。宋襄公的仁义绝对不是真的仁义,他接受的周室礼教与新时代格格不入,仁义在新时代下演变成了迂腐。他保守的思想与社会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冲突,宋襄公不能够纵观大局,发现自身问题,一错再错,酿成了悲剧的发生。

仁义还是愚蠢,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宋襄公的悲剧印证了这一点。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76977.html

“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遵守周礼,是愚蠢至极?还是仁义精神?” 的相关文章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

刘邦死后吕雉开始报复后宫 吕雉为何会厚待薄姬

对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而且手段都很高,就连吕雉也对她...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历史上刘邦称帝之后是如何解决父亲的问题的?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由于他是白衣当皇帝,自古第一例,因此他遇到了一道难题。这道难题是什么呢?要讲这件事,咱们先来讲讲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刘太公是秦朝丰邑枌榆乡的一个农民,生逢群雄并起的战国,战火纷飞的乱世。俗话说“神...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曹操与蔡文姬之间的感情如何?

蔡文姬,是与曹操同时代的著名才女,出身名门。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蔡文姬的一生,诠释了东汉末年佳人的悲惨命运。出生于书香门第的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就曾表现出异于常人的天赋异禀。她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是方圆百里出...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东吴重臣、史学家,长期从事史学编纂事业

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时好学,善于作文。早年曾任丞相掾、西安县令、尚书郎、太子中庶子、黄门侍郎、太史令等职。吴景帝孙休时期,担任中书郎、博士祭酒,管理国子学。吴末帝孙皓即位后...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到底是什么样的 李卫真的是乞丐出身吗

历史上的李卫并非乞丐出身,反倒是家境富庶,靠着捐钱换来的官职,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因为影视剧而大火的著名官员李卫真实历史上的李卫虽然也是一个名人,但是想要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咖位明显不够,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李卫竟然凭借两部电视剧成为清朝时期...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石达开是什么人?杨秀清对他的态度如何?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末年声势最为浩大的起义运动。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尽管太平天国的建立,离不开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但在太平天国中,他却只能算是精神领袖,真正掌握实权的,是东王杨秀清。说起来,杨秀清自幼父母双亡,全靠族人给他一口饭吃,才勉强活了下来。贫贱的出身,让杨秀清不得不早...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元诩是怎么死的?胡太后杀他的原因是什么?

元诩,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十位皇帝,,515年―528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北魏时期的胡灵太后,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父亲胡国珍在朝中担任司徒的职务。不过由于古代对女子一向轻视,所以史书上并没有记下胡太后的名讳,这里姑且称她为胡氏。据《魏书》记载,胡氏不仅聪慧,多才艺,容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