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禅让仪式上大摇大摆走了,让新皇帝出丑,为何却安然无恙?
有人在禅让仪式上大摇大摆走了,让新皇帝出丑,为何却安然无恙?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古代,想要成为一个好皇帝,必须要有的一个特质就是容人之量,所谓宰相肚里能撑船,宰相胸怀可以如此宽广,皇帝的度量自然应该更大才对。
历朝历代的英明君主基本符合这一要求,好比刘邦,虽然疑心比较重,但很会用人。尤其在事业初期,该忍耐的时候必须忍耐,刘邦手下将领雍齿,曾经多次背叛刘邦,按现在来说那是汉奸、叛徒,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
刘邦虽然看着雍齿恨着牙根痒痒,最后还是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并没有惩罚雍齿,还赐予了丰厚的奖赏,目的则是安定人心,之后证明刘邦做的是正确的。
南北朝的南齐萧道成也是一位比较靠谱的君主,只是在位时间太短,也不是被太多人熟知。萧道成和刘裕不同,刘裕是凭借军功一介小兵爬到了权力巅峰,而萧道成是捡了漏。
元徽二年(公元474年),时任皇帝的是后废帝刘昱,刘昱继位不久,藩王刘休范突然从江州起兵造反,在那混乱的南北朝时期,这很常见。刘昱上朝商议对策,所有大臣都不说话,唯有军方代表萧道成率先发言。
萧道成说:“贼千里孤军,后无委积,求战不得,自然瓦解。我请顿新亭以当其锋。”意思是说,敌人远路而来,后面也没有援兵,只要我们坚守阵地,敌人自会瓦解,我愿到新亭(今南京南)作为先锋。
事实上证明萧道成的判断是对的,此次战役虽然险胜,但是他萧道成力缆狂澜,挽救了宋廷。萧道成借此机会为自己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剿灭刘休范之后,萧道成威信大涨,成为军方之一号人物,手握重权。
之后废帝刘昱弑杀无度,十分不得人心,众人皆想除之而后快。萧道成废掉刘昱也是大势所趋,刘宋皇室的互相残杀终结在萧道成手里,所以萧道成多次教育儿孙要谨记刘宋的教训。萧道成执政手段相对温和,他减轻的百姓赋税、改革吏制,南朝也在此得到了喘息了机会。
萧赜上位之后还有“永明之治”的美誉,可见萧道成也算是开了个好头,而另一个事件可以看出萧道成宽以待人、豁达大度。
萧道成当上皇帝是要有个隆重的仪式的,其中一个环节就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解下宋顺帝刘准的玉玺,交给新皇帝萧道成。这个任务派到了长史谢朏的头上,谢朏是个比较讲原则的人,对萧道成篡位是很不以为然的。
史料记载:“及齐受禅,朏当日在直,百僚陪位,侍中当解玺,朏佯不知,曰:「有何公事?」传诏云:「解玺授齐王。」朏曰:「齐自应有侍中。」乃引枕卧。传诏惧,乃使称疾,欲取兼人。朏曰:「我无疾,何所道。」遂朝服,步出东掖门,乃得车,仍还宅。是日遂以王俭为侍中解玺。”
当时的情况,仪式正在进行中,百官都在座,该到谢朏解下玉玺了,偏偏谢朏还没来。于是派侍从赶快去请谢朏来,谢朏躺在床上,就是不来,还露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表情。这个仪式关系重大,传话的侍从也害怕了,不知道如何是好。
随即侍从想假装说谢朏得病了,来不了。谢朏不仅告诉众人他没病,还大大方方地回家了。仪式进行到一半,众人在大殿等着一个可有可无的谢朏。谢朏就算你谱再大,那可是新皇帝交接仪式,这明显就是找死的节奏。
萧道成见请不来谢朏,心里当然也不痛快,在那皇权至上的年代,皇帝杀个人实在太过简单。仪式当然得继续进行,把解玺的人换成了王俭,这才解决了这个麻烦。在封建社会敢让皇帝吃瘪的人不多,如果不是碰到明君,可能祖坟都得让人刨了。
之后太子萧赜对萧道成说:“请陛下下令杀掉谢朏!”萧道成则说:“杀之则遂成其名,正应容之度外耳。”杀掉谢朏对萧道成并没有什么好处,却成就了谢朏的名气,好比一个不畏强权的斗士被恶人所杀,当然大家会对谢朏另眼相看。
对于刚刚继位的萧道成,笼络人心至关重要,想要皇帝做长久,那就得大家支持才行,留下谢朏利大于弊。同样在这件事显示了萧道成的胸襟,不斤斤计较、顾及全局,这才是一个成就大事的人。
该出手时就出手,好比萧道成主动承担起剿灭叛军的大任,该忍耐时就忍耐,面对无礼的大臣,一笑置之,不仅赢得的众人的好感,也让其地位更加超然。在独夫治国的时代,皇帝的品行、操守影响巨大,辉煌和没落可能只在一念之间。
参考资料:《梁书·卷第十五列传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