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为何得中探花的人比考中状元还高兴呢?
古代科举,为何得中探花的人比考中状元还高兴呢?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无疑是古人心目中的头等大事喜事,要是在金榜题名中拔得头筹,成为了位居之一的状元郎,更能够获得“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的美誉,堪称读书人的至高荣誉。
但是也有人说,如果生在古代,能够在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探花这三者之中获得探花,竟然要比荣获状元更加高兴。究竟是何原因,让考中了探花的人比考中状元的人还高兴,“探花”背后,又隐藏着多大的荣耀呢?
状元雕塑
科举制度成型于隋唐时期,“探花”也是在唐朝出现的,但是,唐代年间的“探花”并不是指进士名次,它指的是唐代科举考试之后的一场盛大活动。唐代进士放榜以后,考中的进士必须参加一系列繁琐的礼节、仪式。
据《唐摭言》记载,唐代进士宴的名目非常繁多,比如大相识、次相识、月球、樱桃、打球等,新科进士在这些宴会意气风发,表达自己的欢情快意,展露自己的才华。其中最为隆重的,当属杏园探花宴,每年会有专门操办这一宴会的进士团,专门筹集资金,组织宴会。
唐人饮宴图
宋人赵彦卫所著的《云麓漫钞》中,就详细记载了探花宴的热闹盛况,其实这一宴会最有趣的活动便是“探花”。据史书记载,众人要在这些新科进士中选出两个年纪最小,长相最为俊秀之人,他们骑马遍游长安城各处名园,更先采回来牡丹、芍药等花,如若有别人先行折得名花,这两位“探花郎”还要受到惩罚。
这一探花郎的荣耀身份,可是在新科进士里面,经过精挑细选才能够获得的。正因如此,唐朝的这些进士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个“探花郎”的头衔,骑马游街为花忙,无意间俘获无数少女芳心。
探花牌匾
国力强盛的大唐,有足够的胸怀,让进士在探花宴上展现自己的浪漫风气与蓬勃朝气,获得无数青年才俊梦寐所求的名气声望。比起状元郎,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在世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年少英俊、才华斐然。
就是因为这一场“探花宴”,才让唐朝能够被选为探花郎的人,比高居榜首的状元郎还要兴奋。不过,这种现象只出现在唐朝,因为“探花”在唐朝时期,其实只是指年少俊俏、高中进士的“探花郎”,并没有特指进士中的第3名,能够成为“探花郎”,其实与他们的登第名次并没有任何关系。
状元骑马游街
唐朝往后的历朝历代,其实中了状元还是比中了探花高兴。据史料记载,以“探花”称第三名的这一代称,在北宋年间更先使用。从明朝开始,探花才开始专指科举考试中的第3名。也自明朝年间起,探花也不再令科举考生那么高兴了。
例如,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考生郭翀早已经被拟定为了状元郎,谁知朱元璋却觉得此人长相甚丑,随后,便在这些科举进士中挑选了最英俊、名次仅为第24名的一个进士为状元,郭翀只能被迫降到第二。自从探花开始代表名次以后,它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环,再无宁可当探花,不为状元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