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果银票丢失了会怎么样的 古人的钱会不会丢失呢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银票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俗话说:“混一年,熬一年,小偷也要回家过个年。”
每当年关将至的时候,都是小偷行业(包含诈骗等)最活跃的时候,就拿银行卡被盗刷的案例来说,每到年底就增多。但你知道吗?别看这些不法分子总能钻空子,要真把他们放到古代,他们估计毛都落不了一根!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古人都是怎么防止被“盗刷”的!
大家知道,在古代的时候,流通的货币大部分是铜钱或者金、银,但它们携带起来并不方便,所以,“银票”这个东西就应运而生了。古时的银票,其实就相当于现代的银行卡。而银票在实际的使用过程当中,有好几种另不法者难以模仿的“防伪妙招”!
首先, *** “银票”所用的纸都是专用的纸。比如宋代就选用 “楮皮”川纸来 *** ,民间不准采购这种纸。并且所有银票都有专人来书写。
其次,每张银票在办理的过程中,都会依次盖上抬头章、押款章、落地章、骑缝章、防伪章等等,章有专人看管,盖章的位置有严格的规定,不能盖错了。
还有,其中的防伪章是用非常高超的微雕技术刻成的,肉眼很难看出来。比如雕刻王羲之的《兰亭序》,总共三百多个字,雕刻的时候就故意刻错几个,让想模仿的人难上加难。
到了清朝时期,山西的晋商研发了一种防伪技术,那才叫一个绝!
他们用先进的印刷术,把特定的字或者图案,夹印在银票中,平时什么都看不到,竖起来用光照时,就能发现银票内夹的字或图案,十分像今天咱们鉴别百元大钞的 *** 之一。
而后,他们会在银票上印上几句无关紧要的诗,但其实这就是取钱的密码,诗中的每个字对应的是数字或日期,外人根本看不懂,这就叫“汉字密押”。据史料记载,清朝“密押技术”施行后,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没有发生过一起冒领!
此外,为了打击伪造者,比如宋朝的时候,还专门在银票上印有“伪造者处死(斩)”的文字进行警示。
不过,如果银票不小心丢了怎么办?别担心,古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为了防止不法分子“捡到”丢失的银票冒用,古代的“银行”一般都会推迟5天来兑换银子,如果在这5天内银票的主人来“挂失”了,那这张银票就没用了。当然,在这期间也可以去官府备案,万一小偷不长眼去兑换这张银票,那可真是“自投罗网”了。
古代的“防盗刷”技术看着是比现代麻烦,但其中的智慧真是了不起!
最后提醒大家:临近年关,小偷也到了年终“冲业绩”的时候,大家银行卡里的钱,一定要小心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