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知县和知府有什么区别 哪一个的官职更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知县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历史题材影视里,知县和知府都是经常出现的角色。它们二者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于,一个是县的首长,一个是府的首长,一个正七品,一个从四品。
知府和知县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知府是府级 *** 行政长官,知县是县级 *** 行政长官。府出现在唐代,县则秦统一后所置。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变化较大,如秦的郡县二级制,到东汉逐渐演变成州郡县三级制。明清时期,主要为省、府、县三级制(当然也有直隶州、直隶厅等)。
自秦代正式确定郡县制之后,县一直都是历代王朝最基层政权。县之下的乡镇农村地区则为强宗大族,士绅所掌握。所以,县在中国历来都是中央政权派遣的流官管辖。
当然,历代县的级别不等。也因为等级分为县长,知县,县令三类。实质上是一样,只是县令为皇帝钦命,知县是常县,县长是小县。
古时候皇权不下县,县为行政体系的最后一级。宋代,知县既要管民政,财政,还要管司法,如果县内有驻军的,还要兼管兵事,因而在一县之内,有极大的权力。所以才有“灭门的知县”和父母官的说法。
知县相当于秦汉至隋唐的县令、县长,现在的县长(书记更准确),由于古代县有好几种级别,知县的官阶从六到八品都有,经常听说七品知县是因为清朝知县多为七品。
知县管理地方政务,监管财政,税收,府库,司法,监察,征兵等相关事宜,当时的知县,虽然一个人,但各方面知识具备,可以说,要是有一个好的知县,那么,对于人民生产,生活都很重要;历代,政绩卓著的知县,离任时,百姓或夹道礼送,或赠予褒奖,或立祠祭祀等,以表示感激。
知府在古代也称作太守。在唐代以前有州的设置,与美国的州不同,行政范围较小,州的更高长官可以称之为州牧或者是太守。到了唐宋时期正式设立了地方长官“知府事”。到了元朝,废掉了府的设置,直到明朝时期重新设置。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负责宣布国家的政令,治理一方百姓,考核管辖内的属吏,征收赋税等等大小事务的总揽。知府相当于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郡太守、隋唐时期的州刺史、现在的地级市市长(书记更准确),清朝是从四品官员,现在是正厅局级(个别还是副省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