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侍寝后怀上皇子,皇帝却不肯纳她为妃子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孝靖皇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光宗的生母孝靖皇后王氏,出身于中下级武官家庭,13岁时通过选秀的方式入宫,被分配到慈宁宫去服侍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皇后)。在慈宁宫中,王氏虽然能经常见到皇帝,但由于她出身寒微,所以从未被皇帝拿正眼瞧过一次,更别提得到临幸。时间一晃过去3年时间,先前姿色并不出众的王氏,开始出落得标致可人,而就在此时,她的命运迎来大转折。
原来在万历九年(1581年)的某天,当明神宗向李太后问安时,无意间看了一眼宫女王氏,忽然间觉得她清秀可爱,不禁春心萌动,便在当晚临幸了她。其实,明神宗并非真的喜欢王氏,他之所以命其侍寝,不过是一时兴起。所以事后,皇帝并没有按照惯例赏赐王氏,也禁止侍从提及此事,就当从未发生过一样。
说来也真是够巧,虽然只是一夕欢好,但王氏却就此怀上龙种,眼见着肚皮一天天大了起来。李太后看在眼里甚是疑惑,便将她叫到密室追问原委,王氏不敢欺瞒太后,便将实情全部说出。李太后听后将信将疑,于是利用和皇帝一起用餐的机会,向儿子求证此事。
明神宗做了亏心事,非常害怕会遭到母亲的责罚(李太后教子甚严,即使皇帝犯下小错,也会对他进行重罚),所以起初百般抵赖,坚决不肯承认自己临幸王氏的事情。李太后见儿子不肯承认,便命人拿来起居注,对照当时日期及相关的记载,一一指给明神宗看,并问他还有什么话说。面对着确凿的证据,明神宗哑口无言,只好勉强承认。
不过这一次李太后并没有惩罚明神宗,而是温言劝慰道:“哀家老了,一直想抱孙子,如果这丫头能生下男孩,也算是祖宗社稷之福啊。既然她已经怀了你的骨血,那么按照宫中的惯例,就封她为皇妃吧!”没想到明神宗听后很不情愿,嘟囔着说道:“她不过是个宫女,哪里有资格当皇妃呢?”
没想到李太后听后脸色大变,气咻咻地说道:“宫女怎么了?难道你不是宫女生的?(李太后本是宫女)王氏虽然身份低贱,但既然怀上你的骨肉,那就不能再计较她的出身。”明神宗被母亲一通斥责,吓得再不敢表示异议,很快便进封王氏为恭妃。不久,王恭妃果然诞育皇子,此即明神宗的庶长子朱常洛,时在万历十年(1582年)八月。
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也,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私幸之,有身。。。时帝讳之,故左右无言者。一日,侍慈圣宴,语及之。帝不应。慈圣命取内起居注示帝,且好语曰:“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贵,宁分差等耶?”十年四月封恭妃。八月,光宗生。见《明史·卷一百一十四》。
由于皇后王喜姐(孝端显皇后)一直没有生育,为江山社稷考虑,作为皇长子的朱常洛理应被立为储君,然而明神宗因为嫌弃王恭妃的出身,便以等待皇后生子为由,迟迟不肯这样做。等到郑贵妃得宠后,明神宗又打算立她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储,为此不惜和大臣们争执、扯皮长达15年时间,史称“国本之争”(1586-1601年)。
“国本之争”造成皇帝与官僚集团间的尖锐对立,致使明朝政局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李太后果断站出来,命令儿子必须立朱常洛为太子。在母亲的逼迫和群臣无休止地劝谏下,心力交瘁的明神宗最终妥协,在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并进封王恭妃为皇贵妃。
然而王恭妃虽然被进封为皇贵妃,儿子被立为太子,但是她的处境非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变得更加糟糕。原来,因为“国本之争”的失败,明神宗对王贵妃母子变得更加嫌弃,而郑贵妃更是将他们视为“眼中钉”,用尽各种手段来诬陷、排挤他们。王贵妃饱受屈辱却又不敢向他人倾诉,每日里只能默默啜泣,并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含恨而死,终年46岁。
王贵妃死后,明神宗丝毫没有表现出难过的情绪,不仅在葬礼事宜上极尽刻薄,并且在王贵妃下葬后,又不派人为她守坟,实在是令人寒心。等到王氏的孙子明熹宗即位后,才正式追谥她为孝靖皇后,并按照皇后应有的标准改葬(明光宗朱常洛在位仅1个月便驾崩,来不及办理这些事情)。至此,王氏在死后多年,才算是赢回应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