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历代统治者中,只有曹操和曹丕能够压制司马懿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东汉末年分为三国,最强的割据势力乃是曹魏政权。曹氏占据中原,国力远胜于其他两国,其统治者也多是雄才大略之辈。说来可惜,除曹操曹丕外,继任者对司马懿几乎是言听计从毫无防范,即使后来曹芳想要扳倒司马懿,也未能成事,这是为何呢?
曹操与曹丕执政时,皆是南征北战,大权在握,司马懿即使有心造反,也能力不足。曹操为人最是多疑,任用司马懿为官后不久,就察觉司马懿有虎狼之心,不会屈居人下。曹丕因与司马懿交好,便力保司马懿,司马懿本人也愈发行事谨慎,如此他才能免于一死。以曹操个性,定会对司马懿多加防备,让其没有可乘之机。曹丕能在皇位之争中脱颖而出,他也不是等闲之辈。曹丕对司马懿的看重,也不过是为了让他为自己效力,并未对他全然信任。曹丕屡次讨伐吴国,将后方留给司马懿镇守,看似是信任,但精兵强将皆被曹丕带走,司马懿即使有造反之心,也无力成事。
等到曹丕之子曹叡继位之时,新任帝王已经不再御驾亲征,而是由司马懿代替他南征北战。军权在手,司马懿的权势已经难以遏制。曹叡信任投降的蜀将孟达,司马懿却认为他花言巧语,非可信之人。后来,孟达果然与诸葛亮密谋叛魏,司马懿先斩后奏,将其擒斩。经此一役,司马懿的神机妙算可窥一斑,但他的权势之盛也已经毋庸置疑。经过在曹操和曹丕时代的苦心经营,司马懿手中已经有与曹魏王室的一战之力,新的曹氏继位者难以与其抗衡。
一般而言,开国之初的帝王多精明强干,而继承父辈遗业的帝王缺乏治国经验,胆量不足,极易被老臣所牵制。在讨伐吴蜀时,曹操与曹丕皆是身先士卒,都有自己主见,但是曹叡却全然不是如此。他处处询问司马懿意见,并对他的讨伐计策深信不疑。如此一来,养尊处优的帝王对局势缺乏主见,也就很难与司马懿较量。曹叡死后,曹芳继位,此时的曹芳年仅七岁,与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无法相比,他手中权力也逐渐被架空。
除此之外,曹操曹丕身边能够出谋划策的贤能之士极多,但是曹魏后期的帝王却缺乏可用之人来对抗司马懿。曹芳登基后亲近曹爽,但是曹爽却并好大喜功,行事鲁莽。曹爽贸然出兵伐蜀,结果无功而返,弄得民间哀声怨道。帝王的宠信之人不仅无益于建功立业,反而给帝王召来怨恨。相较之下,司马懿手中的可用之才更多,他发动高平陵之变所凭借的就是手下三千死士。帝王自己不能高瞻远瞩,又不能选贤举能,大权旁落也在情理之中。
司马懿虽然奸诈狡猾,但他并非暴虐之人,即使把控朝政之后,也没有借手中权势兴风作浪,反而是节用务能,提拔人才。司马懿在当时“誉流于天下”,七十岁发动政变之时,朝野之中支持者甚众,由此可见,司马懿谋权篡位虽然不合古代道义,但被认定奸佞小人也是有失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