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4-13)310

网剧《鬼吹灯》系列去年上线,掀起一阵播放热潮,今天,笔者来讲讲历史上真实的摸金校尉。

别急,在说摸金校尉前,先来说真实的“鬼吹灯”。

“鬼吹灯”现象是科学并不玄妙神秘

据小说《鬼吹灯》的叙述,古人在是盗墓时,需要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如果鬼不让你盗墓,就会把灯吹灭--这是一种玄之又玄的活人和死人之间的协议。

不过,现在只要学过中学化学的人都知道“鬼吹灯”的真实原理是这样的:

昏暗的墓室里缺少氧气,盗墓者点一盏灯的目的一是照明,二是只点一盏灯减少对墓室内氧气的消耗,第三就是所谓玄妙的“鬼吹灯了”:墓室内氧气本就不多,如何等突然熄灭,则说明氧气不够,盗墓行为必须暂停。

这就同如今的人们进入长期未开启的地窖之前,要先点燃蜡烛,用土办法探测下雨地窖内的含氧量是一个原理。

奈何古人不懂这些化学常识,于是将这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鬼之时,就认为是墓中的鬼祟在作怪。

说完了“鬼吹灯”,再说说为什么盗墓者要把这盏性命由关的灯放置在墓室的墓室东南角呢?除了归结为封建迷信的老说辞,这里面就没有什么别的科学道理了么?

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剧照

其实,这又与古人的葬俗与人体力学有关了。

中国古代墓葬,除了少部分凤毛麟角的高等级大墓外,多半选择坐北朝南的型制,即作为墓室薄弱点的墓门一般朝向南方。盗墓者处于盗掘方便的考虑,往往也会选择墓门这处薄弱点开展盗掘活动。

盗墓者在掘开墓门之后,往往会随手将照明工具放在一边,开始盗墓。而正常情况下,由于人体力学原理,人类往往因为“右力”(即右手、右臂等右半侧身体更灵活,力气也更大)的原因,会将重要的物品放在右手中--墓门大开后,在暗无天日的墓室内,盗墓者最首要的工具自然是照明设备,因此盗墓者用右手持有珍贵的光源(灯、蜡烛、火炬等)的肯能性也是更高。

“墓门朝南”、“右手持灯”、“随手一放”将这些细节重合在一起,便导致盗墓者把灯放置于墓室东南的几率更大。

再结合“鬼吹灯”的化学现象,以及盗墓这种特殊活动的诡异气氛,和古人对自然想象的一知半解,当然还有古代盗墓活动是标准的“口口相传”式的经验学,于是才有了摸金校尉盗墓时在“墓室东南角点一盏灯”的民间说法--后来的盗墓者只是遵从了盗墓前辈们总结出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教条化、神圣化,却并没有思考这些经验学的发端。

好了,言归正题,下面正式来聊聊摸金校尉这个民间传说中非常有钱途的职业。

中国历史上的盗墓非常流行,盗墓者可以是任何阶层的任何人,除了部分故意要惊扰死者的政治复仇,主流盗墓活动的目的都非常明确直接,就是图财。墓里有宝贝,总会有惦记宝贝的人。不过,虽然盗墓者众,也不是什么人都配叫摸金校尉。

盗墓源于厚葬,有“宝”即会招掘

盗墓是厚葬的孪生兄弟。另一个提倡厚葬的古文明埃及,盗墓活动同样很猖獗。中国人视死如生,活着的时候崇尚享受,死了也不能亏待自己,还要“食太仓”(汉代墓室常见铭文:死了还要享用国家粮仓)。

厚葬之风,几乎与中国历史相始终,商代即兴厚葬,此后历代,时起时伏,而盗墓之风则与之形影不离。一方面,墓主人死后要享受,儿孙要尽孝,自然会把大量金银珠宝埋入墓中;另一方面,盗匪、平民、军阀,甚至 *** 等,又急需钱财救急。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盗墓记载,见于周代末年。当时有人挖掘古墓,得到了一颗玉印,上面刻有八十个字,最后到了李斯手里,引起了这位学者型官员考辨古文字的雅趣。

早期盗墓者的技术水平,因记载往往语焉不详,不得其详。盗墓行为是各个阶层都乐意为之的,古代大墓封土又往往巨大而醒目,逮准了猛挖,往往不愁没有收获。

曹操被民间认为是盗墓者的祖师爷

至于专业的盗墓技术,我们可以从清末掌故汇编《清稗类钞》中,略窥一二。当时中国的专业盗墓客,常可分为南北两派,北派擅长“巧力”,对于盗洞应该打在何处(棺前还是棺尾),打成什么形状(方的还是圆的),都有独特的讲究,并且有一些专业的发掘器械。因北方汉唐故地,大墓集中,封土巨大,发现大墓并不难,如何快捷的取走东西,才是他们最关心的。

南派盗墓,则更注重“巧技”,尤其是堪舆术的运用。只有对风水知识有足够的掌握,才能助力他们精准定位大墓的位置,少走弯路。据说广东帮还有所谓的“望闻问切”四种绝技,其功能大多也还是协助判断大墓的位置。

“盗高一尺,墓高一丈”,造墓与盗墓也在进行着军备竞赛。最常见的墓葬防范是加固墓室,尤其是早期的诸侯大墓,往往以巨石头砌墙,墙内充填细沙,给盗墓者的盗墓行为增加难度。长久不得打开墓室,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被发现,盗墓者权衡利弊,自然会选择放弃。

第二种墓葬防范是设置机关,这种 *** 常见于众多的笔记小说之中,如《太平广记》引《酉阳杂姐》载:一伙盗贼掘开一古墓,进人墓道,“时箭出如雨,射杀数人……乃令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因列炬而人。至开东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还有“见铜人数十枚张目视,俄闻家中击鼓大叫,竟不敢进”等。

除了死人未雨绸缪防范盗墓,活人也会帮忙,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死后被打搅。历代法律对盗墓行为的惩治都极为严厉,动辄死罪。此外,社会舆论对盗墓行为也是毫不留情,历朝历代的文献中,都不乏盗墓者遭遇恶报的志怪故事。

不过种种防范和法律的惩治,只能对付的了小贼,古代的盗墓主力军,往往并不是他们,而是所谓的“官盗”。也只有他们,才配叫“摸金校尉”。“官盗”机器开动的时候,席卷大地,无墓不掘,无骸不露,民间小贼实在是望尘莫及。

你也配叫“摸金校尉”?

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被称为“摸金校尉”,实际上,“摸金校尉”也好,“发丘中郎将”也罢,指代的都是官方“盗墓贼”。历史上著名的官方盗墓团伙,多为军阀,手下成千上万的弟兄跟着你吃饭,军费何来?

最便捷的取财之道自然是盗大墓,三国的曹操等军阀,南宋伪齐政权的“淘沙官”,五代的温韬,民国的孙殿英,莫不是如此。

曹操并非是“官盗”的开创者,其实两汉之际,官方半官方的盗墓行为已不少见。但曹操的很多行为还是比较突出的。

陈琳帮袁绍撰写的讨曹檄文难免夸张,但是多少能反映出一些事实真相:首先,盗墓时,曹操往往亲临现场,这与曹操个人爱好有关,他早年即已从事盗墓活动,劣迹斑斑;第二,曹操还设置了专门的盗墓机构,并发明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两个专业军职。

古代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某部动漫作品中的著名的“官盗”分子,军阀温韬

不过,所谓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名称滑稽,很可能只是一句戏言,或是陈琳杜撰嘲讽曹操的言辞。“中郎将”在古代是级别很高的军事职位,以“发丘”(掘大墓之封土)命之,可能性并不高。中级军职“校尉”的命名也是同理,掘坟大队长,捞金小队长,怎么看都不像是真的。

至于曹操的盗墓手法,--手法之简单粗暴与民国孙殿英破坏慈禧墓如出一辙,发动军队肆意破坏,中原各地的众多大墓都遭到了空前破坏,史载“无骸不露”。

盗墓盗多了,当然也担心盗到自己头上,只好提倡薄葬,并尽量在墓葬外形上也小心低调。

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后世的很多记载甚至有不少关于曹操设置”七十二疑冢“的传说。不过即便如此,曹操墓还是没有躲过盗墓贼的眼光,当其在2005年被河南考古人员发现时,已多次被盗。

有曹操的榜样在前,后世的”官盗“自然是前仆后继

唐末五代最著名的“官盗”分子是军阀温韬,此人可称为”摸金校尉“中的无冕之王,人称”贼帅“。据《唐书·温韬传》记载,温韬曾将”唐诸陵在境者悉发之,取所藏金宝“。

另据《新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

两宋时期,随着靖康之难后的宋室南迁,金人扶持的傀儡伪齐政权公然设置了专司盗墓的官职“淘沙官”,这个机构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同于军阀设置的军职机关,而是一个 *** 盗墓机关。这个官方盗墓机构发掘了大量的官私墓葬,在帮金人敛财上也可谓是坏事做绝了。

孙殿英盗清陵居然厚颜 *** 地盗出了水平盗出了理论

近代的“官盗”例子,不能不提民国军阀孙殿英。得益于时代的进步,与古代“官盗”同行相比,孙至少有两项重大进步:一是开墓用上了 *** ,二是给盗墓套上了民族主义理直气壮的理由。

文强的《孙殿英投敌经过》中,记述孙对盗墓行为的解释:他自称祖上是抗清殉国的名臣孙承宗,“满清杀我祖宗三代,不得不报仇革命······我孙殿英枪杆子没得几条,只有革死人的命······像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我虽不才,亦知道佛经有言,以彼(乾隆)之道还施彼身”。

曾有不少网友疑问,现代的考古发掘,也常开古人的大墓,某种程度上也是吃死人饭,难道就不是“官盗”,不是“摸金校尉”?还真不是。

现代考古为何不是“摸金校尉”

首先,考古学是一门以寻找和获取古代人类社会的实物遗存,以及如何依据这些遗存来研究人类历史的综合性科学研究,考古学中涉及的对古墓的发掘,也是以此为目的,与盗墓以售卖随葬品图财根本不同。

第二,考古发掘古墓,不是破坏,而是保护。考古发掘出的文物,大多成为各级文物,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并有机会陈列在博物馆与公众见面。考古遗址不但能很大程度得到复原,还有望成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甚至世界级人类遗产。

“考古和盗墓的区别就是研究矿产地质和偷挖乱采的区别;就是动物学和偷猎虐杀的区别;就是医学和贩卖人体器官的区别。”

最后,考古发掘也会考虑到在世之人的感情因素。例如,明清两朝年代晚近,尤其是清代,距今不久,后人众多,并涉及民族感情。因此,除非遇到特殊情况,考古人员不会主动发掘明清皇家陵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4/183516.html

“古代真实的摸金校尉,鬼吹灯是科学现象” 的相关文章

令狐楚:唐朝中期宰相、文学家,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

令狐楚:唐朝中期宰相、文学家,长于抚理,政绩颇为显著

令狐楚(766年-837年12月13日),字悫士,自号白云孺子。京兆府咸阳县(今陕西咸阳市)人,郡望敦煌(今属甘肃)。唐朝中期官员、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令狐楚为唐德宗贞元七年(791年)进士。唐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受皇甫镈推荐,被任命为翰林学士,自此...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历史上真实的太史慈是什么样的?一生为何不被重用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君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君视我如众人,我视君如寇仇。太史慈在三国里的戏份似乎并不是特别多,《三国演义》也基本还原了太史慈的生平,不过把他死的时间拖后了两年。然而,真实历史上的太史慈,却享有很高的评价:孙策: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的才华到底有多高?民间有哪些与她相关的美丽传说?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久负盛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中国历史上,唐宋八大家,文学造诣极高,深受后世景仰。在这八大家中,其中有三位就出自一家,而且是亲父子,那就是苏洵、苏轼和苏...

历史上真实的陈思王曹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陈思王曹植,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曹植才华横溢,曾以《七步诗》闻名天下。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东晋末季,南北朝刘宋初年的大诗人谢灵运,曾不可一世地说过:“天下文才共有一石(旦)之多,陈思王曹植独占八斗,而我只得一成,古往今来其余之人都不足为谈了!”这位谢灵运也确实才华横溢,技压群雄,震古烁今,后世的诗仙李白、诗圣...

在古代净身是什么样的?宫女为何也需要?

在古代净身是什么样的?宫女为何也需要?

在我国古代的时候,是属于封建社会的统治时期,最高的统治者被称之为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皇宫中,侍奉贵族的男子在进宫之前都会进行一次严格的检查,他们在净身后才能够进宫侍奉。这是为了防止他们与后宫妃子私下乱搞,保证皇室血脉的纯正。那么那些宫女是否也会...

古代将军手握兵符又有兵马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造反

古代将军手握兵符又有兵马 古人为什么不直接造反

还不了解:古代将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将军手握兵符拥有大量兵马,古人为什么不敢造反?虽然我们没有生活在古代,对古代的一些事情了解的比较少,但是通过一些古代影视剧的观看,也了解了古代的一些事情。尤其是在军权这一方面,古代皇帝对于一些在战场上立下过战功的将军是比...

盘点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的九位皇后,她们有哪些事迹?

盘点明太祖朱元璋到明代宗朱祁钰时期的九位皇后,她们有哪些事迹?

说到明朝皇帝,大家或多或少都能说出几个名字,但要说起他们的皇后,可能不是那么清楚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21位皇后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

作为古代第一位赴国难而死的君主,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作为古代第一位赴国难而死的君主,为什么会留下千古骂名?

中国古代第一位以身殉国的君主是谁?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明王朝是中国古代备受推崇的一个朝代,究其原因,乃是后人总结的“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几点。其中最难能可贵的则是君王死社稷,自古以来,杀身成仁的臣子比比皆是,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