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世界历史 > 正文内容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世界历史7年前 (2018-04-24)230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在整个中世纪里,基杆教在文化、教育、哲学、文艺乃至整个精神领域里,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成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众所周知,基督教在公元4世纪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后,在奴隶主意识形态中即开始占据愈来愈大的比重。当日耳曼人在开始结成不同的联盟,如东哥特、西哥特、汪达尔、法兰克、盎格欧洲建立封建制国家的最初几百年间,封建统治者对篆餐教的态度曾经历了敌视、容忍到支持的变化,使基督教成了适应封建制度需要的上层建筑和统治工具。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1054年基督教内部东西两派正式分裂后,西派的天主教在中世纪欧洲各国思想领域中的地位进一步强化。宗教教义就是政治信条,教会垄断了文化教育。当时《圣经》的词句在任何一个法庭上都具有法律效力,一切学术科学都成了神学的奴牌,一切文化艺术都被染上了宗教色彩。但是,也要看到,在基替教逐渐成为中世纪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惫识形态过程中,它与世俗文化之间形成了两种交融关系。一是墓怪教文化在对古希腊以来的世俗文化精神大肆排斥和毁灭的同时。又将某些世俗文化的材料(如古代故事、历史传说、民间传奇等)、体裁(如故事、诗欣、戏剧传奇等)和艺术手法等。

经过改造,纳人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之中。二是在中世纪出现的很多世俗作品里,都包含着宗教性的内容,有些作品宗教的因素还很强烈。例如,中世纪后期产生的民间文学、编士文学乃至城市文学中,都显示出了与基告教文化的强烈的融合关系。可以说,正是在上述多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和融合过程中,经过中世纪独特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封建地主阶级与农奴阶级的矛盾斗争)的作用,发展成了独具特色的中世纪新质文化和文学。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中世纪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是:

之一、基价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纪文化。虽然当时的作家所受的影响有深浅的不同,但是,在基督教思想逐渐深人到各个文化领域,并成为中世纪精神支柱的过程中。各类文学无不打上了它的印迹。有些文学作品公开宜扬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表现了封建领主和地主阶级及其精神上的代表僧侣阶级的惫识形态特征。同样,也有些作品,仅仅带有祟奉墓势教思想的特点。这反映了基普教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

第二、在各种文化的交触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很多作品描写和反映了欧洲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的社会现实,歌颂了为保卫国家和民族而献身的英雄人物。赞美了在确保王权中起过重大作用的英明帝王。但有些作品又将歌颂英雄和爱国思想与忠君思想、宗教思想结合起来,这实际上是爱国思想和英雄主义的中世纪化,也是东方古代文化中特有因素对中世纪欧洲文学的影响的反映。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第三、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杜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例如骑士阶层、市民阶层的出现,就使得在正统的基督教文学占统治地位的同时,世俗文化的传统也以新的形态发展着,他们的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反映。骑士文学将爱情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肯定现世生活,在一定的程度上承继了古代文化精神,背离了禁欲主义。市民文学将笔触指向城市市井生活和世态人情,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愈义。

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之一、由于各种不同性质文化的相互交融,古代的、当代的、东方的、西方的、宗教的、世俗的等各种各样的题材进人了文学艺术创作领域,从而极大地拓展了中世纪欧洲文学的描写与反映范围。从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蛮族旱期以及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生活,也可以看到封建社会发展和巩固时期的生活;不仅可以了解到中世纪欧洲社会主要阶层人们的风俗习惯,也可以感受到各种文化融合后欧洲独有的社会现实。

第二、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中,欧洲中世纪文学的艺术形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比较起来。艺术形式更为成熟:中世纪欧洲文学主要以诗歌为主,其中有史诗、长篇叙事诗、抒情诗和谣曲等。在各种诗歇样式中,形式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交融。从而使诗歌形式发展得更为精雅和完备。在叙事性的作品中,艺术形式开始由“繁杂”向“简约”转变。片断生活的描绘和情节线索的单纯集中,愈来愈使作品的结构布局和技巧运用达到自觉的程度。

第三、由于各种文化的影响,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了进一步的开拓。寓意、象征、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至运用动物故事等都流行于一时,采用各种艺术手法写成的成功作品比比皆是。这充分地反映了中世纪欧洲作家对古代和各民族、各种不同质文学艺术形式的吸收能力,也说明了当时人们的艺术思维的发展并逐渐走向复杂化的现实。

第四、对文学悄感特性把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人的内心倩感的挖掘是当时出现的爱情题材作品的重要特点。在这类作品中,人的愿望、 *** 、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初步得到成功的描绘,从而揭开了人的内心世界帷幕的一角。这是中世纪欧洲艺术上的一个重大的进展。比起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和古罗马作家奥维德等人的创作来,此时用文学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更趋于自觉和强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4/185462.html

“欧洲中世纪文学是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的产物” 的相关文章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清朝鲜有人知的保庆皇帝,他为何存在感那么低呢?

大家都知道清朝历史上共有十二位皇帝,即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其实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皇帝“保庆帝”。很多人估计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当然历史对其的纪录也非常的少。身为一代皇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今天历史网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位保庆帝。“保庆帝”...

明英宗亲征瓦剌时,英国公张辅为什么没有阻止他?

明英宗亲征瓦剌时,英国公张辅为什么没有阻止他?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英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一朝天子一朝臣,到土木堡之变之前,“三杨”、蹇义、夏元吉等人早已逐步离去,英国公张辅实际上早已经独木难支了,再多话就惹人嫌了。这个历经四世功勋卓著,成长于靖难之役;曾经四至交趾,“凡三擒伪王,威镇西南”;参与过三次朱棣北伐;平...

意大利画师所画的乾隆画像 画出来的样子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意大利画师所画的乾隆画像 画出来的样子和想象的不太一样

很多人都不了解乾隆长相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皇帝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再加上百姓封建迷信的思想,所以他们又被当成天选之人,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而关于这些天子的长相,现代人也是一直颇为感兴趣, 尤其是清朝最风流的乾隆皇帝,其真实相貌到底如何更是让人们异常关注。其实中国古代留...

朝鲜美女奇皇后:元惠宗第三任皇后,最后搞垮大元王朝

朝鲜美女奇皇后:元惠宗第三任皇后,最后搞垮大元王朝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奇皇后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368年初,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八月,大将徐达率大军进逼北京,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全部逃往蒙古草原。明朝取得了在长城以内地区的统治权,元朝在中原统治结束,北元开始。元顺帝在北逃时...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鸦片战争后,道光得知英国维多利亚女王23岁竟然想纳她为妃?

道光想娶英国女王的故事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清朝之所以会走向衰败,除了社会经济跟不上西方发展的脚步外,还和清朝皇帝的傲慢有很大的关系。当西方世界在忙于工业革命时,清朝的皇帝却在实行闭关锁国那一套。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揭开了中国近代的屈辱历史。哪怕在鸦片战争后...

旭烈兀有多厉害?阿拉伯人的噩梦

旭烈兀有多厉害?阿拉伯人的噩梦

“蒙古新四子”之阿拉伯人的噩梦——旭烈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旭烈兀,一个曾经让无数阿拉伯人颤抖的名字,他的“上帝之鞭”差点就挥舞到埃及,在他的强力征服下,穆斯林世界遭受了一次空前的浩劫。如果不是蒙古内乱,他将创造更多可能,他就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旭烈兀是...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关于织田信孝的评价如何?织田信孝是怎么死的

这个时候,什么战术、谋略,都已经不重要了,而是变成了一场关于勇气和意志的较量,双方就是拿着刀枪,红着眼互相乱砍乱刺,谁退让谁就输了,谁能撑住谁就会赢! 丰臣秀吉一方,勇将倍出,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糟屋武则、片桐且元、加藤嘉明、平野长泰、胁坂安治七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人称“贱岳七本枪”! 这七个人身...

同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女性掌权者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慈禧太后相比如何?

同为鸦片战争时期著名的女性掌权者 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慈禧太后相比如何?

现在的英国女王健康长寿,导致上一位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在位时间64年的纪录作古。作为英国上一位著名的“超长待机”女王,有一个在当时名震欧洲的称号——欧洲老祖母。这位“欧洲老祖母”非常的牛。维多利亚女王生于1819年,于1837年6月继承大英帝国王位。维多利亚父亲早逝,从小跟着舅舅生活。她的舅舅同样非常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