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
无论在哪个朝代,保家卫国的军人总是最值得尊敬的,历史上曾经有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那是一支只有26人的孤军,他们与强大的敌人殊死搏斗,他们拼命坚持,最终他们迎来了后方的援军,最后一群人带着胜利的果实活着回到了家乡。
一、一支不退缩的军队
带队的名叫耿恭,扶风茂陵人(现为陕西省),耿恭是太守耿况的孙子,父亲是耿广,一家都是领兵打仗的将才。耿恭很小就足智多谋,还未成年就展现领袖的风采。东汉时西域匈奴时常在边境挑衅,为了维护大汉的稳定,在西域设立了护府,耿恭则被任命成为戊己校尉。耿恭刚到西域的之一年就屡战屡胜,立下了多起战功。
公元75年北匈奴单于派2万余骑兵攻打车师,车师后方写信向耿恭求助。虽然耿恭只是一介戊己校尉,手下只有几百名步兵驻守边境,哪里能是2万匈奴骑兵的对手呢?但若是不理会求助的车师,那么他们日后必定对大汉失去信心,不会继续归顺大汉。
思来想去耿恭从几百名步兵中,挑选出300精兵,前去车师救援,一方面耿恭又写信向朝廷求救,可是耿恭还未等来朝廷的援兵,就在去车师救援的路上,碰上了匈奴2万大军,寡不敌众,耿恭率领的300名精兵几乎全军覆没,而且车师国王也被杀,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汉的皇帝此时却驾崩了,朝廷上下乱作一团,根本顾不上派兵支援。
即便手下几乎没有人手,可是耿恭依旧没有退缩。他亲自登上城门,手持兵器,对城下的匈奴大声喝道,“此乃大汉神箭,中箭者必有怪事”,城下的匈奴哈哈大笑,准备强行攻城。耿恭依旧面不改色,持弓向城下的匈奴射了一箭,此箭不仅精准地射中了一位匈奴士兵,带有毒液的箭让中箭者的伤口不断喷涌出滚滚鲜血。
就在这时天空突降暴雨。耿恭大喜过望,立刻让手下趁雨势攻打匈奴。虽然只有残部几十名,却硬生生地击退了上万人的匈奴骑兵,可谓神勇无比。
二、顽强抵抗
之后的几天,耿恭和士兵们依旧没有退缩,他们数次挡住匈奴骑兵的进攻。城内粮食吃完了,耿恭就命令手下煮铠甲上的皮革吃,可即便如此匈奴兵依旧没有发现耿恭守城的缺陷。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毕竟耿恭只有区区十几个人,一旦匈奴骑兵四面突击,耿恭也会守不住的。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匈奴也开始想其他不攻的办法,他们告诉耿恭,只要投降,就给他们大量的奖赏。可依然没有人逃走,没有人叛国,他们都在等待着最后的冲锋。胜利的天平终于渐渐向耿恭一方倾斜了,大汉等来了新的天子—汉章帝登基,朝廷开始研究如何解救耿恭一行人。当议事的大臣们得知耿恭一众部队,仅仅剩余26人时,却产生了想要放弃救援的想法。
一众臣子都在盘算,用一支汉军去救援区区26人是否值当。好在终于有人站了出来,假如今天舍弃了26个人,明天失去的就是民心,假若匈奴再度来犯,将没有人保家卫国上战场杀敌。
原来说不救的臣子们都不说话了,最后汉章帝下令调集军队,营救耿恭等26余人。7000汉军西出玉门关,前往车师救援,当城内的26人看到城外浩浩荡荡的汉军时,各个都流下了泪水!他们终于等来了援军,城内26余人和城外大军一起击退了匈奴铁骑。
三、一半人还乡
大战过后一行人起兵回程,但26人因体力不支,有一半人没有承受住舟车劳顿,最后有一半人长眠大漠,仅仅有13人返程回到了玉门。13位英雄回到玉门的那天,全城的百姓出来迎接英雄。七尺男儿因劳累过度,个个都骨瘦嶙峋,让人看了无不悲痛。
孤城鏖战三百骑,唯有十三归玉门。虽然抵住了敌军的枪炮和糖衣炮弹,却没有抵得过回玉门路上的狂风暴雪,虽然只有13位战士回乡,但没 *** 乡的13位战士依然是值得举国敬佩的真英雄。
四、总结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一个多么有底气的国家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汉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硬最霸气的朝代,也是英雄将领辈出的朝代,汉朝的耿恭不仅从小神勇无敌,长大了也是护国平乱的一把好手,当戍边的耿恭收到了汉朝周边国家的求助信,面对匈奴2万铁骑没有退缩,只身带了300精兵前去应援。
虽然在支援的路上就遇到强敌,可耿恭依旧没有退缩,率将士奋勇杀敌,虽然寡不敌众,军队死伤殆尽,依旧霸气不改,率仅剩的26人奋勇守城,虽然人数稀少,依旧面不改色,以一把弯弓挑战城下的匈奴强兵。面对匈奴的糖衣炮弹,依旧没有一人叛国投敌,即使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就算煮盔甲上的皮具充饥,也依旧神勇地守住了城。
坚守终究是有意义的,26位将士终于等来了后防支援的军队,7000汉军从玉门关出发,终于成为了26位将士的及时雨。双方里应外合,击败了匈奴铁骑万余人,胜利会师重回玉门关。无奈路途遥远,天气恶劣,十几名将士没有承受住恶劣天气,长眠于边疆,只有13人带着其他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回到了玉门。孤城鏖战三百骑,唯有十三归玉门,曾经顽强驻守西域的他们不仅是大汉的英雄,也是历史长卷里一道永不磨灭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