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可歌可泣!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4)120

无论在哪个朝代,保家卫国的军人总是最值得尊敬的,历史上曾经有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那是一支只有26人的孤军,他们与强大的敌人殊死搏斗,他们拼命坚持,最终他们迎来了后方的援军,最后一群人带着胜利的果实活着回到了家乡。

一、一支不退缩的军队

带队的名叫耿恭,扶风茂陵人(现为陕西省),耿恭是太守耿况的孙子,父亲是耿广,一家都是领兵打仗的将才。耿恭很小就足智多谋,还未成年就展现领袖的风采。东汉时西域匈奴时常在边境挑衅,为了维护大汉的稳定,在西域设立了护府,耿恭则被任命成为戊己校尉。耿恭刚到西域的之一年就屡战屡胜,立下了多起战功。

公元75年北匈奴单于派2万余骑兵攻打车师,车师后方写信向耿恭求助。虽然耿恭只是一介戊己校尉,手下只有几百名步兵驻守边境,哪里能是2万匈奴骑兵的对手呢?但若是不理会求助的车师,那么他们日后必定对大汉失去信心,不会继续归顺大汉。

思来想去耿恭从几百名步兵中,挑选出300精兵,前去车师救援,一方面耿恭又写信向朝廷求救,可是耿恭还未等来朝廷的援兵,就在去车师救援的路上,碰上了匈奴2万大军,寡不敌众,耿恭率领的300名精兵几乎全军覆没,而且车师国王也被杀,屋漏偏逢连夜雨,大汉的皇帝此时却驾崩了,朝廷上下乱作一团,根本顾不上派兵支援。

可歌可泣!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

即便手下几乎没有人手,可是耿恭依旧没有退缩。他亲自登上城门,手持兵器,对城下的匈奴大声喝道,“此乃大汉神箭,中箭者必有怪事”,城下的匈奴哈哈大笑,准备强行攻城。耿恭依旧面不改色,持弓向城下的匈奴射了一箭,此箭不仅精准地射中了一位匈奴士兵,带有毒液的箭让中箭者的伤口不断喷涌出滚滚鲜血。

就在这时天空突降暴雨。耿恭大喜过望,立刻让手下趁雨势攻打匈奴。虽然只有残部几十名,却硬生生地击退了上万人的匈奴骑兵,可谓神勇无比。

二、顽强抵抗

之后的几天,耿恭和士兵们依旧没有退缩,他们数次挡住匈奴骑兵的进攻。城内粮食吃完了,耿恭就命令手下煮铠甲上的皮革吃,可即便如此匈奴兵依旧没有发现耿恭守城的缺陷。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毕竟耿恭只有区区十几个人,一旦匈奴骑兵四面突击,耿恭也会守不住的。

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匈奴也开始想其他不攻的办法,他们告诉耿恭,只要投降,就给他们大量的奖赏。可依然没有人逃走,没有人叛国,他们都在等待着最后的冲锋。胜利的天平终于渐渐向耿恭一方倾斜了,大汉等来了新的天子—汉章帝登基,朝廷开始研究如何解救耿恭一行人。当议事的大臣们得知耿恭一众部队,仅仅剩余26人时,却产生了想要放弃救援的想法。

一众臣子都在盘算,用一支汉军去救援区区26人是否值当。好在终于有人站了出来,假如今天舍弃了26个人,明天失去的就是民心,假若匈奴再度来犯,将没有人保家卫国上战场杀敌。

原来说不救的臣子们都不说话了,最后汉章帝下令调集军队,营救耿恭等26余人。7000汉军西出玉门关,前往车师救援,当城内的26人看到城外浩浩荡荡的汉军时,各个都流下了泪水!他们终于等来了援军,城内26余人和城外大军一起击退了匈奴铁骑。

三、一半人还乡

大战过后一行人起兵回程,但26人因体力不支,有一半人没有承受住舟车劳顿,最后有一半人长眠大漠,仅仅有13人返程回到了玉门。13位英雄回到玉门的那天,全城的百姓出来迎接英雄。七尺男儿因劳累过度,个个都骨瘦嶙峋,让人看了无不悲痛。

可歌可泣!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

孤城鏖战三百骑,唯有十三归玉门。虽然抵住了敌军的枪炮和糖衣炮弹,却没有抵得过回玉门路上的狂风暴雪,虽然只有13位战士回乡,但没 *** 乡的13位战士依然是值得举国敬佩的真英雄。

四、总结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一个多么有底气的国家才会说出这样的话。汉朝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最硬最霸气的朝代,也是英雄将领辈出的朝代,汉朝的耿恭不仅从小神勇无敌,长大了也是护国平乱的一把好手,当戍边的耿恭收到了汉朝周边国家的求助信,面对匈奴2万铁骑没有退缩,只身带了300精兵前去应援。

虽然在支援的路上就遇到强敌,可耿恭依旧没有退缩,率将士奋勇杀敌,虽然寡不敌众,军队死伤殆尽,依旧霸气不改,率仅剩的26人奋勇守城,虽然人数稀少,依旧面不改色,以一把弯弓挑战城下的匈奴强兵。面对匈奴的糖衣炮弹,依旧没有一人叛国投敌,即使粮食已经消耗殆尽,就算煮盔甲上的皮具充饥,也依旧神勇地守住了城。

坚守终究是有意义的,26位将士终于等来了后防支援的军队,7000汉军从玉门关出发,终于成为了26位将士的及时雨。双方里应外合,击败了匈奴铁骑万余人,胜利会师重回玉门关。无奈路途遥远,天气恶劣,十几名将士没有承受住恶劣天气,长眠于边疆,只有13人带着其他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回到了玉门。孤城鏖战三百骑,唯有十三归玉门,曾经顽强驻守西域的他们不仅是大汉的英雄,也是历史长卷里一道永不磨灭的曙光。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7105.html

“可歌可泣!7000汉军奔袭千里只为了救出这26个人” 的相关文章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是什么意思?讲的是什么故事?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是一句著名的谚语,通常被用来形容一种并非自己亲手所为,但最后的悲惨结果却是自己间接导致的情况。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周伯仁出身汝南周氏,为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因此自幼受到良好教育,为人谦逊有礼,很有才华,成为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对权力如此痴迷 乾隆为何还早早退位给嘉庆

乾隆爱权如命,却为何早早让位给嘉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帝是清朝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皇帝。首先,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皇帝,把大清王朝带上了巅峰。同时,乾隆对于权利过度痴迷,做了那么多年的统治者,甚至不愿意离开政治舞台。后到了一定的年龄,他便...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朱棣明明比朱允炆更有能力 朱元璋为何还要传位给朱允炆

你真的了解明明四子朱棣更有能力,为何朱元璋非要传位给15岁的孙子朱允炆?吗?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如果站在朱棣的角度去想,他应该也挺疑惑的,太子朱标去世后,剩下的那些兄弟哪个能力比他强?结果老爸朱元璋硬是隔代传位,扶持15岁的孙子朱允炆继位,这让骄傲的朱棣如何能心服口服?太子朱标13岁...

李建成的姐姐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若不死又会怎么样

李建成的姐姐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 她若不死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巾帼不让须眉,李建成有一位姐姐,假如她不死,或将改写大唐历史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隋唐演义与三国演义几乎是起到了同样的作用,就是说,三国演义对三国时期起到了推动的作用,那么隋唐演义对隋唐时期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大部分人了解隋唐这段历史,都是通过隋唐演义,不...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皇后:吴末帝孙皓的皇后,不得宠幸,晚景凄凉

滕芳兰,生卒年不详,北海剧县人,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的女儿,吴末帝孙皓的皇后。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永安元年(258年),孙皓为乌程侯时被聘为妃。元兴元年(264年),孙皓登基后被立为皇后。孙吴灭亡后,随孙皓迁居洛阳。人物生平立为皇后滕芳兰是太常滕胤的族女,滕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为何能被明熹宗喜爱?他的权利为何会如此之大?

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自宫后改姓名叫李进忠,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魏忠贤本来是一介草民,混迹于街头,迷恋酒色,为了生计,他自己动手阉了自己,为的是能进宫混口饭吃。魏忠贤虽然不识字,但他是一个很聪明的人。他挥刀自宫的目的也很明确,那就是进宫做一个太监。他22岁进宫,当时服侍的就是后来的明...

历史上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历史上杨玉环与安禄山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杨贵妃和安禄山的轶事,在当时的民间传得沸沸扬扬。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记载安禄山和杨贵妃轶事的史料也非常多。其中有个最有代表性的轶事,是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京城给安禄山过生日,当时就赐予了安禄山非常多丰盛...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张皇后为了抢走李豫的太子位,做了什么事情?

唐代宗李豫,唐朝第八位皇帝,762年-公元779年在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唐乾元元年(758年)十月,唐肃宗在大明宫宣政殿举行了盛大的册立太子典礼,册封皇长子李俶为皇太子,并为其改名叫李豫。这让唐肃宗的正妻张皇后极为不满,张皇后也有两个儿子,分别...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