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分封藩王会影响朝政稳定,为什么朱元璋还是分封了藩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朱重八、朱兴宗,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 年号“洪武”。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明朝处于封建王朝后期阶段,经过前朝不断完善的各种制度,明朝建立后,各种制度趋于完美。前人的优良可以继承,教训可以吸取。那朱元璋明明知道分封藩王是朝政稳定的障碍,为什么依然又分封了藩王呢?
历史上因“封藩制”导致国家大乱的事件多不胜数,例如在西汉汉景帝时期的“七国之乱”,虽然在三个月之内叛乱被平定,西汉也因此伤了元气;西晋“八王之乱”,是古代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室宗亲内乱,这场内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十六年内西晋朝政混乱,社会动荡不安,致使西晋灭亡,开始三百年之久的大分裂时期(十六国);此外还有汉武帝时期的淮南王衡山王之乱等藩王内乱的事件发生。
贫民出身到建立明朝的朱元璋,智商绝对没问题,应该知道分封藩王的弊端,其实朱元璋分析利弊后发现,明朝封藩还是很有必要的。
朱元璋即位后不久,便封诸皇子为亲王,前往各自的封地就藩。从封藩数量上看,朱元璋确实一碗水端平,因为他一共25个儿子,共封了25个藩王。且这些藩王手握重兵,节制地方军政之权。
朱元璋有“私心”
朱元璋是一个有“私心”也很有“疑心”的人,致使和他一起兵反元的功臣,在建立明朝后,对他们不放心,除去大部分功臣。从这点来,朱元璋不信任他人,只信任自己朱家人,这是从朱元璋角度来讲。
从明朝的稳定来讲,所封的诸藩王全部是朱家子孙,本质上是为了朱家更加稳定。
解决外忧
看看朱元璋所处时期,生于元朝末期,起兵反抗也是元朝的天下,受得元朝的气,最恨的就是元朝。但明朝建立后,元朝势力没有清理干净,特别是北部的鞑靼、瓦剌和兀良哈 *** 。朱元璋“惧怕”元朝卷土重来。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元朝多次起兵进犯北方多地,明朝多次派兵北上抵抗元军来袭。朱元璋不信任其他将领守卫北方边塞,所以分封的诸王都手握重兵,以平元朝进犯。这使得明朝不但有亲王,还有塞王,即镇守边塞各个藩王。
在明朝北方边塞有九大塞王,他们是北方非常稳定的防线。我们比较熟悉明成祖朱棣,为王时便为九大塞王之一,也是除了建藩太原府的晋王之外,实力强大的藩王。正因为有“九大塞王”的存在,才使得北方边境固若金汤。
防止内患
明朝共十三个塞王,除了北方边塞的“九大塞王”,还有中部的“四大塞王”,即秦岭淮河一代的亲王。这些藩王的作用为防止内患,如果发生内乱,这些藩部可以在发生内乱时平定叛乱,保卫都城南京。
借鉴历史教训
除此之外,朱元璋封藩也是借鉴了历史,虽然历史上诸王之乱很多,但没有封藩弊端更大,例如西汉、唐朝、宋朝之所以灭亡,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国家内忧时没有藩王撑腰,外患时没有藩王做屏障来护卫国家。
而朱元璋封藩更多的是军事上的作用,藩王虽然兵权在握,但没有处理民政的权利,也没有土地,民政和土地的全部交由朝廷下属的官员来管理。
朱元璋封藩确实起到了效果,使得明朝更加稳定,说明朱元璋还是很高明的,但是他想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
藩王在各自封地日益强大,加上朱元璋因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孙子导致各个藩王不服,在建文帝朱允炆削藩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朱允炆在位仅仅五年,皇位便让叔叔朱棣取去。但从某些角度上看,也得到了朱元璋想要的效果,毕竟明朝还姓“朱”,还是朱元璋的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