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宰相和丞相是如何出现的?两者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6)180

在封建制度下,更高的行政长官是皇帝吗?答案是否定的,应该是宰相。这一官职的职责是辅佐君王、掌管国事,具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威。不过,有人经常把宰相和丞相划等号,这两者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能不能混为一谈呢?

“宰相”和“丞相”彼此联系

对宰相和丞相的了解,要从字义入手,能够理清两者之间的联系。“宰”原义是祭祀中掌管宰杀牲畜的奴仆。凭借专业的技术,受到其他人的重视,由此引申为主持、主管的意思,明显带有动词的属性, “宰”最早出现在《周礼》中,是更高行政长官代名词。《说文解字》解释道:“丞,翊也,从从卪从山。山高,奉承之意。”古代承和丞同义,有帮助、辅助的意思,是动词。用于官职时,表示从事辅助工作的人,由动词转变为名词,例如郡丞、县丞等,与相合用,代表辅助天子的官员。

最有意思的是“相”,《说文解字》注释:“相,省视也。”意为仔细看。古代的“相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周朝祭祀、朝聘、会盟频繁,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礼仪制度,于是,“相礼”应运而生,他指导天子和诸侯执行具体的礼仪。此时的“相”脱离了省视的本义,有高级参谋的意思了。如今,新人结婚时,常有“傧相”做伴,正是“相礼”的遗存。

宰相和丞相等宰执大臣,必须具备议政权和监督权,二者缺一不可。宰执大臣能够觐见皇帝,共同参政议政,对决策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同时,根据法令和制度要求,对官员执行决策的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后汉书》认为:宰执大臣必须“入则参对而议政事, 出则监察而董是非。”可见,宰执大臣,是官僚体系中的职责担当和权威硬核。

选拔任用宰执大臣,候选人的条件格外严格。《韩非子·显学》首次提出了“宰相”的说法,称:“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起於卒伍。”也就是说官员必须经过基层历练,才能担当相位,这是对个人考验,也是对国家负责。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形成地方集权中央、中央集权皇帝的制度,产生了以君主制和官僚制相结合的政体。君权是君主制的核心,在政体中占有主导地位。宰执大臣是官僚制的代表,共同维护相权的利益,在辅政的同时,对皇帝的事权进行制约。在这种环境下,必将造成君主制和官僚制的冲突。

君权和相权之争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政治主流。维持相权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是宰执大臣的使命。明末思想家黄宗羲一针见血的指出:“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兴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在这种猜疑链下,皇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决定了君臣之间的紧张关系。难怪“丞相终结者”朱元璋也曾有过“明良相逢,古今为难”的思考。

宰相和丞相是如何出现的?两者有什么关系?

夏商时期,出现了巫史、尹、太师等官职,称呼不一,职责近似,有辅佐君王提高行政效率之意,形成了宰相的雏形。文王建周之后,完善了官制,设立了六官。据《周礼》记载,周朝以“天地春夏秋冬”设立六官,其中以“天官冢宰”为贵,主要负责立法和行政之职。天官冢宰的长官为大宰,副职为小宰,另有宰夫等官职,相当于国家的总理、副总理和秘书长兼人事部长。

公元前309年,秦武王“初置丞相,樗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在秦国官制中,丞相和相邦是并存的,前者辅助后者,地位低于后者。汉承秦制,改革官制,丞相得以保留。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受胡惟庸案的影响,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今我朝罢丞相”,还强调“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延续了近十七个世纪的丞相,就此作古,不复存在。

宰相是联结君主制和官僚制的中心环节,参与国家重大事项的决策,总管军、政、财等权力,“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为了防止宰相坐大坐强,采用多相制瓦解宰相的事权,成为君权制约相权的重要手段。

西汉设立三公,共同处理国家军政要务。隋唐时期,确立以中书、尚书、门下为主三省制,其长官相当于宰相。五代和宋朝沿袭唐制,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作为宰相。北宋神宗年间以尚书左右仆射为宰相,南宋又改左右仆射为左右丞相。元朝改三省制为一省制,建立中书省,左右丞相、平章、参政等官职, 行使宰相职权。明初,朱元璋维持一省制,因右丞相胡惟庸专权,废除一省制和丞相,提高六部地位,将相权分权六部长官,同时设立内阁,以内阁大学士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明亡清兴,仍设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雍正皇帝为防泄密,在内阁再设军机处,人员不定,由军机大臣处理政务,成为手握实权的宰相。从历史发展来看,宰相由单一的官职演变为权力分解的制度。

其实,丞相只是宰相制度的一种称谓而已。秦国初设丞相,作为相国的帮手。汉初,“置一丞相,十一年更名相国,绿绶。”丞相的地位得以扶正,成为安邦定国的重要职务。此后,丞相存续了1600多年,直到被朱元璋废除。然而,明朝以内阁代替丞相,宰相制度依旧存在,可见,丞相和宰相之间的根本区别。

宰相和丞相是如何出现的?两者有什么关系?

此外,很多历史人物虽无丞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唐武德年间,李世民担任负责政务的尚书令。在此期间,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主持推行熙宁新法。明朝的张居正、李东阳等人,清朝的索额图、张廷玉等人,同样担负了辅佐朝政的重任。

因此,宰相肯定包括丞相,丞相不能代表宰相,两者并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宰执大臣位高权重,参决政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过,宰相的官职并非世袭制的,权力由宰执团队共同掌握,其机构和名称变化不定。

而丞相不过是宰相制度的分支而已。西汉名相陈平对宰执大臣有精辟的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育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备得任其职焉。”总之,宰执大臣在古代政治制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805/187404.html

“宰相和丞相是如何出现的?两者有什么关系?”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武惠妃是什么结局?被吓死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武惠妃是什么结局?被吓死是因为什么?

武惠妃,唐玄宗李隆基宠妃,谥号贞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惠妃为了把皇储之位转移到自己儿子李瑁身上,陷害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可以说,她的陷害获得了成功,最终,唐玄宗不但废了李瑛的太子之位,把李瑛、李瑶、李琚废为庶人。而且,没过多久,唐玄宗就下令杀掉李瑛、李瑶...

萧何贵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晚年为何会下狱?

萧何贵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晚年为何会下狱?

萧何可谓是刘邦的首号功臣,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萧何是刘邦夺取天下最重要的功臣之一,西汉王朝的第一位丞相,刘邦称赞他“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后世对于萧何的评价非常之高,司马迁单独作《萧相国世家》来记述萧何及子孙的事迹,然...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于秦始皇来说 秦始皇是明君还是暴君

对秦始皇到底是明君还是暴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秦始皇既是明君也是暴君,但他不是昏君。何谓昏君?荒淫无道曰昏君,昏聩不明曰昏君。昏君并无误国害民之心,昏君只是要满足他们自己的荒唐欲望。比如陈朝后主陈叔宝,写得一手好辞赋,聪敏又伶俐,会玩懂生活,只是不愿意去好好地治...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朱允炆削藩最后为什么会失败?哪些原因导致的?

1398年明太祖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历史上发生过不少削藩事件,这些削藩事件很少有失败的。之所以都不容易失败,一是因为削藩是众望所归,代表全国各阶层的利益,包括老百姓的利益。毕竟所有的老百姓都不愿意藩镇割据,藩王造反。二是...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西汉时期齐国作为实力最大的诸侯 七国之乱时为何没有存在感

对西汉齐国: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七国之乱时为何毫无存在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203年,刘邦在垓下之战打败项羽,一统天下。后世人都说,项羽之所以会落得今天这个下场,都是因为他当初开历史倒车,搞了分封制。现在,同样的问题摆在了刘邦的桌案前。现在有这么一大帮脑袋...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东晋时期大臣、名士,才干过人,善于清谈

谢万(320年-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名士,太常卿谢裒第四子,太保谢安的弟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干过人,善于清谈。起家司徒掾,参加兰亭雅集。历任抚军从事中郎,辅佐会稽王司马昱。出任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兄长谢奕去世后,接任西...

康熙一共有55个子女 康熙为何还收弟弟的女儿作养女

康熙一共有55个子女 康熙为何还收弟弟的女儿作养女

对生育了55个子女的康熙皇帝,为何将弟弟的女儿收为养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清朝的历代皇帝里,康熙皇帝的生育能力最强。他在1667年生育第一个皇子承瑞时才13岁;在1718年生育最后一个皇子时已到64岁高龄。他一生迎娶了65位后妃,总共生育了35个儿子20个女儿...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