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在紫禁城中哪些水缸是怎么来的?有何作用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7)160

紫禁城建成 永乐十八年十二月,朱棣发布诏书,宣告北京宫殿竣工。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凡是去过故宫的朋友们都知道,在一些重要的建筑物之前的庭院里,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一些收口大腹、两耳加兽面铜环的金属大缸。这些大缸有铁铸的,有铜铸的,还有些是铜质鎏金的,它们静静地端立在各个大殿之前,金光耀眼,质朴端庄。

在紫禁城中哪些水缸是怎么来的?有何作用

椐《大清会典》记载,这些大缸都是明清两代 *** 的,明朝多是铁缸,清代多是鎏金铜缸。至宣统年间,紫禁城内共有大缸308口。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存的大缸只剩下了231口了。在乾清宫门前,就放置了10口鎏金大缸,每口缸直径达到1.6米,高1.2米,重达3吨多,缸体上刻有“大清乾隆年造”铭文,相传为和珅监制。

同样,在太和殿前,也有8个形制相似的鎏金铜缸。不过这几个大缸是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这些水缸造价不菲,更低都得耗资白银500多两,如果是鎏金大缸,至少需白银1500两以上。

那么,这些巨型水缸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些水缸名叫“太平缸”,是紫禁城里面专用的防火设施,也俗称“门海”,取门前有大海之意。拥有了这些“门海”,紫禁城里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就不怕火灾了。

大家都知道,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永乐四年,占地面积达到72 万多平方米,殿宇9000 余间,是我国更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如此庞大的建筑群,难道紧靠区区几百口“太平缸”就能解决故宫的火灾隐患吗?

你可别小看了这些水缸,它们的储水量是惊人的。每口缸少则数百升,多则数千升,有些大缸的水量甚至比现代的一辆消防车装水还多。如果我们仅以每口缸储水1吨计,整个紫禁城光是水缸就能容纳300多吨水,这对于扑灭初期火灾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这些水缸能常年火灾战备,明清时, 皇宫里每天都有十多名太监专司从井内挑水,一担一担地把缸装满。值班大臣每天要检査水缸灌水状态,以确保水缸常年充盈。

在紫禁城中哪些水缸是怎么来的?有何作用

冬季的故宫气温较低,水缸会结冰。但一旦结冰,遇到火灾就麻烦了。如意,必须保证水缸不能结冰。那么,古代是如何确保水缸里的水不结冰的呢?

首先,太监们会给水缸添加保暖防护设备。他们会根据气温和天气状况,在缸外包上一层棉外套,再给缸体加上盖子。

其次,如遇到极寒天气,还要把大缸架在特制的石圈上,在石圈内点燃炭火,昼夜不熄,使缸内不冻,直到大地回春。

再次,所有宫殿前大铜铁缸除安设缸盖外,还会在盖中置铁屉,炽炭火融冰,直到来年惊蛰时节方才撤去。据《大清会典》载:“乾清门内外所设铜铁缸共用木盖222个,铁屉222个。”

同时,宫里还会派出专门的值班太监“坐更毡棚”,从每年的10月开始守缸,直到次年的二月份,天气转暖后才收班。

配合太平缸使用的还有一个灭火工具,名叫“救火唧筒”,俗称“水龙”。其原理实质上就是一根吸水套筒,使用时将唧筒垂直竖立在水缸里,利用套筒原理,将水吸入筒内,再压下套筒,把水从喷口处射出,其射程可超过20米。

这种“灭火神器”轻巧简便,易于操作,足以应付小型火灾,或者在火灾初期时防止蔓延,起到关键作用。

故宫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火灾,据史料记载,从明朝永乐年间故宫建成,到清朝宣统退位的400多年间里,故宫一共发生过大小火灾近百次,《明史》及《大清会典》里都有过明确的记载。

永乐18年,紫禁城落成,不过刚刚过了几个月,在永乐19年四月,奉天、华盖、谨身遭遇火灾,几乎被烧光。朱棣为此龙颜大怒,朝野人心惶惶,纷纷上奏朱棣,将首都重新迁回南京。后来,在朱棣的强势镇压下,还都之议才偃旗息鼓。不过,惨遭焚毁的三大殿,历经20年后才重新修葺。

嘉靖36年夏天,奉天、谨身、华盖三殿再遭火灾,火势蔓延到奉天门、顺门、午门外廊等建筑,迫使嘉靖只能在文华殿临朝听政。这次火灾损失惨重,仅善后打扫废墟一项工作,就动用了人力3万余众,征用了数千辆民间车辆参与清理。

在紫禁城中哪些水缸是怎么来的?有何作用

其后在万历二十四年和二十五年,乾清宫、坤宁宫、前三殿均被焚毁。

因为明朝紫禁城的数次火灾,造成了全国性的灾难,致使“三殿工兴,采摘诸大木于湖广、四川、贵州,费银无数”。

清康熙十八年十二月初,几个小太监因做饭,不慎失火,导致太和殿被焚。康熙龙颜震怒,下诏按“放火之罪不赦”,将肇事的几位太监处死,并下旨:“宫内各处灯火最为紧要,凡有火之处必着人看守,不许一时少人,总管等不时巡察。”

清光绪末年,祈年殿遭雷击而焚毁,由于祈年殿是用香楠木建成,着火时数里飘香。

在故宫几百年的防火历史中,太平缸功不可没。为防止宫内的火灾蔓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因此人们又赋予它一个喜庆的名字——“吉祥缸”。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87639.html

“在紫禁城中哪些水缸是怎么来的?有何作用” 的相关文章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为人谨慎,善于逢迎

荀勖(xù)(?~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人。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荀勖少年时聪慧好学。初仕于魏,为大将军曹爽掾属,后迁中书通事郎。曹爽被诛后,历任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等职。...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清朝火器发展落后是因为康熙吗 康熙是那个千古罪人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是不是导致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的“千古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不是,这与历史真相不符合。说康熙抑制清朝火器发展水平落后,是一种捕风捉影的无稽之谈。真实的历史真相恰恰相反,康熙不仅仅对清朝火器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而且他对火器的研发和使用非...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皇帝?称得上明君吗?

雍正,清朝第五位君主,是清盛世承前启后的大政治家。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中华上下五千年,83个王朝更替,559位帝王更迭。559位帝王,我最为偏爱的是雍正,爱新觉罗·胤禛。对于他的喜欢,不是因为影视剧对于他的魔改,而是尊重历史,结合史实,雍正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一位不慕美色,不喜享乐,只为百姓的皇...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李世民登基之后没有将杨氏纳入后宫,是有什么考虑?

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任皇帝,是为后世争相效仿的明君典范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掉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后,收纳了李元吉的正妻杨氏。后来,当李世民皇后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打算封杨氏为皇后。不过后来又放弃了。那么,他究竟为什...

曹操不计前嫌接纳张绣 张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曹操不计前嫌接纳张绣 张绣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曹操不愧为枭雄,不计前嫌接纳杀子仇人张绣,多年后张绣下场凄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若说曹操一生最为后悔之事,因自己风流而害死长子曹昂,绝对算是其中之一。然而,张绣作为杀死曹昂的罪魁祸首,数年后当张绣再次投降,曹操不仅丝毫未提报仇之事,甚至表现得相当热情,这又是为什...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朝开国后...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是什么人?他最后起兵反唐的原因是什么?

辅公祏原是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后被李渊招降,被封为舒国公。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辅公祏是隋末割据江淮的枭雄,建立辅宋政权。但辅宋源于归附唐朝的杜伏威势力,而且杜伏威就在大唐朝廷任职。辅公祏与杜伏威是生死之交的好兄弟,一起同甘共苦,反抗隋朝,割据江淮。那为何辅公祏要...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一生做了哪些贡献?结局如何?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明初的靖难功臣顾成的故事。顾成是明朝初期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都,也就是现在的江苏扬州,他在很早的时候就跟着朱元璋一起打拼天下了,在其麾下担任了帐前亲兵,执掌伞盖,后来逐渐累功至坚城卫指挥佥事。在攻打镇江...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