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09)180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最后一次背叛曹操的时候,于禁不顾多年的交情,以曹操说过“围攻后降者不赦免”为由,将他斩立决。那么昌豨为什么要那么任性,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曹操平定徐州,泰山群雄归降

太山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各聚众。布之破刘备也,霸等悉从布。布败,获霸等,公厚纳待,遂割青、徐二州附於海以委焉,分琅邪、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 ——《三国志·武帝记》

东汉末年,臧霸先是从属于徐州陶谦,抗击黄巾军。在陶谦被曹 *** 死后,臧霸不愿归属于曹操,于是就脱离体制,与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各聚义军,盘踞在泰山周围,成为当地举足轻重的武装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袁术大举进攻徐州,时任徐州太守的刘备出击迎敌,双方在盱眙、淮阴相持不下。此时,寄居在徐州的吕布,在袁术的怂恿下反客为主,趁虚攻占了徐州,自称徐州牧。当时吕布不仅顶着“躬杀董卓”的光环,而且勇冠三军,还是曹操的死对头,因此,臧霸与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悉从布”,共同对抗曹操。

建安三年(198年),逐鹿中原之战进入尾声,曹操东征徐州。吕布在抵挡了三个多月后,最终殒命白门楼,而臧霸等五人则归降曹操。随后,曹操未雨绸缪,提前为即将到来的官渡之战布局。他先是从琅邪国、东海郡、北海郡三地分出部分土地,新设立了昌虑郡,并将城阳、利城二地由县升级为郡,后又任命臧霸为琅邪相、昌豨为东海郡守、吴敦为利城郡守、尹礼为东莞郡守、孙观为北海郡守。

不仅如此,据史料记载,曹操还“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可见,在这五人当中,曹操最为看重的人无疑就是臧霸。这也让心高气傲的昌豨不服,为他后来反叛曹操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在曹操一统中原,袁绍鞭长莫及的情况下,藏霸、昌豨等五人选择归降曹操,可谓是明智之举。但是,五人均为山贼出身,他们平时争强好胜、我行我素惯了,能否适应体制内的制度尚不得而知,另外,曹操唯独对臧霸委以重任,从而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了。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昌豨为何敢于三次反叛曹操?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曹操当时不仅具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而且已经一统中原地区,是当时唯一有实力同袁绍掰手腕的诸侯。但是,身为降将的昌豨,却敢于三次反叛,丝毫不惧曹操的实力,他的底气何来呢?

1、之一次反叛:为了自保

建安四年(199年),汉献帝不堪忍受曹操专权,就冒险将 *** 密诏藏在衣带里,赐给车骑将军、国舅董承谋刺曹操。此时身在许都,而且又是汉献帝皇叔的刘备,在经过一番衡量后,决定参加此次反曹行动。但是,刘备毕竟是“非常人”,他敏锐地预感到可能会出事,于是就主动请缨外出讨伐袁术,趁机逃离许都,随后杀死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了徐州,公开与曹操决裂。

当年在陶谦去世后,徐州士族就拥护刘备当了徐州太守,但后来被吕布赶走,这次重回旧地,刘备自然也受到当地士族的欢迎。据史书记载,刘备重回徐州后,东海群守昌豨率先反叛曹操。在他的示范效应下,徐州“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这使刘备的实力大大增强。

那么,车胄尸骨未寒,昌豨为何就迫不及待地投降了刘备呢?事实上,昌豨如果不及早投降,小命可能就会不保。因为负责镇守下邳城的正是刘备的大将关羽,而东海郡紧邻下邳城,如果昌豨不主动请降,关羽必将兵临城下,昌豨将兇多吉少。

所以,昌豨之一次反叛曹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为了自保,二是想攀上刘备这棵大树。

2、 第二次反叛:将宝押在袁绍身上,目的是为了加官晋爵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为了确保在即将到来的官渡之战中后院不起火,就以衣带诏事件为借口,再次东征徐州(刘备)。刘备战败后投奔袁绍,

在此之前,曹操已令琅玡相臧霸率领精兵进入青州,占领了齐、东安以及北海等地,其目的有两个,一是要牵制住青州刺史袁谭,让其不能增援官渡;二是要巩固右翼,防止袁绍从东边突袭许都。此过程昌豨无缘参与,只能作壁上观。

同年,官渡之战爆发。曹操旗开得胜,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但袁绍毕竟实力占优,他很快就还以颜色,击败了出击的曹军。此后,双方陷入僵持阶段。

就在此时,盘踞在汝南的黄巾军首领刘辟、龚都等人叛归袁绍,趁虚攻打许都。袁绍得知消息后大喜,马上派刘备领兵至汝南“与辟等略许下”,企图开辟第二战场。刘备是衣带诏事件的唯一幸存者,又是根正苗红(有争议)的皇叔,他以败军之将的身份去投靠袁绍时,不可一世的袁绍竟出邺城二百里来迎接他,可见其江湖地位之高。

刘备要从邺城到达汝南,东海郡是必经之路,也就是说要经过昌豨的防区。而昌豨不但不拦截刘备,反而选择再次向刘备投降,从而让刘备顺利到达汝南。昌豨此次投降的动机,史书上虽然没有记载,但原因并不复杂。

与臧霸、孙观等人受到曹操的重用不同,昌豨在投降曹后一直郁郁不得志,而当时刘备则拥有超高的人气。更重要的是,袁绍当时的实力强于曹操,很可能会在官渡之战中胜出。因此,昌豨为了达到个人目的,选择弃曹操并加入袁绍、刘备阵营,算是正常操作。

事实上,当时选择投降刘备的远不止昌豨一人。据史料记载,在刘备到达汝南后,其强大的个人号召力随之体现出来,出现了“刘备出袭濦、强诸县,县众多举而应之。使自许县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的局面。

所以,昌豨选择在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再次投降刘备,是因为他将宝押在了袁绍身上,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加官晋爵。

3、第三次反叛:自取灭亡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东州扰攘,霸等执义征暴,清定海岱,功莫大焉,皆封列侯。霸为都亭侯,加威虏将军—《三国志·藏霸传》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冀、青二州,统一北方只是时间问题了。此时,臧霸携孙观、吴敦、尹礼、孙康等人效法萧何,主动向曹操请求将子弟及家属迁往邺城,置于曹操的监视之下。曹操早有此意,于是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藏霸等人的请求,并给予他们“皆封列侯”的赏赐,但是,昌豨并不在封侯之列。

一旦曹操统一了北方,徐州的战略地位就会下降,昌豨再难有出头之日。因此,昌豨就趁曹操远赴北海淳于(黄县)讨伐海贼管承的机会,再次反叛,为自己争取封赏。但是,不懂事不过三这个道理的昌豨,却打错了算盘,因为大环境已经变了,这一次,曹操不会习惯着他了。果然,昌豨被于禁“陨涕而斩之”,昌豨自己玩死了自己。

昌豨此次反叛的原因是什么?隋唐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颜师古认为,原因就是昌豨“自恃其才略,过于臧霸之徒也。”

综上所述,昌豨之所以连续三次反叛曹操,根本原因就是他的才华支撑不起他的野心。但是,他并不知道这一点,因此才不安守本分,企图通过反叛为自己获取政治资本。可惜他的表演逃不过曹操、刘备的目光,因此注定了他的悲剧结局。

曹操容忍昌豨两次,为何第三次要置他于死地?

昌豨前二次反叛,最后都以再次归降曹操而告终。而在第三次反叛时,昌豨同样是在招架不住的情况下,主动向于禁投降,但于禁以曹操曾说过“围攻后降者不赦免”为由,将他就地正法,不让他有见曹操的机会。曹操听说此事后,叹息道:“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

不过,曹操此话只是说给部属们听罢了,并不是他心中所想。因为当时曹操人在北海的淳于,而昌豨则被围困在东海郡,出城无路,昌豨不可能绕过于禁与夏侯渊而“诣”他。所以,曹操说此话实质是为了掩饰内心的狂喜,言下之意是“终于解决了这个毒瘤”。

事实上,曹操派与昌豨旧交甚笃的于禁去讨伐昌豨,摆明了就是要置昌豨于死地。因为于禁平生痛恨不守军纪者,当年曹操的青州兵违法时,于禁就依法先斩后奏,而曹操也认可了他的做法。另外,于禁为了避嫌,必然不会轻饶昌豨。更重要的是,在于禁急切难下之时,曹操又派心腹夏侯渊率兵增援于禁。明眼人都可看出,夏侯渊是以增援于禁之名,实施监视、敲打于禁之实,在这种情况下,于禁除了处死昌豨外,已别无选择。

那么,在昌豨前两次反叛时,曹操都选择原谅了他,为何第三次非要置他于死地呢?

1、曹操之一次原谅昌豨:大环境决定

昌豨之一次反叛时,正值官渡之战的前夜。当时曹操虽然已经一统中原,但是,他在徐州的统治并不稳固。在刘备杀死曹操所置的州刺史车胄后,徐州“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就是证明。而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是因为曹操之前两次东征徐州时,所过之处大肆杀戮,导致一路上“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从而引起青、徐两州人民的反感。

因此,曹操为了专心对付袁绍,就将青徐二州全权委托于藏霸,其他人则负责协助藏霸。

曹操此时的主要目标是袁绍,其它皆小事。在这个原则之下,曹操为了稳固后方,就亲自东征徐州,将刘备赶跑,但对于“叛曹公为先主” 的众人(包括昌豨在内),则一律既往不咎。昌豨因此逃过一劫。

2、曹操第二次原谅昌豨:因为张辽

官渡之战激战正酣之时,昌豨再次反叛曹操,投靠刘备。正是因为昌豨的放行,刘备才能够从邺城顺利到达汝南,并带领刘辟、龚都等人进攻许都。此时,曹操只是派曹仁击溃了刘备联军,而暂时不讨伐昌豨。这是因为东海郡夹在下邳、琅邪国、广陵郡之间,昌豨暂时无法实质性威胁到曹操。

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派张辽、夏侯渊联诀攻打昌豨。从曹操派出的阵容来看,曹操已经起了杀心。但不知道是张辽真的未领会曹操的意思,还是他有意给昔日老友一条生路,他竟冒险上三公山劝降昌豨。

张辽劝降昌豨立了一功,曹操自然不愿意下爱将的面子,再将昌豨处死。但是,他却意味深长地对张辽说:“此非大将法也”,这表明,曹操的内心其实是责怪张辽的。

3、昌豨三叛,曹操杀鸡儆猴

在刘备第二次入主徐州,以及后来他到达汝南之后,曹操辖区内均出现“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这一反常现象,这令曹操心中无比窝火。而更离谱的是,刘备竟能顺利穿越臧霸、孙观、昌豨等人的防区顺利到达汝南,领导刘辟等人作战,这简直就是不把曹操放在眼里。

不过,曹操当时虽然恼怒,但他却强压怒火,因为翼州未平定。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冀、青二州,统一北方之战取得重大胜利。此时,对曹操而言,徐州的战略地位已经下降,因此,下一步,他就要进行秋后算账了。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曹操给“泰山五雄”中的四人封侯,唯独不给昌豨任何封赏,就已经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可惜昌豨没有政治智慧,他不仅不保持低调,反而站出来当出头鸟,再次反叛。于是,曹操就顺势而为,派于禁出征东海郡,并传令“围而后降者不赦”,这就相当于断了昌豨的退路。

所以,曹操派于禁出征前,就已经下了处死昌豨的决心。他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杀鸡儆猴,警告那些心有异志者:今时已不同往日,再有叛我者,必杀无赦。

综上所述,昌豨之一次反叛时,曹操之所以选择原谅他,是因为当时曹操须集中精力对付袁绍,因此必须保证后方的稳定,所以才选择对此事进行冷处理。而他第二次反叛之所以能够逃过一劫,则要感谢老友张辽,是张辽以一己之力保住了他的性命。

第三次反叛,则是昌豨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一件自取灭亡的蠢事,被处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8012.html

“历史上昌豨三次背叛曹操,难道不怕曹操杀他吗?” 的相关文章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被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

裴秀(224年-271年4月3日),字季彦。河东郡闻喜县人, 魏晋时期名臣、地图学家,东汉尚书令裴茂之孙、曹魏光禄大夫裴潜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河东裴氏,少年时便颇有名气,后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袭爵清阳亭侯,又迁黄门侍郎。高平陵之变后,因是曹爽的故吏而被罢免。...

诸葛亮要是比刘禅退位 诸葛亮能和曹魏东吴一决高下吗

诸葛亮要是比刘禅退位 诸葛亮能和曹魏东吴一决高下吗

对如果诸葛亮逼刘禅禅位!能不能灭吴跟曹魏家族一决高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历史上的诸葛亮一心忠心耿耿,为了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连继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最终把自己的生命也耗尽了,命落五丈原。假如诸葛亮直接逼刘禅退位让贤,自己带领蜀,会不会直接灭掉吴国,并且跟曹...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宋高宗禅位给宋孝宗的背后,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开国皇帝,在位35年。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皇帝都很留恋权力,他们从来不会轻易让出皇位。就算像乾隆皇帝那样,自己说过的话不得不执行,把皇位让给嘉庆。但他依然霸着不下来,什么事儿都会替嘉庆做主。而且像乾隆这样的,在历史上简直是少之又少,大部分都会霸着...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年羹尧最后为何是自尽而死?真相是什么?

年羹尧最后为何是自尽而死?真相是什么?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君主,清朝世宗的年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年羹尧是汉军镶黄旗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钦点为翰林,后升为内阁学士,从康熙四十八年开始,仕途一路通畅,雍正即位后,将不轻易授人的“大将军”印信授予年羹尧。为啥后来被雍正帝赐予自尽呢?笔者给读...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雍正和乾隆相比 两人谁的成就更大

还不知道:雍正和乾隆,哪一个更优秀,所获得的成就更大?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股批判乾隆,赞扬雍正的风气,包括笔者自己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在众多的评价之中说雍正勤政务实,乾隆富二代挥霍无度几乎占了主流,虽然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但是作为一个帝王,仅从...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袁绍的兄弟都被刘备杀了 袁绍最后为何还要收留刘备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杀了袁绍的兄弟,为什么袁绍还愿意收留刘备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之乱以后,东汉已经名存实亡,各地诸侯纷纷割据一方,那些官僚豪强趁机抢夺城池,形成大大小小无数割据势力,曹操经过几年的精心耕耘,势力不断壮大,曹操还将黄巾军的降兵补充到自己的军队中...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