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经筵?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13)180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更高统治者,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经筵就是给皇帝讲授经史的讲座,或者说是皇帝学习经史的课堂,打个不恰当的比方,经筵类似今天 *** 中央政治局的读书班。

读书班的讲师是各路专家学者(包括 *** 参事、文史馆馆员),而古代皇帝经筵的讲官则是博士、侍读、侍讲学士等。

汉武帝时,用丞相公孙弘之议,特设五经博士,专掌经学传授,除面向皇帝、皇室及大臣子弟外,也向太学生授课。

《后汉书·张酺列传》中就记载有尚书博士张酺给皇帝经筵讲经事。

据《后汉书》本传及唐李贤等注,张酺的祖父张充可能就是尚书博士(因张酺从充受《尚书》),少时与刘秀曾同在京城长安学《尚书》。

刘秀当上皇帝后,欲“求问充”,惜“充已死”。

张酺给明帝、章帝、和帝三代的经筵长期当讲官,张酺的儿子张蕃亦侍讲于和帝,曾孙张济则侍讲于灵帝。

《后汉书》本传称“酺为人质直,守经义,每侍讲间隙,数有匡正之辞,以严见惮”。

该本传关于他为汉明帝、章帝父子两代明确讲经的史实主要有两条:

永平九年(公元66年),显宗(明帝)为四姓小侯开学于南宫,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讲于御前。以论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 授皇太子。

自酺出后,帝每见诸王师傅,常言:“张酺前入侍讲,屡有谏正,訚訚恻恻,出于诚心,可谓有史鱼之风矣。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东狩巡,幸东郡,引酺及门生并郡县掾史并会庭中。帝(章帝)先备弟子之仪,使酺讲《尚书》一篇,然后修君臣之礼。赏赐殊待,莫不沾洽。

什么是经筵?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从《后汉书·张酺列传》的这两条记载并及本传的其他文字,可以看出古代经筵及皇帝学习的一般情况,挑重点罗列如下:

1、古代皇帝大多重视学习,重视继续教育,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眼界。

2、古代经筵(皇帝的读书班)制度,应该自汉明帝始。经筵的地点不拘泥于京城皇宫,随皇帝巡行,也可移至地方。在地方开设的经筵,可以吸收当地经生与官吏旁听。

3、皇帝带头尊师重教,以此推动皇室子弟及臣子乃至百姓的读书热潮。

4、汉武帝之后的皇帝确实是以儒学作为自己的统治思想,或核心统治思想。所谓“独尊儒术”,当不是虚言。

5、经筵讲官多有正气,往往借讲经之际古为今用或借题发挥,向皇帝谏失指弊,建言献策,而皇帝也欣然接受,未有抵触。这情形,有些类似于今天 *** 参事与 *** 首长的关系。

据《文献通考·职官考八》的记载,唐玄宗时专设集贤殿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入内侍读,待以师傅之礼”,入宋后延续此制。

宋仁宗时又设崇政殿说书,三者皆掌讲读史书,讲释经义,备顾问应对。

宋神宗初,《资治通鉴》编成,神宗此后常开经筵,令编者、翰林学士司马光讲读。

司马光在神宗为其序后写有一段话:“治平四年十月初开经筵,奉圣旨读《资治通鉴》。”

这说明神宗迫切希望尽快了解历史上兴亡衰替的历史经验,故令司马光充任讲官,及时讲读。

《文献通考·职官考八》引叶梦得《石林燕语》介绍了宋代经筵讲读对讲官的礼遇:

国朝经筵讲读官旧皆坐,乾兴后始立,盖仁宗时年尚幼,坐读不相闻,故起立,欲其近尔,后遂为故事。熙宁初,吕申公、王荆公为翰林学士,吴冲卿知谏院,皆兼侍讲,始建议,以为六经言先王之道,讲者当赐坐,因请复行故事。……苏子容、龚鼎臣、周 孟阳及礼官王汾、刘攽、韩忠彦以为讲读官日侍,盖侍天子,非师道也。且讲、读官一等,侍读仍班侍讲上,今侍讲坐而侍读立,不应为二。……今讲、读官初入,皆坐赐茶,唯当讲时起就案立,讲毕复就坐, 赐汤而退。侍读亦如之。盖乾兴之制也。

这段记载表明,自宋仁宗乾兴(1022年)以来,经筵讲官除专职者外,还有他官兼者,故对讲官不再以师道论之。

但毕竟是为皇帝提供知识“考释义理”的顾问,仍待以较高礼遇,未有怠慢。

宋神宗元丰(1078-1085年)改制后,更废翰林侍读、侍讲学士,而以侍从以上兼侍读、侍讲,至南宋则多以台谏官兼任,使经筵讲官纯以他官充任,不设专职。

元朝承宋制,亦开经筵,至元泰定帝(1323年-1328年在位)大盛,太子及诸王大臣子孙皆令听讲。

什么是经筵?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至元末顺帝(1333年-1368年在位)时期却废除了经筵,入明后又以恢复。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诏定经筵为制度,每月二日、十二日、二十二日定期于京城文华殿专为皇帝讲经,朝中众大臣陪听。

讲读官先讲“四书”,后讲“五经”,或读史,这叫“日讲”, 又称为“小经筵”。

杨慎(升庵)在嘉靖初曾任经筵讲官给皇帝授课。到了明中叶以后,经筵时断时续, 逐渐式微。

入清后,朝廷重开经筵,设经筵讲官满汉各八人,讲官满汉各二人,由高级官员及翰林充任。

顺治十二年(1655年)规定,每年春、秋两季经筵之后,按日进经,春讲至夏至日止,秋讲至冬至日止。

顺治帝、康熙帝甚至还请汤若望等外国传教士讲授西洋知识,特赐其“通玄教师”(后改称通微教师) 称号。

到了乾隆以后,皇帝日惰,经筵也很少开了。

而乾隆以后,中国封建王朝便进入衰落期,其成因固然很多,但皇帝自身不注重学习,或许也算是一条原因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88634.html

“什么是经筵?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 的相关文章

霍峻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的实力如何?

霍峻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他的实力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刘备手下大将,最有名的当属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和魏延了,这几位大将能征善战,勇猛过人,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赫赫战功。然而,除了这几位名将之外,还有一位大将,也非常厉害,他曾率几百人,打败敌军一万多人,以一当百,还斩杀了敌军主帅,可以说...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奉命出使东吴祝贺孙权称帝

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刘备领荆州牧时,辟陈震为从事。后随刘备入蜀,为蜀郡北部都尉、汶山太守、犍为太守。建兴三年(225年),拜尚书,迁尚书令。建兴七年(229年),孙权称帝。蜀...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的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真相是什么?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都非常激烈,九子夺嫡则是清朝皇位争夺的代表作。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毙鹰事件”是康熙彻底厌恶并放弃八阿哥胤禩的一次标志性事件。在这次事件中,康熙对胤禩极尽辱骂,用了非常多恶劣的词语,说他“心高阴险”“密行险奸”“行止卑污”。说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不但骂胤禩,还把胤...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最后是什么结局?真相是什么?

唐中宗李显,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人心的变幻无常,有时让人难以置信。一对患难中生死与共的夫妻,一旦时来运转,便反目为仇。这里说的是唐朝时韦后谋害他的亲夫唐中宗李显,参与谋杀的还有他们的女儿安乐公主李裹儿。当初,武则天执政时,被废为庐陵王的李显和韦后被...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你真的了解黄巢拥兵六十万,攻破长安城,为何却无法推翻唐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880年十二月初一,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破了潼关,兵锋直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僖宗闻讯后仓皇出逃,黄巢坐在金色的肩舆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黄巢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并在长安...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西晋灭亡之后 司马家族的下场到底有多惨

对西晋的司马氏家族结局如何?几乎全部被灭,远不及曹魏安全下台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分三国,魏蜀吴经营多年都不能完成统一,最后竟然被西晋捡了大便宜。本以为这样的统一大国承接了三国的实力,应该非常强悍,统治的时间也会更为长久,但谁也没想到西晋居然是个短命王朝,而...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钟会是如何看待蜀汉北伐这件事的?

三国时期司马懿和钟会是如何看待蜀汉北伐这件事的?

诸葛亮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三国人物之一,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生为恢复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多次北伐曹魏,最终,累死在五丈原北伐前线。虽然北伐没有成功,但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诸葛亮数次北伐...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许平君相貌平平又克夫 汉宣帝为什么会娶她为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宣帝为什么会选择一个相貌平平,又克夫的女子许平君为妻?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宣帝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才知道人世间最珍贵的不是荣华富贵,而是有一个知心人在身边。许平君与汉宣帝有着类似的经历,因此格外珍惜眼前人,两人一同经历生死,一起共享人间繁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