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宫女人不是很漂亮吗 所留下的照片为何那么丑
对清宫剧里后宫女人个个漂亮,为什么清朝留下的照片却是奇丑无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我国封建统治历史悠久,随着王朝的不断更迭,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五百多个有据可考的皇帝。现代编剧通过艺术手法重现史料,又在史实中加入了杜撰的成分,使现代人在荧屏中看到的皇帝均坐拥“佳丽三千”,可谓是享尽了齐人之福。
其实,“佳丽三千”也是一个虚数。设内官一十四等,凡数百人。唐设六局二十四司,官凡一百九十人,女史五十余人,皆选良家女充之。到了清朝时期,顺治帝则沿用明朝了的后宫制度,后宫人数无定数。所以,古人常用“后宫佳丽三千人”来形容古代皇帝嫔妃之众。
现今我们的看到的清宫剧中,既然是艺术地在荧屏上展现历史,所以,这些古装剧在挑选演员时往往会考虑到颜值问题,每个出现在古装剧中的嫔妃宫女都非常漂亮。不过,从现代流传的清朝旧照片上来看,那些千挑万选的宫女的长相似乎有些不尽人意。
虽然,这其中不排除清朝时期摄影技术落后等原因,但是,照片里清朝宫女的长相简直可以用“歪瓜裂枣”来形容。若按照片中清朝宫女的质量来看,那么,清朝的后宫完全是“丑女三千”,与我们想象中的“佳丽三千”天差地别。
慈禧、文绣、婉容都是皇帝的女人,但是,照片中她们的颜值并不是很,与普通人无疑,简直让人质疑咸丰和溥仪的审美。慈禧、文绣、婉容的长相毕竟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那些出现在照片中的格格,则完全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简直就是丑女的典型。
嫔妃如此,格格如此,宫女的颜值更是可怕。那些偶尔在慈禧照片中出境的宫女,不是五大三粗,就是口歪眼斜,令人不忍直视。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无法在清朝发现“后宫佳丽三千”,反倒看到数不胜数的丑女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清人的审美观有问题,而是人为因素在作祟,致使清朝后宫佳丽颜值低的原因有三:
首先、是光绪皇帝的原因。在光绪登基之前,清宫选拔宫女有一套严格且繁琐的流程,清廷在民间选拔秀女和宫女有着非常高的标准。因此,在光绪之前的后宫之中美女如云,宫女们的平均颜值非常高。不过,光绪似乎对美女兴致缺缺,而且,讨厌这套繁琐的秀女选拔流程。
所以,光绪登基后,修改了宫女与秀女的选拔制度,将宫女与秀女分开选拔。秀女作为嫔妃的“预备役”,由光绪自行挑选,从事杂役的宫女,则由后宫中的嫔妃们负责挑选。由于皇帝主动放权,将宫女的选择权交给了嫔妃,那就难免出现这样的现象:
嫔妃挑选的宫女无不是姿色低下的丑女。这是很容易理解的,嫔妃争宠斗艳,她们巴不得后宫之中比自己漂亮的女人越来越少,怎会容忍自己身边出现杨玉环、西施一般的绝色宫女呢?因此,在嫔妃们获取了宫女的选择权后,这些善妒的女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颜值较低的。
为了尽量不给自己留下隐患,最终,经过这一轮“选拔”,稍有姿色的宫女全部被排除在外,剩下的多为颜值低下的宫女,她们在嫔妃身边起到了绿叶的作用。既然是以服务男性统治者为目的的选美,一旦缺少了男性的参与,这场选美也就成了选丑,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其次、是慈禧太后的原因。众所周知,慈禧青春守寡,难免会产生一些扭曲的心理,看不惯那些比自己姿色更动人的女人。因此,慈禧在挑选宫女时,并不以颜值作为选拔标准,而是以能否吃苦耐劳作为标准。
最终,在慈禧这套标准的选拔下,入宫的宫女大多是五大三粗力气大能干活的女人,且性格也以“女汉子”居多。我们在旧照片中能发现不少这种五大三粗的宫女,这种情况完全是慈禧在作祟。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清代选拔宫女的范围较小,且呈现明显的“低龄化”。在满清祖制中有这样一条要求,那就是:所有宫女均需在旗人之中选拔,所有入宫的女人都是满族女子。从人口数量上来看,当时的 *** 足有四亿,而满人仅有几十万。
虽然,数量并不能决定质量,但是,在几十万人中成功挑选美女的概率明显比在四亿人中挑选更低。那么,为何满清统治者不愿开发四亿 *** ,偏偏在几十万满人中选秀呢?
笔者认为,这是偏激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作祟。
清朝皇帝担心汉女会给皇宫带来不安全事件,所以,清朝皇帝从不在汉女中挑选宫女。并且,宫女在入宫时年龄通常在十四岁以下,并未经历“女大十八变”的阶段,她们在入宫后常年从事体力劳动,得不到较好的保养,所以,她们的颜值普遍颇低。
并且,还有就是皇帝虽然为一国之君,理论上可以占有所有未嫁的美貌女子,然而,在实践中,这些皇帝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留下骂名。对于大多数皇帝来说,还是在乎自己脸面的,因此秀女的选拔也就被戴上了紧箍咒:这就是关键看对方的德行,而不是容貌。
所以,那些外貌极为漂亮的女子,也许德行不够,因此被残酷地淘汰了。最终,在以上几种因素的影响下,清朝尤其是清朝中晚期的宫女质量严重下降,这也难怪同治、光绪、溥仪三位皇帝对宫里的“美女”兴致缺缺。
参考资料:
【《古代后宫嫔妃》、《满清的选妃制度》、《“后宫佳丽三千”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