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24)170

唐朝,中国历史上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公元 618 年,唐高祖李渊称帝,国号唐,建元武德,建都长安。到武德七年,历经长期的艰难战争,唐高祖最终收服了各地的反对势力,统一了整个唐王朝。唐朝建立后,唐 *** 推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使得社会经济得到了较长期的稳定发展。

特别是唐前期,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呈现出繁荣昌盛的景象,中国的封建时代进 入了全盛时期。这些积极的因素都促使唐代的货币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统一阶段。

一、唐代以前金银货币地位的变化

1。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

早在先秦时期,金银已经作为货币使用,真正执行着货币的各项职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史记·平准书》载:“虞夏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钱,或布,或刀,或龟贝。”

据此推断黄金作为货币流通始于虞、夏时期,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是推至春秋战国时期,则基本是符合事实的。因为所有上述的各种货币,不论是金属货币还是实物货币,都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货币的职能。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特别是在战国时期,黄金作为货币使用开始盛行,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由于珠玉稀少难得,价值昂贵,不方便用于作民间的日常交易,所以事实上是黄金为上币。金属货币黄金广泛流通,在货币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绢、布与黄金保持一定的兑换比例。

2。秦始皇统一货币

战国时期,黄金凌驾于珠玉、龟贝、刀、布、绢帛之上,成为具有支配作用的主要货币。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即统一了货币制度。西汉承秦之制,仍然把黄金、铜钱作为发偿货币,并行使用。

名义上,黄金与铜钱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实际上,黄金是作为主要货币流通的,不但一切应表现的货币职能大都是使用黄金,而且使用的数量还很巨大,一次用金的数量,动则数十斤、数百斤、千斤、万斤,有时甚至多达数十万斤。

这说明,西汉时期,货币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相当高的,货币制度表现为事实上的金本位制。汉武帝于元狩四年,改革货币制度,发行了白金三品,这是三种不同形式和不同价值的银铸币。

白金是银和锡的合金铸造的货币,虽有银,但汉时银价不高,也就是说这种货币的实际价值并不高,而白金被赋予的名义价值却非常大。实际价值和名义价值的背离,使得这种新币实行后寿命短暂,很快失败了。

进入东汉以后,黄金数量突然减少,不但失去了上币的资格,而且失去了货币的资格,事实上,黄金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不再当作货币使用,成为一种贵重物品。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二、唐末金银货币地位的提升

1。 唐末金银使用范围的扩大

唐后期,一方面,铜钱短缺严重,不能满足市场上的交易需求;另一方面,绢帛作为货币的各种缺点充分地暴露了出来,遭到人们的排挤,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唐代末期,贵金属金银逐渐进入流通领域,发挥着部分的货币职能。《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传》:“太宗尝出御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天下争赍古书诣阙以献,当时莫能辨真伪。”《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六:“上又命使者多赍金帛,历诸国市良马。”李隐《潇湘录》中也记录了唐代人用金银购买名马的场景。

用金帛购买书画、良马,贵金属金发挥的就是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会昌四年九月,官府没收仇氏的财产,其中有大量的金银:“仍仰中官收纳家中钱物,象牙满屋,珠宝金银等,尽皆满库,钱帛疋段不知数。”

总体上看,金银在唐代并没有取得法定的货币地位。唐律规定私铸铜钱违法,要受到惩罚,但是百姓铸造金银钱币就不算犯罪,《唐律疏议·杂律》:“若私铸金银等钱,不通时用者不坐。”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六月,颁布了禁止岭北采银的诏令,《唐会要》卷八十九《泉货》载:“又天下有银之山。必有铜矿。铜者可资于鼓铸。银者无益于生人。”

2。 唐末金银两个主要的流通区域

在唐代的内地,金银不用于日常的商品交换,而在岭南和西州两个边疆地区,金银是主要货币。岭南:即现在的两广和越南地区,早在南朝时期就已经流行用金银交易,到了隋代金银作为货币使用更广泛,《隋书·食货志》载:“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

《元氏长庆集》卷三十四《钱货议状》有载:“自岭已南,以金银为货币。”一方面,岭南地区开采的银矿比较多,并且对外贸易较发达,大额交易很常见,许多外国商人不接受铜钱,只要价值高、便于携带的贵金属——金银;另一方面,外国商人购买货物时也主要是用金银支付,其中又以银为主。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西州,即现今的吐鲁番,北朝到唐初,那里由高昌王国麴氏家族统治。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处于西域的北道要冲,中国和西方进行贸易往来的丝绸之路正是从此地经过,所以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过境转运商业,逐渐发展成为西北边境的一个军事、政治和商业中心。

高昌的主要通货是银,有时也会有铜钱和纺织品的流通。六至七世纪,波斯国势强盛,贸易繁荣,铸造了大量的银币,河西与西域在贸易中叶使用这种银钱,唐代贞观年间,高昌王麴文泰断绝西域朝贡,后被唐代大将侯君集领兵攻灭,改为西州,仍然以金银钱作为主要货币。

三、唐代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

1。飞钱的概念

飞钱,亦称便换,是中国最早的汇兑方式。汇兑在国外产生的很早,例如在公元前九世纪巴比伦就有了类似汇票的工具,以土简为凭据,甲地某人规定时间,付款者为乙地之人,有时还需支付利息。这种办法的出现是因为运输大量现金非常不方便。

加之运输途中盗贼颇多,风险很大,所以采用汇兑的办法比较安全。到了中世纪,出于同样的原因,欧洲的犹太人和意大利人再一次发明了汇票。与国外汇兑相比,唐代飞钱产生的原因及汇兑办法皆有不同。

飞钱由进奏院、诸军、诸使经营,商人把需要运往外地的见钱交给进奏院、诸军、诸使的驻京机关,由它们发放文券,文券的一半给商人,一半传回商人家乡的相应机关,商人可凭券回乡兑换见钱。

这样一来,一方面,本来因为处于运输途中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退出流通领域的铜钱,可以投入流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钱币短缺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消除了商人运输大量见钱的风险和不便。因此,可以认为飞钱的经营有利于减轻铜钱缺乏的问题,并且解决了携带现款的不便,但不足以得出这两者是飞钱产生的原因这一结论。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最初飞钱由地方 *** 和部队的驻京机构掌管,另外一些巨贾和大臣也有参与,很显然他们是不可能为了解决钱币短缺的问题来经营飞钱,因此钱币短缺只能说是飞钱产生时的一个客观现实。其次,铜钱运输不便这一问题不是此时才产生的,而是一直存在的,但是,之前飞钱并未出现。因此铜钱的携带不便也不足以解释飞钱的产生。

2。飞钱的流通

《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四》:“贞元初,骆谷、散关禁行人以一钱出者。”贞元十年,“然而民间钱益少,缯帛价轻,州县禁钱不出境,商贾皆绝。浙西观察使李若初请通钱往来,而京师商贾赍钱四方贸易者,不可胜计。诏复禁之。”

由此可知禁止钱币出境,极大地阻碍了商业的发展。而商业并未停滞,而是在不断地发展,尤其是贩茶业兴起后,商人亟需运输大量的见钱,但是 *** 又禁止铜钱流出,于是飞钱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产生了。因此,禁钱出境的法令和商业不断地发展共同促成了飞钱的出现,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而非“是一种偶然经济现象”。

飞钱这种汇兑方式,因商业的发展而产生,之后又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飞钱使用不久,即被禁止,“京兆尹裴武请禁与商贾飞钱者,庾索诸坊,,十人为保。”《唐会要》卷八十九:“茶商等公私使换见钱,并须禁断。”从禁止飞钱的时间可以看出,飞钱应是产生于元和初年。禁令实行一年之后,即行开禁,飞钱的禁令遭到了其经营者的反对,虽被禁止,但仍在暗中存在。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而开禁之后,飞钱的经营由中央政权的三司垄断了起来。飞钱实行之初是不收汇费的,而由三司经营之后,需支付百分之十的费用,商人自然拒绝使用。有些地方 *** 借故推脱,在商人携带文券要求兑现时,不即时支付,使得商人对 *** 信用产生怀疑,极大地妨碍了便换的进程,在史料记载中,确实存在使用飞钱交纳税收的地区,以节省运输成本。

这一记载中,使用汇兑的方式上交赋税是在大和五年,即公元831年,而飞钱是产生于元和初年,也即公元805年,这可以说明,税款的转移并不是飞钱产生的原因,而只是增加了一种支付税收的方式。便换见钱,不仅商人可用,一般人也可以使用。

在唐代传奇故事中,盗贼将文牒投入水中而不像其他财物一样掠走,可能是因为他不了解文牒的意义,也可能是因为只有本人才可兑现,他人不可。不论为何,这一事例可以说明飞钱、便换在唐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唐代的货币制度体现了“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时代特点。所谓“承上”,是指 唐代的货币制度基本上继承了魏晋南北朝的“传统”,把铜钱和绢帛作为主要的流通手段,仍然是钱帛兼行的货币制度。所谓“启下”,是指这一时期的货币结构发生了变化,为宋元时期货币制度的变革准备了历史条件。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90566.html

“唐朝货币制度是如何发展变化的?飞钱制度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76岁的李善长,已辞官回乡种地了,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余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371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向朱元璋辞官回乡,开始在老家天天忙着刨土种地,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日子。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长,突然...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政绩优异,被选为顾命大臣

诸葛恢(284年—345年),字道明,琅琊阳都人 。东晋时期重臣、名士,曹魏司空诸葛诞之孙,东吴右将军诸葛靓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诸葛恢年少知名,起家即丘县长,迁临沂县令。八王之乱时,南渡江东,效力于琅琊王司马睿,出任安东主簿、江宁县令。从讨周馥有功,...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历史上李渊退位前都说了些什么?最后灵验了吗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李渊最终下诏禅位李世民,自己升级为太上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曹植《七步诗》(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胞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诸葛亮要是选择孙权的话 诸葛亮会取得什么成就

诸葛亮要是选择孙权的话 诸葛亮会取得什么成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诸葛亮当初选择孙权,他会取得怎样的成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和刘备,可说历史上最知名的将相CP组合。刘备说过,遇到诸葛亮使他如同鱼得水!,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刘备才有诸葛亮的成就,如果不是刘备,诸葛亮是无法发光发亮的。诸葛亮当初如果选择孙权...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氏政权最大的特色就是孙权统治时间很长,执掌江东有50多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二年(253年),孙吴皇帝孙亮与堂侄孙峻在皇宫设宴,邀请权臣诸葛恪赴宴。不久孙亮借故离开,孙峻于是拿出诏书,以皇帝的命令逮捕诸葛恪。诸葛恪顿时吓得大惊失色,孙峻于是命人上前将其...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朱元璋临死前下令让所有妃嫔一律殉葬 朱元璋为什么要这么残忍

对朱元璋临死前,为何下了一道殉葬的残忍令?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398年,建立了明朝的朱元璋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下了一道诏书:“朕死后,所有妃嫔一律殉葬!”就此恢复了残酷的“人殉”制度,为什么朱元璋作为“一代明君”会恢复如此残酷的制度呢?人殉制度是殉葬制度的一种,...

马超在蜀汉为何没有什么大作为?原因是什么?

马超在蜀汉为何没有什么大作为?原因是什么?

马超,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马超,字孟起,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父亲马腾。汉朝偏将军,都亭侯。马超义无反顾地与曹操为敌,天下震惊。潼关之战,马腾杀得曹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割须弃袍,狼狈逃窜。曹操称马腾不减吕布之勇,感叹道,马儿不死,吾...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