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26)160

瓦岗寨 ,隋朝末年著名的瓦岗军起义发生地。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翟让聚众瓦岗寨,即今河南滑县南,举起反隋义旗,到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李密率部投唐,前后9年,在中原大地活跃着一支矛头直指隋廷的农民武装力量,这就是翟让和李密领导的瓦岗起义军。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每次我读到隋末瓦岗寨的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无不被瓦岗寨英雄的豪情壮举所感动,他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打土豪、分田地、抢官家粮仓……肆意酣畅的日子,是很多受压迫、受剥削的底层百姓最朴素的愿望。

翟让原本有恩于李密,是他收留了走投无路的李密,又是他一次次将权力让渡于李密,使李密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当然,李密也成就了瓦岗寨,使它从一个小山寨发展壮大成与隋军抗衡的农民起义军。不幸地是,正当瓦岗寨发展到如火如荼,高层却发生了火并,从而导致瓦岗军人心离散,最后归于失败。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试着从李密与翟让相处的四个阶段,来试图读懂他们之间,那场恩怨的历史逻辑。

一、寄人篱下

关于李密投奔瓦岗寨之前的那段历史也很精彩,由于和本文主题无关,就不作罗嗦。李密原是一个落魄的贵族,因参与了杨玄感的造反活动,被隋朝官方通辑。

走投无路的李密只得落草为寇,他先投靠郝孝德,郝孝德对他很无礼,他又投靠王薄,王薄也没把他当回事,李密只得去投靠翟让,翟让听说李密是朝廷的通辑犯,也不敢收留他。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李密只好通过他的好朋友王伯当向翟让说情,翟让虽然答应收留他,但却有个条件,让他去招降附近的小强盗。这是李密的强项,没多久,他圆满完成任务。这样一来,翟让便对李密刮目相看,军中大小事都要与他商量。

李密初来乍到,一切仰翟让鼻息,他志存高远,当然不甘心久居人下。于是,他开始暗中为自己造势,以扩大在瓦岗寨中的声望。

有一个叫贾雄的人,是翟让的军师,李密收买了他。有一次,翟让问贾雄:“李密此人如何?”贾雄马上说:“此人吉不可言。”翟让有些困惑,说道:“既然李密如此有本事,蒲山公应当自立,为何还要依附于我呢?”

贾雄早有准备,他说道:“凡事皆有因果,将军姓翟,翟者,泽也,蒲非泽不生,所以李密要跟着将军一起干呀。”贾雄的这番话有些牵强,但翟让听得很舒服,从此更加信任李密。

自这以后,翟让对李密几乎是言听计从,劫官粮,破金堤关,打荥阳,每战必胜,瓦岗寨开始过得风声水起,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大伙都非常高兴。

瓦岗寨的兄弟们是过舒服了,但却惊动了隋炀帝,很快炀帝委任张须陀为大将,前去剿灭瓦岗寨贼寇。

听说张须陀前来讨伐,翟让吓得直打哆嗦,要知道,瓦岗军一直是张须陀的手下败将。大敌当前,翟让能够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一个字:逃,好汉不吃眼前亏。

这时,李密站了出来,他从容不迫地对众将说道:“张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可一战而擒,到时候诸位列阵旁观,看我为你们击破张须陀。

李密的大话说到这个份上,翟让不可以怂啊,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往前冲,不然太没面子了。于是翟让硬着头皮答应下来,下令瓦岗军列好阵式,准备迎战。

李密大显身手的时候到了,李密和徐世勣、王伯当带领一千多人马埋伏在大海寺北的树林中,翟让率领几万瓦岗军主力迎击张须陀。

张须陀向来轻视翟让,立即率手下两万多人马向瓦岗军发动进攻,瓦岗军果然溃不成军,撒腿就跑,他们把隋军引向了李密的埋伏圈。李密率军突然杀出,让隋军措手不及。翟让趁机杀了一个回马枪,前后夹击,隋军大败,张须陀战死。

二、分庭抗礼

张须陀之败,更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李密与瓦岗军。对翟让而言,未必是好事,李密的声望日益高涨,意味着将要从他那里分权,翟让在瓦岗寨的地位就岌岌可危。

翟让明知自己无论在个人能力,家庭出身,军中声望各方面都比不过李密,李密的崛起将是一个必然,那不如放手让他干,把瓦岗寨的事业做得更大更强。

于是,翟让顺势而为,宣称李密可以自立门户,组建自己的“蒲山公营”,也就是说,以后瓦岗寨有了两个老板。

从某种意义上讲,翟让和李密之间由先前的上下级关系变成如今的平起平坐。如果是换了别的老板,在李密立了大功之后,可能性命都难保。但正是翟让的厚道,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同时,也培养了李密的欲望和野心,为日后的抢班夺权埋下了伏笔。

李密自从自立门户之后,加紧练兵,准备迎接更大的挑战。李密这个人非常有能力,史书上说他令行禁止,崇尚节俭,能重赏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劳。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虽然此时李密的事业做得很大,但他还是很尊重老领导,事事都要向翟让请示。李密劝翟让攻打兴洛仓,救济天下饥民。

哪知翟让犹豫了很久才说:“我白手起家,没有远大的抱负。若君有大略,请先发,我领诸军殿后为援吧。”

自此,翟让把瓦岗寨的更高指挥权交给了李密。翟让也是无奈之举,在他的人生规划中,并没有夺取天下的宏伟目标,他原本只是想做一个小盗贼而已,至于逐鹿中原,称王称帝,他想都没有想过。

李密和翟让率领七千人绕道攻打兴洛仓,突袭的效果惊人,隋军守将面对从天而降的瓦岗军,没作多大的抵抗便缴械投降。

占领粮仓后,李密下令开仓赈粮,一时间兴洛仓附近挤满了前来取粮的百姓,他们满怀感恩,纷纷加入瓦岗军,在短时间,瓦岗军一下子扩充到了十多万人。

瓦岗军的迅速壮大,让朝廷非常恐慌,立即派刘长恭率领两万多精军前往讨伐。 哪知,隋军进入了李密的埋伏圈,被打得丢盔弃甲,刘长恭仓皇逃回洛阳。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三、反客为主

瓦岗寨一再击败隋朝正规军,这让李密的声名更盛,翟让不得不重新考虑和李密的关系。他们从最初的主仆关系,到后来的平起平坐,如今,这一平衡将再次被打破。

这能怪翟让吗?技不如人,只能主动让贤,如今的局面已不是翟让能够完全把控,稍有不慎,瓦岗军将分崩离析。他只能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再次将李密的地位抬高。

于是,翟让不顾部下的劝阻,执意要将老大的位置让给李密,自己甘当绿叶。

李密稍作谦让,在部下的劝谏下,毫不客气地当了瓦岗寨的一把手。紧接着,李密的谋士建议他称帝,李密认为时机还未成熟,便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号称“魏公”。

当然,李密也没有亏待翟让,他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地位仅次于自己。但不管怎么尊崇,翟让现在成了李密货真价实的下级。

四、祸起萧墙

李密虽然高居一把手之位,但在瓦岗寨内部仍然是两套班子运行,他们各成体系,各自形成微妙的小圈子,为了彼此的利益暗暗较劲。

当蛋糕还不是很大时,瓦岗寨尚能维持表面的和谐。而当蛋糕做得足够大了,每个人内心的欲望和野心都开始膨胀,矛盾随之产生。

翟让和李密也被各自的利益集团裹挟着参与进来,瓦岗寨的内讧不可避免。

首先挑起事端的是翟让的哥哥翟弘,他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翟让说:“瓦岗寨是你创立的,皇帝你应该由你当,奈何让别人做!你不当,就让我自己当!”

这本来是一个粗人说的胡话,翟让也没当一回事,仅仅笑笑而已。这只能说明翟让的确政治敏感度太低,他没有意识到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果然,翟弘的话传到李密的耳朵里,就变成了一起企图谋权篡位的阴谋。李密的谋士房彦藻劝李密先下手为强,趁机除掉翟让,以除后患。

李密策划了一个鸿门宴,翟让接到邀请后,自然没有怀疑李密的诚意,大摇大摆地带着手下大将徐世勣、单雄信以及哥哥翟弘前来赴宴。

酒过三巡,房彦藻起身将单雄信和徐世勣引开。李密拿出一张精美的大弓,请翟让试试。翟让不知是计,刚刚将弓拉满,蔡建德突然抽出大刀,从背后朝翟让砍去,翟让顿时扑倒在酒席上,声若牛吼。

李密似乎赢了,他从此铲除了政治对手,可以安心地称王称帝。实际上他输了,输掉的是人心。仅仅是邙山一战,李密将瓦岗寨的家底输了一个精光,单雄信关键时候按兵不动,兵败后迅速投敌,秦叔宝、罗士信、程知节等名将被俘后也归顺了王世充。

很显然,李密杀翟让,是一个双输的行为,翟让丢了性命,李密丢了江山,最后也丢了性命。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五、最后的总结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争斗,而江湖争斗却是丑陋的。各方势力为了利益之争纷纷反目,于是就有了阴谋、陷害、权斗,杀戮,为获取更大利益,各方无所不用其极。

而瓦岗寨是一个大的江湖,围绕着李密与翟让,两派人马为了各自利益而争斗不休,李密与翟让无法置身事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密与翟让的最终对决一定会到来。

李密与翟让的对决实际上就是宫廷权谋与江湖义气之间的一场较量,为何这么说呢?

李密出身贵族,他的曾祖父乃是北周“八柱国”之一,高贵的血液在他的身体里流淌,他自称“魏公”那是他向祖先致敬,他一直在试图恢复家族的荣耀。

而翟让只是一名来自隋朝下层的小官吏,出身普通,迫于形势被逼落草为寇,更大的人生理想就是在瓦岗寨的那片乐土上,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他也从没有大的志向。

李密的到来,彻底改变了翟让的人生,也改变了瓦岗寨的性质。翟让被迫成为义军的首领,瓦岗寨也从一个小贼窝变成一支农民起义军,肩负起匡扶天下,拯救黎明百姓于水火之中的重大使命。

正是这样错误的配位,使翟让无所适从,不得已,他一次次将手中的权力分给李密,他从李密的老板不知不觉变成李密的下级,身份上的转变,他似乎坦然接受了,然而,他的部下却不服,这为后来的矛盾埋下了祸根。

翟让的悲剧在于他的性格太过于厚道,太过于懦弱,他的本性中始终保留着纯粹的江湖义气和草莽情怀。他不能明白,发展壮大后的瓦岗寨早就不是以前小贼窝,而是一个政权,是政权就要按政权的逻辑运行,显然,翟让还没有适应新的形势。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而李密显然早就进入角色,出身贵族的他深谙宫廷政治,也很快建立了政权,有了国号,设置了百官。最后,他以宫廷政变的模式解决了翟让。

既然李密杀翟让是一个双输的行为,使双方都走向了毁灭,那李密有办法避免那种结局吗?其实是有的。

曾经柴孝和劝李密放弃洛阳,率主力西取长安,让翟让驻守兴洛仓。如此一来,李密就和翟让长期的分开了,既然有了空间的距离,也就不会有后来的火并。

李密若进入关中,高举瓦岗寨的金字招牌,徐徐图进,事业只会越来越大。而留守兴洛仓的翟让,让他守着金山银山,与东都的守军死嗑,任其自身自灭。

如此一来,李密既赢得了人心,也掌握了主动权,他以长安为基地,从容不迫地与隋军周旋,待隋灭之后,挥师中原,与群雄逐鹿,以他的实力,夺取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李密曾以同样的计策劝过杨玄感,如今同样的选择摆在面前,他却为了暂时利益,迷失了双眼,重蹈杨玄感失败的覆辙,这一切难道是命中注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90866.html

“李密与翟让之间的相处分为哪四个阶段?他们之间有何恩怨吗?” 的相关文章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陶谷是什么人?赵匡胤登基之后他是什么结局?

陶谷,北宋大臣,本姓唐,避后晋高祖石敬瑭名讳改姓陶。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赵匡胤在距离开封仅二十公里处的陈桥驿被黄袍加身,叛周称帝。随即,赵匡胤在跟将士们约法三章之后,率部回师开封,后周灭亡,宋朝建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也有如韩通、魏仁浦...

都说有卧龙凤雏就能夺得天下 刘备为何还是失败了

都说有卧龙凤雏就能夺得天下 刘备为何还是失败了

对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兼得二者却为何失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到刘备的幕僚,很多人都会联想到诸葛亮和庞统。刘备在荆州时,水镜司马徽曾经对他说:“卧龙、凤凰,取其一,则可平定乾坤!”其实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刘备的人。但即使这样,刘备也无法一统天下。所以,很多人都在...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王夫之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张昭在赤壁之战前选择投降曹操,到底是因为什么?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表病死,刘琮举州投降。在当阳击溃刘备后,曹操准备乘势进攻江东,江东群臣面对曹操大军绝大多数都主张投降。其中以威望、地位最高的张昭为首,自此投降成为了...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的发生李渊应该担任什么责任?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玄武门政变”对于李渊来说是残酷的,儿子们互相厮杀,两个儿子被杀死,并且脑袋还被割了下来。十多个孙子,也在一日之间全部被杀光。当时李渊已经60岁了,对于一个60岁的老人来说,他情感上受到的打击,是非常大的。不过,...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汉景帝光儿子就有十四个 汉景帝为什么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

对汉景帝有14个儿子,为何让十子刘彘继承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往今来,帝位之争向来就是残酷的代名词,从秦二世伙同赵高矫诏到清朝慈禧晚年的皇位之争,历史可谓是悠久深远。汉朝,作为中国古代第二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自然也难逃历史的车轮,储位之争也是此起彼伏,一发不可收...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马岱的实力怎么样?与魏延相比如何?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马超进攻葭萌关,张飞要战马超,立下军令。诸葛亮下令,让魏延带五百人先行,作为先头部队,魏延最先来到关下,和杨柏交战时,魏延在十合之内,将杨柏打败。魏延准备夺张飞的头功,这时,马岱出现了,两人一交手,马岱十合之内,败给了魏延。这里面,值得讨...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三国时期东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性情忠厚,待人以诚。少好学,精通《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与诸葛瑾、步骘是好朋友,被张昭推荐给孙权作骑都尉、从事中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横江将军鲁肃去...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