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史浩:幼年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入朝为官后也发挥作用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5-27)121

史浩,字直翁,号真隐,南宋政治家、词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整个宋王朝统治时期,国家经历过靖康之耻,这也导致国都南移,从此国家偏安一隅。在这期间涌现出了许多爱国主义者,他们为了维护国家领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史浩便是其中一人,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在宋高宗统治时期担任国子博士一职。

后来宋孝宗继承皇位后,又担任参知政事。陆陆续续的,他的官职始终不断发生着变动,总的说来在国家拥有一定声望。关于史浩,历史上也有许多记载,也可以通过这些发现此人的难得之处。

根据历史记载,史浩出生在宋徽宗统治时期。他从小就喜欢读书,甚至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

史浩:幼年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入朝为官后也发挥作用

史浩曾经在桃园书院中求学,并在此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读书人。桃园书院是当初主张庆历新政的改革派创建的,史浩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对他之后的为官道路奠定了基础。

少年时期的史浩继承家族风范,格外遵守孝道,对弟弟更是疼爱有加。曾经有一次,与弟弟在牛车上游玩之时,牛不知为何突然发狂,急忙向前奔跑,导致整台牛车都不受控制。

他的弟弟害怕不已,史浩自己虽然也感到害怕,但还是一边控制着牛车,一边安慰弟弟。旁边几位壮硕的农民看到了,在他们的帮助之下,才使史浩摆脱了这次危机。期间情况近乎危急,史浩却急忙呼喊快救弟弟,丝毫没有将自己的安危放在心上。这件事也被后人津津乐道,大家都赞佩他的手足之情。

公元1124年,史浩的父亲因病去世,史浩才不过十九岁。其父亲临终之前,告诫史浩作为长子长孙,一定要承担起孝顺祖父、敬爱弟妹的责任。

之后的史浩就如父亲所说的那样,一直陪伴在祖父身边,并关心弟妹的成长。谁知好景不长,过了不久金人就攻陷了明州,史浩不得不带着祖父踏上了逃亡之路。一路上,他们一家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他却从不会因为自己受到屈辱而有所动摇,最终才使一家人幸免于难。

史浩:幼年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入朝为官后也发挥作用

史浩的祖父本就已经年过古稀,再加上逃难的奔波,回家后不久就去世了。史浩便为祖父守孝三年,由于财物被金人掠夺,家境日益贫困,其叔父想要接济,却遭到了史浩的拒绝。自小就经历了许多的史浩少年老成,心智远非一般成年人能够相比。

祖父去世,史浩将更多的心思花费在母亲身上。为了完成母亲的心愿,史浩跟随母亲投靠天童街的一位亲戚。

从这之后,史浩便在此地学习,虽然是寄人篱下,但史浩却一直保持学习的态度,经常到附近的学院中学习。当时周围有一座寺庙名叫天童寺,其主持的禅师颇有哲学,还建立了一座禅堂,扩大山门,奉养千佛,这座寺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成为了当时的禅学中心。史浩也会跟随母亲前往听法,并在其中有了颇深的感悟。

通过多年来的积累,史浩最终成功通过了科举考试,被皇帝授予余姚县尉一职。他上任后发现当地盗贼时常出没,并在当地作案,导致百姓们生活存在问题。史浩在打探清楚情况后,巧用计谋,最终将为首的九人捉拿归案。

史浩:幼年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入朝为官后也发挥作用

虽然立下了功劳,史浩却推却说不是自己的功劳,对此县令也感到奇怪。史浩这才说这些本来就是他的本职工作而已,若是让他领奖,他会于心难安。事情传开,大家都很赞叹他的高风亮节。

第二年,史浩与鄱阳程休甫一起游普陀。他们一大早就到达了潮音洞内,发现大洞内很是冷清,几乎没有什么好看的景点。史浩也不觉得此行无趣,果断的拿起香烛,向其供奉茶水。两人回到寺中之时,便开始在壁上题字。

也是在那一天晚上,有一位僧人前来拜访,说史浩将来一定会成为太师。但希望他记住,若是皇帝决定用兵一定要在旁边劝谏。这个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又没头没脑,史浩一时之间陷入犹豫之中。他之后是否采取了这位僧人所说,还得看后世情况发展。

等到余姚任职期满后,史浩依照惯例前往都城临安待命,当时著名的奸臣秦侩想拉拢史浩,并派遣自己的亲戚前往史浩居住的地方对他进行贿赂。却没想到史浩不以为然,丝毫不因为秦侩的权力而折腰,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一心为国效力。

史浩:幼年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入朝为官后也发挥作用

秦侩无奈,又不能逼迫他,只好不了了之。之后史浩担任温州教授一职,那时的郡守是张九成,此人颇有才华,是当初宋高宗一手提拔的状元,宋高宗也对此人十分器重。在朝廷为官期间,张九成尽职尽责, *** 了一些案件。

但奈何之后由于反对宋金议和以及拒绝秦侩的拉拢,导致他受到了打压。但即使在地方为官,张九成也不忘自己的初心。他意外发现史浩的才华,史浩任职期满之后,张九成就亲自出面将其推荐给了宋高宗。宋高宗召集史浩回京会面,担任国子博士一职,从这之后他的仕途之路有了明显的改变。

《历代群英歌》中曾这样评价他:康伯拯济艰难,史浩备守为尚。

史浩颇为不容易,从小经历了许多的颠沛流离,哪怕年纪弱小也要承担起家族的重任。不过对于这些他全部欣然接受,没有丝毫的怨言。在进入朝堂后,他也始终坚守自己的为官理念,丝毫不为奸人所动,以至于多年得不到升迁。好在黄天不负有苦心人,他最终还是得到旁人的推荐,得以与宋高宗详谈,让他的才华有了发挥的舞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91116.html

“史浩:幼年承担起家族的重担,入朝为官后也发挥作用” 的相关文章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王娡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的?

汉初王室之中,能够算得上真正幸运的,刘启的第二任王后王娡理应被提名。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电视剧《美人心计》中,王姪是一个正面人物形象,温柔善良、知书达理,受到汉景帝刘启的宠爱。在宫中,由于处处谦让,不与人计较,不但得到皇帝的万千宠爱,就连婆婆窦漪房都对她落落大方的表现赞不绝口。但这...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蜀汉后期重要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人。三国时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廖化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属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后为广武都督,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官至...

雍正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兄弟 雍正一共杀了几个兄弟

雍正皇帝一共有多少个兄弟 雍正一共杀了几个兄弟

都说雍正帝对兄弟赶尽杀绝,其实那是不了解雍正一共有多少兄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受影视剧和各种穿越小说的影响,很多人对雍正帝的印象都是刻薄寡恩,对兄弟极为薄情。雍正帝即位后,他严酷打压自己的兄弟,赶尽杀绝。三阿哥胤祉被削爵圈禁;八阿哥胤禩非但被...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势力那么大 多尔衮为何迟迟没有称帝

还不知道:皇太极死后,多尔衮为何不称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顺治七年(1650年),清王朝中大权紧握的摄政王多尔衮不慎在打猎途中受伤,一个月后就因伤势过重而撒手人寰。这期间,顺治帝从多尔衮卧床养伤开始就不断派人前去问候,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更是极为哀悼。为了表示自己...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三国时期东吴重臣,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战乱,进入江东。经弘咨推荐,效力于孙吴。胸怀宽广,温厚诚信,深受孙权信赖,称为“神交”,努力缓和蜀吴两国关系。建安二...

历史上康熙一共有过多少位皇后?分别是哪些人?

历史上康熙一共有过多少位皇后?分别是哪些人?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康熙一生册封过3位皇后,分别是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在这3位皇后中,要问哪位皇后最得康熙宠爱,那一定是赫舍里氏,为什么这样说呢?顺治帝去世的时候,康熙才8岁。由于他...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王凌当初骑兵反抗司马懿 最后为什么不战而降

还不知道:王凌起兵反抗司马懿,为何不战而降?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淮南三叛,事情发生于曹魏后期,由于司马懿父子篡夺大权,使得重镇寿春的将领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这三次分别为王凌之叛(251年四月)、毌丘俭文钦之叛(255年正月)及诸葛诞之叛(257年五月—...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安禄山一人之力就毁掉了半个盛唐 安禄山晚年为何死在儿子手里

对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为何晚年死在了自己儿子手中?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唐朝的风云将领,安禄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出身西域的安禄山长得人高马大,很能打仗,且一人精通六国语言,不要说放在那个时候,就算是放在今天那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人才。让人唏嘘的是,这样一个几乎靠一...

评论列表

小红
小红
10分钟前

史浩,一位历经艰辛、忠诚爱国的政治家,自幼承担起家族重担的他始终坚守孝道与责任担当;入朝为官后更是清廉正直不为奸佞所动展现出了高尚的品质和坚定的信念令人敬佩不已!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