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之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28)100

文德皇后长孙氏,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名人或因才凭德,或创丰功伟绩而名垂青史,被后人铭记传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有纵横捭阖,横扫六国的秦始皇嬴政、有识人之明,礼贤下士的汉高祖刘邦、也有破釜沉舟,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更有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尽是帝王将相之流。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忠臣贤士流传千古,被人津津乐道,如匡扶蜀汉政权、鞠躬尽瘁的诸葛亮、忠心辅国,直言敢谏的魏征、英勇杀敌,精忠报国的岳飞、“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明君贤臣自古以来都有很高的关注度,而在古代的中国,女性的生存和发展都尤其不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对古代女性享有知识教育的不公平对待,“三从四德”封建传统的价值观是对古代女子天性的束缚,很少有人去关注女性的德与才,功与贤,那些妲己、褒姒之流背负红颜祸国的千古骂名又何其无辜,纵观历史,有德有才有贤名的女性不在少数,只是当时的人们忽视罢了。

而提及女性的德、贤二字,历史上这样的一个人应有一席之地,那就是有才德更有贤名的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长孙皇后是何许人也?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名字史上并无记载,父亲是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高劢之女,身份尊贵,称其为古代名媛一点也不为过。或许人们对这位长孙氏不甚了解,家族显赫这都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唐朝赫赫有名的宰相长孙无忌是其一母同胞的哥哥,她自己更是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皇后,唐高宗李治的亲生母亲。由此看出,长孙氏的出身和生平尤其不简单。

在公元613年,年仅13岁的长孙氏与当时16岁的李世民完婚,其后的23年间,两人共生育三子四女,长子李承乾、次子李泰、幼子即唐高宗李治、长乐公主、城阳公主、晋阳公主、衡山公主。纵观历史,鲜少有帝后和睦,感情深厚,子嗣昌盛,从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所生子女数量来看,两人相识相知的二十三年必是情深意笃,爱意绵绵,这份爱情,历史可以见证。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在这短短的二十三年间,长孙氏是因何能得到李世民的尊重宠爱?千古之一贤后的美誉又从何而来呢?

持家有道,广修仁德

公元617年,李世民和长孙氏二人随父亲李渊就任而迁居太原,由于李世民的母亲(即太穆皇后)早逝,李渊也并没有续娶正房,家里并没有其他女人,而男人又不管家里内务,家里日常的琐碎之事及其管理之职都不得不由当时年仅十七岁的长孙氏来承担。

尽管年纪尚小,放到现代也不过是一个学生的年龄,却已然将全府大大小小事务处理的妥妥当当,不让父亲和丈夫有任何后顾之忧,专心发展事业,而长孙氏凭借出色的治家能力得到父亲李渊的赞赏。除此之外,长孙氏在太原附近出资修建了玄中寺,李家的声望和长孙氏的仁德也因此而声名远扬,俗话说得人心得天下,以德服人,以仁治人,以礼治国,当是上乘之道。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与人交好换人心,勉励将士振军心

大概是帝王家的铁律,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在皇权面前皆可抛弃,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因所谓的功高震主之名,不得父亲的信任,兄弟之间嫌隙滋生,矛盾激化,连父亲的妃嫔也不待见他,李世民的处境十分艰难。正值此时,长孙氏走了出来,她时常进宫给李渊请安,又与后宫妃嫔结交送礼,缓和了李世民尴尬的处境。

但表面的平静终有被打破的一天,《旧唐书》记载:“及难作,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矛盾爆发,李世民率领将士在玄武门设伏,这时候长孙氏站了出来,勉励将士,提振军心,而后玄武门之变大获成功。

尽管长孙氏做的这些事并不是值得震撼的大事,但就凭她能在李世民处境艰难之际选择与之共进退、共生死,还努力为丈夫的事业四处奔走,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长孙氏值得被李世民的敬重宠爱,更值得后世效仿。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杜绝外戚,辅佐帝治

所谓爱屋及乌,又与长孙无忌年少结识,李世民提拔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即宰相),却受到了长孙皇后的反对,经过一番苦口婆心的劝服后,长孙无忌主动放弃了这个职位,长孙皇后认为长孙家族出了一个皇后已是贵不可言,能成为皇亲国戚已经是天大的荣幸。所谓树大招风,仇人眼红,身处高位更容易出错,唯有避开权势才能长久无忧的生存,长孙皇后对外戚的做法足见她的非凡的远见和智慧。

长孙皇后对待外戚不偏不倚,对自己也要求严格,《新唐书》记载:与帝言,或及天下事,辞曰:牝鸡司晨,家之穷也,可乎?帝固要之,讫不对。李世民常常与长孙皇后谈及国家大事,长孙皇后认为女子不得干政,立刻闭口不言。其实,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比任何人都懂得后宫不议朝政的道理,但他更相信长孙皇后的大义与贤德,不会发生后宫乱政的现象,真正的把长孙皇后当成一个值得信任的人生伴侣,明君贤后也不过如此了。

当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明君也不例外。李世民常年征战,脾气难免急躁,李世民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魏征!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很没面子。”皇后听完后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并说:“因为陛下圣明,所以魏征才能直言劝告,有这样的忠臣我应该向您祝贺。”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朝服进谏,魏征也因直言敢谏得到李世民的重用,这里面的功劳非长孙皇后莫属。安抚丈夫,护佑贤良,长孙皇后担得起“贤后”二字。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公元636年,在长孙氏患病期间,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佛寺并亲自到寺庙为其祈祷 *** ,但天不从人愿,哪怕是一国之后也有走向生命尽头的一天,长孙皇后于六月崩逝于太极宫,李世民为其拟谥号为“文德皇后”,高宗时期加封谥号为“文德顺圣皇后”,文、德二字的精髓在长孙氏身上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长孙氏在李世民的心中分量极重,更是对长孙氏一生的肯定与赞赏。要知道太祖李渊的原配穆皇后也只是一个字的谥号,后太祖去世后,才随太祖谥号为太穆皇后,可谓是生前尊贵,死后同样享有殊荣,一生短暂,但已功德圆满。

结语:

长孙皇后以明己身,宽厚待人,庇护忠臣,辅佐帝治,无疑是一位贤德的好皇后,她的存在是李世民的一大幸事,更是国之幸事,百姓之福。长孙皇后36岁就去世了,不禁让人感叹,长孙皇后若是能活得长久些,而后的太子谋反或许就不会发生,也或许就没有女帝武则天的存在了,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真是可惜可叹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91324.html

“长孙皇后为何被称为千古之一贤后呢?她的美誉从何而来?” 的相关文章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李罕之是谁?他与张全义为何会反目成仇?

李罕之是谁?他与张全义为何会反目成仇?

李罕之,唐末五代时的军阀,他 生性残暴,故绰号“李摩云”。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文德元年(888年),河阳节度使李罕之遭东都畿都防御使张全义袭击,只得放弃河阳而投靠晋王李克用。此后李罕之长期依附河东军而侵袭河阳,以图报仇。但光化元年(898年),李罕之却突然背叛...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是什么人?他被贬黄州是因为i什么

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宋词豪放派创始人,也作婉约诗词。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古城黄州,因苏东坡而闻名天下。黄州对于苏轼来说,是人生的一段重要时光。在这里,他的心态得到进一步的锤炼,直至旷达。在这里,他的文学造诣达到顶峰。在这里,他能感受生活的另一番乐趣。...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年羹尧死后雍正为何没有对他的家人赶尽杀绝?

在历史上雍正也确实是一位颇有作为、影响历史的君主。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1725年9月,年羹尧被押往北京送审。这场审判共持续了三个月的时间,年羹尧最终被开列了九十二条大罪,其中光是立斩的罪行就有三十多条。不过,雍正念在年羹尧功绩显赫,特别下旨开恩,赐他在狱中自尽。那么,年羹尧死后,雍正...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没有血缘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传位给李恪

李世民和杨广有血缘关系吗?为什么李世民不肯传位给杨妃子李恪?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和杨广,是表叔侄的关系。当时有个世家姓独孤,有两个出色的女儿,一个嫁给了李家,一个嫁给了杨家。杨家的这个生了儿子叫杨广,谥号隋炀帝;李家的这个有个孙子叫李世民...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历史上李承乾到底做错了什么事情才能被李世民废掉?

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李承乾,八岁被李世民立为皇太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说起唐太宗李世民,其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其子嗣也很多,一共有14个儿子和20多个女儿。但面对如此众多的子女,李世民的教育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他的两任太子,都远不...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三国时期东吴宗室,不善于言谈而善于处事

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奂兄长孙皎去世,孙奂接替统领其部众,以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226年),担任扬威将军,封沙...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陆机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人,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陆机在孙吴时曾任牙门将,吴亡后出仕西晋,太康十年(289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