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29)17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代和明代投降将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几十万明代降兵降将,清代怎么逐步“消化”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兴亡是人类社会朝代更替的阵痛,期间老百姓自然是朝不保夕,命悬一线,就算是社会上层的人日子也并不好过,因为时势与道德这个时候会发生冲突,除了极个别的可以狠下心来以死殉国之外,大部分人还是只有带着内心的愧疚投降新的力量。

明清更替的时候就是这样,崇祯死的时候固然有人跟随殉国,但大部分的人却投降了清代,这其中有些人甚至是在明代没有灭亡之前就已经为清军所用,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总数接近五十万,要了解,当时清军总共才二十万人,那么,他们是如何把着五十万人逐步消化的呢?这主要的三个手段实在高明。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01让降兵降将打头阵

清军消化降兵降将最开始的手段就是让这让人上前线,打头阵,为他们消灭李自成和南明的力量,这对清 *** 来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消灭敌人,而且也可以减少降兵降将的数量,从而减低消化这股力量的压力。

由于投降清军的明军数量过于庞大,所以,这些投降的士兵一般都会立即作为冲锋的前驱,比如开关降清的吴三桂,就被立即安排“前驱讨贼”,南一魁和董学礼也是一样的。

大量的投降士兵充当前线的炮灰之后,满清本部的大军就成了最尊贵的部队,到了后来,部队基本就形成了一个作战序列,那就是更先出战的就是绿营,之后分别是汉军和蒙古,而满清自己的部队,都是在队伍最安全的位置。

而这个绿营,就是由降兵降将组成的队伍,他们最开始只是作为炮灰,后来随着战线的拉长,满清的队伍镇守不过来,他们才开始干一些镇守地方的工作。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02两套军事系统

高明的统治者,都是很擅长吸取对方优点的,在这一点上,清代统治者就做得非常好。清军在关外的时候,就摆脱了游牧民族的传统,仿照明代形成了自己的朝廷,并且有了全新的政治系统,但并没有完全摆脱部落时代的影子。

比如在军事方面,依然是部落的形势,还是以前的八旗编制,说白了有点像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制,部队都是属于旗主的,这是一种很不稳定的军事体制,这种体制可以说是军民一体的,平常都是普通的牧民,到了需要战斗的时候就是士兵,连职业化也没有形成。

以前投降的兵将比较少的时候,都是被分化到八旗之中随军作战,随着降兵降将的增多,清代统治者开始沿用了明代的大军体制来进行地方大军的管理,有意思的是,他们用的人都差不多,可以说是把明代的体制和人全盘接受过来,对这种现象,魏源曾经感慨说:皆以明故臣领所部绿旗兵,外借其招徕,内以佐禁旅之不逮。”

就这样,清代没有用多少心思就稳定了清初的军事系统。地方上的治安管理,毁灭反对清势力等具体工作基本都是绿营在做,而原来用于冲锋陷阵的八旗大军,现在只起监督和震慑绿营的作用。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这样表面上是两种军事体制,实际上就是一个体制威慑监管着另一个体制的现象,被一直保留下来。

03对降将的处理方式

除了采取绿营方式之外,清廷对投降的将领还采取了许多的方式,比如或集中或分散的编入八旗,不要小看这种把汉族将领编入满族旗主之下的举动,它不仅是人员的融入,更是一种思想的改造。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由于满族的社会关系还处于奴隶制度,所以被编入旗主手下的将领,与旗主的关系其实就是奴隶和奴隶主的关系,最多只能算是高级奴隶而已,对旗主而言,他们对这些降将有很大的权力。

不仅可以监督日常生活,连家居生活也可以监督,这种看似文明的倒退,却让清廷对这些将领的把控度非常高,有力的克服了明末那种将领不停朝廷调遣的弊病。另外,清廷对不同情况的将领采取不同方式处理。

对那些在明代时代非常出名的将领,如祖大寿,董学礼,刘良佐等,都是采取闲置,少用的原则,这样可以降低他们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清廷又大力提拔那种有能力,但又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副将,并且赋予优厚待遇,这不仅可以壮大自己的军事力量,而且让所有的降将都觉得有奔头,所以甘心为清廷效力。

当然,清廷可不是慈善机构,不可能对所有的降将都会善待,对那种势力比较大,而且态度游离不定的,清廷都会视为不安定因素,会以各种理由进行消灭。比如李际遇,高进忠等都被清廷编织罪名杀害。

不管清廷对降将做如何处置,他们的举动都在清廷的监视甚至掌控之下。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04结语

清廷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要统治超出他们几倍的人口,不采取非常手段是做不到的,而如何处理大批的降兵降将,就是对他们这种能力最初考验,不得不说,在这个历史考题面前,他们交的答卷还是比较合格的,他们对降兵降将的举措,也奠定了后来的军事格局,满汉关系,甚至是皇帝与大臣的关系。

除此以外,在清廷满族至上的民族政策下,降兵降将不仅会被当做前线的炮灰,还要承受自己和满族将士低得多的待遇。在这些诸多因素之下,明代的降兵降将很多又走上了背叛清廷的道路,有些人甚至会降了又叛,叛了又降,但这些反叛势力,因为没有一统的指挥,都被清廷剿灭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91466.html

“明末有接近五十万人投降清军 满清是如何将他们逐步消化的”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有哪些与王慧龙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如何评价他?

王慧龙(390年~440年),字慧龙, 太原晋阳人。北魏名将,东晋尚书左仆射王愉之孙、散骑侍郎王缉之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十四岁时,遭遇东晋太尉刘裕灭门,渡江投奔后秦。义熙十三年(417年),后秦灭亡后归顺北魏。泰常八年(423年),跟随明元帝拓跋嗣南征...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又损失了哪些武将

汉中之战曹操损失大将夏侯渊 刘备又损失了哪些武将

还不知道:汉中之战时,曹操失去夏侯渊,那刘备失去了哪些武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山河动荡,宦官弄权、导致朝廷腐败,民不聊生,生灵涂炭。致使大批的农民起义,地方军阀诸侯,纷纷招兵买马割地而治,存在将近两百年的帝国大厦将倾。在这个战乱不堪的时期,数不胜数的英...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朱棣夺取朱允炆皇位后 其他兄弟为什么不造反

对朱棣夺朱允炆皇位时,其他藩王为何不反对,这些藩王在做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很早就确立了长子朱标为太子。并对驻兵进行培养,结果朱标的表现让所有人都很满意。不过朱元璋晚年时,朱标去世。这时朱元璋就开始纠结皇位传给谁,是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按照嫡...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陆云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陆云(262年-303年),字士龙,吴郡吴县人,三国东吴后期至西晋初年文学家、官员,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五子。与其兄陆机合称“二陆”,曾任清河内史,故世称“陆清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轶事典故夜谈道学当初,陆云曾经出游,想逗留寄宿在故人家里,黑夜迷...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崇祯皇帝要是没有杀魏忠贤的话 明朝结局会不会更好

还不知道:崇祯如果没有杀魏忠贤,明朝的结局是不是会更好一些?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魏忠贤是妇孺皆知的大奸贼、大反派,这是毋庸置疑的,崇祯皇帝评价说:“魏忠贤擅窃国柄,奸盗内帑,诬陷忠良,草菅多命,狠如狼虎。”崇祯皇帝爱杀大臣,向来有很多争议,但对杀魏忠贤,却没有人...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演义中刘备丢荆州失关羽 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个结果

对《三国演义》中,刘备怎么做才能避免荆州失守,保住关羽一命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实在是大意了啊。虽然是关羽大意失的荆州,但刘备实在也有失察之过。当日,汉中之战已经结束两月,刘备这面惨胜。但是汉中人口多被曹操迁入中原,刘备也没有发起陇西之战进一步占领陇右诸郡。...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