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这个职业会怎么样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5-30)280

对古代打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古人为何深夜要打更?

在古装剧里面,我们经常能听到一种独特的吆喝声,这种吆喝声往往在夜深人静之时响起,而且声音悠远且有力,其内容为: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由于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所以即使是小孩子都能背会这句台词,也能够模仿着吆喝两声。不过对于这句话,很多现代人却有些不能理解,因为夜晚大家都要睡觉,很不喜欢别人吵闹。然而古代社会,却专门有人要敲着梆子吆喝,而且说的话也是一句废话。

那么问题来了,在古代社会这个专门负责吆喝的人到底是干什么的呢?他们的存在又有着什么深层意义呢?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这个职业会怎么样

据历史记载,这种专门在夜晚吆喝的人被称为打更人。这些人往往出没与夜晚之间,不仅要身强力壮,而且还要胆子大,最重要的是要中气十足。所以在夜深人静之时,他们的吆喝声音非常大,即使隔着几个街区,也能让大家听到。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现代人就会有些不爽,因为在现代社会大家每天都很累,晚上就想要睡个好觉去工作。平时如果楼上到十二点钟有人跳舞,甚至是婴儿哭泣声,都会惹得我们暴跳如雷,甚至报警。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古代要招收一批这样怪异的人,来打扰大家睡觉呢?

其实,我们之所以看不懂这些打更人的意义,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太好了,完全没能理解古代人的苦楚以及古代人的智慧。为何这么说呢?请让我们来看一下打更人的意义。

其一,防火灾。这些人的吆喝语句中就提到,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从这句话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类人就是用来提醒大家小心火灾的。不过,这种口头上的提醒其实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古代的房屋构造都是木头房子,稍有个风吹草动就容易连环起火,所以口气是无法灭掉大火的,也未必能够让大家加强防范意识。

但是,由于古代夜晚是没有路灯的,所以只要大家都睡觉了,整个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打更人手上的灯笼是亮着的。在这种背景下,打更人每天晚上在四处巡查,那么只要有哪个地方冒出了火星子,他们就能够在之一时间发现,然后就会疯狂的敲打自己手中的棒子,吆喝着让人来救火。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这个职业会怎么样

这一点在一些电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往往东窗事发的时候,某个地方起火了,首先发现危机的必然是这些人,然后他们都吆喝着,走水了,快来救火。

因此,这些特殊人员的之一个意义就是夜晚提防火灾,而且其效果是非常不错的。

其二,报时。在现代社会,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闹钟,或者都有一个手机来指示时间。所以我们根本不会担忧,不了解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但是在古代社会可没这么方便,他们只有一个简单的沙漏或者一个日晷,而且这些东西往往放在衙门里面。因此,大家除了太阳出来的时候,了解大概是六点钟来了,太阳落山的时候,直到下午六点钟到了,其他的时间一概都不清楚。

在没有时间概念的日子里,生活是很困难的,比如工作忘我的时候,不了解什么时候要下班,例如累到肚子饿的时候,不了解什么时候该回家赶午饭。这一点现代人可能无法想象,但是古人就是这么的尴尬。

因此,打更的人就站了出来,他们成为了专业的报时人员。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些人不会在白天出来站岗,而是在晚上进行报时。也许有人会问,晚上有谁会需要了解时间呢?

答案还真有,那就是那些官员们,还有巡逻的官服人员。官员们经常在夜晚出入娱乐场所,尤其是夜宿妓院。但是这些当官的又要及时地上班,否则的话会耽误行政任务,于是这些报时的人就很及时了,他们经常会来到妓院门下,然后一声吆喝,什么时候到了,官老爷要准备出门了。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这个职业会怎么样

这一点在1901中有非常妙的描写,当时国会议员更大的爱好就是嫖娼以及打麻将,于是打更人就会每天定时定点地跑到青楼门下,大喊着关老爷准备去开会了,这甚至成为了一种社会常态,古代自然也是如此。

当然了,除了官老爷以外,那些巡逻的官兵也需要报时。毕竟夜晚的时候他们要维护治安,但是也需要定时地点的下班回家睡觉,如果错过的时间岂不是吃了大亏,如果不到时间就走人,岂不是又犯了法。所以,他们也很需要报时。

其三,帮助社会治安。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随意的在夜晚出门,哪怕是四点钟的时候都可以在外面游荡。但是这一点在古代社会是做不到的,因为古代社会治安现象非常严重,不仅民间持有管制刀具,而且还有很多飞檐走壁的武林高手,甚至还有采花贼。

所以每到夜晚来临的时候,官家都会执行严格的宵禁政策,不允许任何人在外面游荡。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地方治理。而那些飞檐走壁的大侠们,就经常会遭到官府的抓捕。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这个职业会怎么样

但我们也了解,一个城市的规模是很大的,区区几个巡逻兵看来看去也未必都管得到。于是,整个晚上都在巡逻的打更人就成为了主力部队,在到晚上的时候,只要哪里有灯光闪过,他都能够一眼发现,然后一声吆喝叫人抓人。

因此,那些作奸犯科的人或者说是武林高手他们,别人都不怕,就怕这些打更的人。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对方发现,然后一声吆喝就是双拳难敌四手,又要吃上好几天的牢饭。

所以说,像电视剧里面那些造成夜晚噪音的打更人,其实也是充满古代智慧的设计。虽然古代治安不好,而且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高科技服务,但是古人也想到了属于自己的解决办法。也正因为如此,夜晚的时候才会没人抱怨打更人的噪音污染。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5/191588.html

“古代为什么有打更这个职业 如果没有这个职业会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韩信真的是被竹签刺死的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韩信之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韩信到底怎么死的,被女人用竹签扎死的?汉十一年,汉高后掌握了韩信谋反的证据,于是跟丞相萧何商议,如何智擒韩信,商议以定,萧何到韩信府上诓骗韩信,“皇帝凯旋,群臣都已到皇宫中表示祝贺,你淮阴侯虽然病了,但也应当前去祝贺一下。”韩信狐疑,...

历史上真实的刘宏,东汉的灭亡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历史上真实的刘宏,东汉的灭亡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刘宏,生于冀州河间国,东汉第十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三国演义》第一回中说道“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说是东汉之乱始于桓、灵二帝,其实小编认为真正的致乱其实就是汉灵帝时期,宠幸十常侍,第二次党锢之祸,黄巾起义都是发生在汉灵帝在位期间。用《三国演义》中的原话来说就...

历史上洪承畴会判明投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洪承畴会判明投清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洪承畴,字彦演,明末清初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松山战役中,洪承畴战败,被清军俘虏,一开始,洪承畴宁死不降,做好了以身殉国的决心,谁劝降都不听,为何后来洪承畴轻易地就投降了清朝?洪承畴为什么改变主意,选择投降?其中,一个细节,说明了洪承畴成为叛徒的重要原因。洪承畴...

历史上的张任真实实力如何?诸葛亮是如何捉住他的

历史上的张任真实实力如何?诸葛亮是如何捉住他的

张任,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刘备攻取益州,遇到很大一个麻烦,就是刘璋手下大将张任,这个张任可不简单,是川中名将,不仅武艺高强,而且,颇有智谋,非常难对付,张飞几次和张任交手,也没把张任解决掉,而且,在这之前,张任还在落凤坡射死了刘备的军师庞统...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之前 妃子为什么都要光身子被抬进去

古代妃子在侍寝皇帝之前 妃子为什么都要光身子被抬进去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妃子侍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古代妃子给皇帝侍寝时,为什么要求脱光再裹进被子抬进去?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应该都了解,古代妃子去皇上那里侍寝的时候,一定要脱光洗干净之后裹进被子里抬进去,比如说甄嬛传里就有一个名场面,在安陵容第一次侍寝的时候,就记录了...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

很多朋友都非常想知道中国古代历代帝王为什么如此推崇关羽?这其实是有非常现实的原因的,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忠贞不渝,义薄云天。熟读《三国演义》的人不会不知道“三绝”之称:“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关羽可谓是“义”的化身:为“义”,而结拜桃...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嫫母,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中国古代传说中黄帝的次妃,貌丑而贤德,相传是镜子发明者,是中国文学史上受褒扬的第一个丑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

李隆基在艺术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的艺术素养如何?

李隆基在艺术方面有哪些成就?他的艺术素养如何?

李隆基,即唐玄宗,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第三子,唐朝第六位皇帝,也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共45年。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710年,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联手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集团。712年,李旦禅位于李隆基,李隆基于长安太极宫登基称帝。在位前期,注意拨乱...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