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中之战蜀汉大胜,为何却没能扩大优势呢?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05-30)100

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在遭遇“夷陵之战”惨败的次年,刘备重病之际,于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而,关于刘备说这番话的真实意图,自古以来争议颇多,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占汉中之后,占据荆州三郡、益州、汉中的蜀汉势力达到顶点,然而相较于曹魏和东吴来说,蜀汉的实力仍然是最弱的一个,汉中之战虽然取胜,但蜀汉亦是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惨重

汉中之战蜀汉大胜,为何却没能扩大优势呢?

同年夏,襄樊之战爆发,至同年冬,因东吴自背后偷袭,关羽兵败身亡,蜀汉丢失荆州,蜀汉遭受重创。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为了重夺荆州,发动夷陵之战,然而却遭受惨败,对于根基本就薄弱的蜀汉来说,接连遭遇两场惨败,蜀汉已是元气大伤。

而相较于国力的损耗,蜀汉在人才方面同样损失惨重,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蜀汉最鼎盛时期,“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鼎盛时期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汉中之战蜀汉大胜,为何却没能扩大优势呢?

然而到白帝托孤时呢?关羽、张飞、马超、法正、麋竺已死,简雍这一时期大概率也已经死了(建安十九年后已不见记载),许靖本就不受刘备待见,黄权已经投降魏国,彭羕则已被刘备处死,如今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凋敝,也仅剩诸葛亮、李严、吴壹、费观几人,而前文说的很明白,吴壹、费观本就是刘璋的姻亲,实际上刘备所能重用的,无非诸葛亮、李严等少数几人。

蜀汉不仅人才较少,而且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派系之争,一是刘备的嫡系,以张飞、关羽、赵云、简雍等人为主的元老派;二是以诸葛亮为首,以马良、马谡、黄忠、魏延、杨仪、费祎等荆襄人士为主的荆州派;三是以谯周、周舒、杜琼、张翼、张嶷、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为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严为首,以许靖、黄权、刘巴、孟达、董和、董允等为主的东州派。

其中,荆州派乃是刘备的嫡系,但白帝托孤时已经开始衰弱,益州派则一直就是刘备打击防范的主要对象,荆州派则是刘备倚重的对象,而东州派则是刘备拉拢的对象,毕竟东州派作为刘焉父子留下的人马,本就和益州派矛盾很深,而刘备以吴氏为皇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三国志·诸葛亮传》有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么,这个“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主要流行三种说法:

说法一:可取而代之。这种说法认为,“君可自取”的“取”字,便是取而代之的意思。尤其是刘备前面那句“君才十倍曹丕”,此时的曹丕已经篡汉称帝,以诸葛亮和曹丕相提并论,不得不令人遐想连篇。不过,诸葛亮想要取刘禅而代之,显然并不容易,毕竟此时的诸葛亮尚无法做到一家独大、大权独揽,他至少还需要刘备的一份诏书,否则根本无法安定内部。

说法二:可另立国君。虽然刘备以刘禅为储君,但刘备可不止刘禅一个儿子,还有刘永、刘理两个庶子,而刘备在白帝托孤时,不仅将太子刘禅召至白帝城,鲁王刘永也被叫去一同受命。尤其是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而且这句话是刘备大声说出来的,因而便有说法认为,刘备这是在暗示诸葛亮,如果刘禅真的不堪大用,那么可以“废长立幼”,改立刘永为帝。而著名三国学者,方北辰先生便持这种意见。

说法三:可大权独揽。这种说法认为,以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志向极为清楚,诸葛亮的理想就是做管仲、乐毅那样的良臣名将,而且托孤之前的刘备从未沾染过军队,在军队根本毫无势力,因此刘备所说的“自取”,乃是授权诸葛亮可以大权独揽。也就是说,如果刘禅值得辅佐,那么就尽心辅佐他;如果刘禅胡作非为,那么就不必再理会刘禅,可以大权独揽,自行决定国家事务。

说法四:试探其忠心。这种说法认为,刘备此举有试探诸葛亮是否忠心的意思,虽然此时的诸葛亮还谈不上大权独揽,但毕竟是荆州派的主要人物,也是此后刘备需要倚重的重臣,如果不能确保他忠心耿耿,刘备又如何放心将朝中大权交给他。而从诸葛亮的反应来看,他似乎也是明白了刘备的心思,因而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从蜀汉当时的权力架构,再加上刘备托孤时的安排来看,以及托孤时并非诸葛亮一人在场,因此我认为,此之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即使刘备再如何大度,也不会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亦或是让他大权独揽。

而在第二种和第四种说法中,个人更倾向于第四种,毕竟第二种说法的争议性,可以说是由裴松之注引出的,再加上宗法制的影响力,“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的可能性极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极可能导致内部不稳,这对于本就危机重重的蜀汉来说,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

基于蜀汉彼时的人才架构,刘备为了确保蜀汉权力平衡,刘备的托孤重臣必然以荆州派为核心,再以东州派为牵制,如此一来诸葛亮荆州派首脑的重要性便得以凸显,因而他必须确保诸葛亮的忠心,否则如何放心交接。事实上也是如此,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便被封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而且还让刘禅以父子之礼厚待诸葛亮,且“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同样又以尚书令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在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禅的同时,对荆州集团形成牵制。

如上所述,个人认为四种说法中,最为可信的便是第四种,刘备是在做权力交接前的最后试探,在确保诸葛亮忠心后,这才将朝政大权全部交于其手中。蜀汉章武三年(223年)三月,在遭遇“夷陵之战”惨败的次年,刘备重病之际,于白帝城托孤,对诸葛亮说“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然而,关于刘备说这番话的真实意图,自古以来争议颇多,那么这句话到底该如何理解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攻占汉中之后,占据荆州三郡、益州、汉中的蜀汉势力达到顶点,然而相较于曹魏和东吴来说,蜀汉的实力仍然是最弱的一个,汉中之战虽然取胜,但蜀汉亦是元气大伤。

夷陵之战蜀汉损失惨重

同年夏,襄樊之战爆发,至同年冬,因东吴自背后偷袭,关羽兵败身亡,蜀汉丢失荆州,蜀汉遭受重创。章武元年(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关羽报仇为名,为了重夺荆州,发动夷陵之战,然而却遭受惨败,对于根基本就薄弱的蜀汉来说,接连遭遇两场惨败,蜀汉已是元气大伤。而相较于国力的损耗,蜀汉在人才方面同样损失惨重,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蜀汉最鼎盛时期,“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麋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之所授用也,吴壹、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彭羕又璋之所排摈也”,鼎盛时期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济济。

然而到白帝托孤时呢?关羽、张飞、马超、法正、麋竺已死,简雍这一时期大概率也已经死了(建安十九年后已不见记载),许靖本就不受刘备待见,黄权已经投降魏国,彭羕则已被刘备处死,如今的蜀汉可以说是人才凋敝,也仅剩诸葛亮、李严、吴壹、费观几人,而前文说的很明白,吴壹、费观本就是刘璋的姻亲,实际上刘备所能重用的,无非诸葛亮、李严等少数几人。

蜀汉不仅人才较少,而且内部存在着严重的派系之争,一是刘备的嫡系,以张飞、关羽、赵云、简雍等人为主的元老派;二是以诸葛亮为首,以马良、马谡、黄忠、魏延、杨仪、费祎等荆襄人士为主的荆州派;三是以谯周、周舒、杜琼、张翼、张嶷、马忠等益州本土士族为主的益州派;四是以法正、李严为首,以许靖、黄权、刘巴、孟达、董和、董允等为主的东州派。

其中,荆州派乃是刘备的嫡系,但白帝托孤时已经开始衰弱,益州派则一直就是刘备打击防范的主要对象,荆州派则是刘备倚重的对象,而东州派则是刘备拉拢的对象,毕竟东州派作为刘焉父子留下的人马,本就和益州派矛盾很深,而刘备以吴氏为皇后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三国志·诸葛亮传》有载,“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笃,召亮於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那么,这个“君可自取”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目前主要流行三种说法:

说法一:可取而代之。这种说法认为,“君可自取”的“取”字,便是取而代之的意思。尤其是刘备前面那句“君才十倍曹丕”,此时的曹丕已经篡汉称帝,以诸葛亮和曹丕相提并论,不得不令人遐想连篇。不过,诸葛亮想要取刘禅而代之,显然并不容易,毕竟此时的诸葛亮尚无法做到一家独大、大权独揽,他至少还需要刘备的一份诏书,否则根本无法安定内部。

说法二:可另立国君。虽然刘备以刘禅为储君,但刘备可不止刘禅一个儿子,还有刘永、刘理两个庶子,而刘备在白帝托孤时,不仅将太子刘禅召至白帝城,鲁王刘永也被叫去一同受命。尤其是在裴松之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临终时,呼鲁王与语:“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而且这句话是刘备大声说出来的,因而便有说法认为,刘备这是在暗示诸葛亮,如果刘禅真的不堪大用,那么可以“废长立幼”,改立刘永为帝。而著名三国学者,方北辰先生便持这种意见。

说法三:可大权独揽。这种说法认为,以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志向极为清楚,诸葛亮的理想就是做管仲、乐毅那样的良臣名将,而且托孤之前的刘备从未沾染过军队,在军队根本毫无势力,因此刘备所说的“自取”,乃是授权诸葛亮可以大权独揽。也就是说,如果刘禅值得辅佐,那么就尽心辅佐他;如果刘禅胡作非为,那么就不必再理会刘禅,可以大权独揽,自行决定国家事务。

说法四:试探其忠心。这种说法认为,刘备此举有试探诸葛亮是否忠心的意思,虽然此时的诸葛亮还谈不上大权独揽,但毕竟是荆州派的主要人物,也是此后刘备需要倚重的重臣,如果不能确保他忠心耿耿,刘备又如何放心将朝中大权交给他。而从诸葛亮的反应来看,他似乎也是明白了刘备的心思,因而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从蜀汉当时的权力架构,再加上刘备托孤时的安排来看,以及托孤时并非诸葛亮一人在场,因此我认为,此之一种和第三种说法基本可以排除,即使刘备再如何大度,也不会让诸葛亮取而代之,亦或是让他大权独揽。而在第二种和第四种说法中,个人更倾向于第四种,毕竟第二种说法的争议性,可以说是由裴松之注引出的,再加上宗法制的影响力,“废长立幼、废嫡立庶”的可能性极小,一旦发生这种情况,极可能导致内部不稳,这对于本就危机重重的蜀汉来说,显然不是个好的选择。

基于蜀汉彼时的人才架构,刘备为了确保蜀汉权力平衡,刘备的托孤重臣必然以荆州派为核心,再以东州派为牵制,如此一来诸葛亮荆州派首脑的重要性便得以凸显,因而他必须确保诸葛亮的忠心,否则如何放心交接。

事实上也是如此,白帝托孤之后,诸葛亮便被封为武乡侯,开府治事,而且还让刘禅以父子之礼厚待诸葛亮,且“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但同样又以尚书令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在与诸葛亮一同辅佐刘禅的同时,对荆州集团形成牵制。

如上所述,个人认为四种说法中,最为可信的便是第四种,刘备是在做权力交接前的最后试探,在确保诸葛亮忠心后,这才将朝政大权全部交于其手中。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5/191647.html

“汉中之战蜀汉大胜,为何却没能扩大优势呢?” 的相关文章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元文都:隋朝时期大臣,他为何被王世充所杀?

元文都(?~618年),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时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后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则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个性耿直,颇有才干。初仕北周,拜右侍上士。隋朝开皇年间,历任内史舍人、库部郎中、考功郎中、太府少卿。隋炀帝即位后,历任司农少卿、司隶大夫、御史大夫、...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北魏重要谋臣、改革家,协助孝文帝谋划汉化改革

郭祚(449年~515年),字季祐,太原晋阳人。北魏大臣,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和重要谋臣之一,曹魏名将郭淮弟郭亮七代孙。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少年孤苦贫困,姿貌不伟,涉历经史。尺牍文章,见称于世。二十岁时,为并州主簿,得到并州刺史孙小的赏识。孝文帝即...

夷陵之战真的该打吗 刘备为什么会惨败

夷陵之战真的该打吗 刘备为什么会惨败

对夷陵之战刘备为何惨败?一是高估了曹丕,二是不听手下大将的妙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夷陵之战到底该不该打?《三国演义》中说,刘备之所以非要发动夷陵之战,就是为了替二弟关羽报仇。潜台词其实就是,刘备太感情用事,不该打夷陵之战!长久以来这个观点几乎成为了共识。但实则...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诸葛亮当初为什么要选择刘备 选择东吴和曹魏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诸葛亮为何愿意跟随刘备?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223年2月,刘备病重,他将诸葛亮招到永安,与李严一同托付后事。当时刘备将蜀汉与他的儿子刘禅尽数托付给了诸葛亮,他甚至赋予了诸葛亮更换帝王的权力,诸葛亮深感于刘备对自己的信任,称自己必定竭尽股肱的力量,报...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在攻打楚国前,王翦要了什么样的奖赏?

王翦,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王翦为求自保,向秦王要田要地要房屋的事情,在后世广为流传。这事讲的是,秦王在灭赵国、残燕国、亡魏国之后,准备攻打强大的楚国。于是他问王翦怎么打?王翦说,得给60万兵力。秦王觉得兵力太多了,于是问王翦的副手李信。李信说,只需要20万兵力就...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谯周的?有什么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少读典籍,精研六经,颇晓天文,成为蜀地大儒之一,门下有陈寿、罗宪等学生。诸葛亮担任益州牧时,授劝学从事。诸葛亮死后,不顾朝令,前往奔丧。...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胤祥是什么人?他与雍正帝之间的关系如何?

胤祥是什么人?他与雍正帝之间的关系如何?

俗话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胤祥排行十三,生母是敏妃章佳氏。清王朝一向是“子以母贵”。但胤祥的生母是经内务府宫女选拔入宫,因此身份低微。后来虽然得到康熙的临幸,生下了胤祥,但并没因育嗣有功得到册封。尽管如此,聪敏好学的胤祥不仅学识渊博,书法也是诸皇子中的佼佼者。另...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